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电影节|探路科幻、创新武侠,中国类型片长路漫漫

上海国际电影节
2017-06-20 10:28
来源:上海国际电影节
有戏 >
字号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类型电影已经成为大众熟知且广泛讨论的话题。6月19日,结合了科幻片、武侠片、悬疑片三大类型主题的“中国类型电影思考和探索”金爵电影论坛在沪举行。科幻作家王晋康,导演、编剧、监制张小北,科幻作家潘海天,导演蔡尚君,导演、编剧崔斯韦,和力辰光传媒董事长李力,作家、编剧雷米,演员冯绍峰,导演路阳,导演、监制宁浩,作家张大春一同围绕各自熟悉的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探讨。

科幻片:仍需不断尝试和积累

在中国,科幻类型作品底蕴向来不足,影视方面更是尤为薄弱。因此,科幻片的发展可以说还处在起步阶段。现场,刚刚从影评人转型做导演的张小北直言:“在做中国科幻电影的时候,面临两个最大的挑战,一个是技术自信,一个是文化自信。技术自信还可以用钱解决,但文化自信却需要靠时间、市场、观众的反馈不断积累才能得到。”

而想要获得这份自信,前期尝试和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潘海天毫不讳言在这条探索之路上会有很多“牺牲品”:“寻找的过程可能会花很长时间,可能会死掉很多部电影才知道这条路是什么。”

王晋康也十分认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他说:“我记得有一次观众对我说,他只要想到科幻电影出现中国人就觉得不可信,这就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首先要有这个自信才行。”

武侠片:创新才有更多可能性

与科幻片不同,武侠片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也一直是观众最热衷的类型片之一,近年来更有《叶问》系列、《一代宗师》等口碑票房双丰收的佳作。不过武侠片也面临着创新的挑战,宁浩说:“任何片种在它的领域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武侠电影从我最初看到香港武侠片觉得震惊、好看,到之后舞蹈化、神仙化,最后确实看腻味了,感觉需要新的东西。”

路阳则直接用徐克导演做例子,表示可以以武侠为手段讲述不同的故事:“到《狄仁杰》系列开始讲庙堂,然后脱离庙堂讲政治的故事,阴谋的故事,不是草莽了,反而有新鲜感,和更多的可能性。”

作为演员,冯绍峰也感受到了武侠片的变化,由于现在更多地使用特效表演,甚至连跟真人对打对他来说都是件幸福的事了,不过他也表示:“我尽可能配合导演们在武侠片的创新道路上,让它发挥的更好一些。”

尽管也认为武侠片已经变得“熟烂”,但张大春依然对武侠片的未来十分乐观,“我遇到很多导演都在想,到底武侠还能怎样?当我们还抱着武侠还可以怎么样的想法的时候,武侠电影不会衰落。”

悬疑片:确立行业规范是关键

近年来,犯罪悬疑片在中国进步不小,《白日焰火》《人山人海》都在国际上获得了高度认可。然而这一类型的商业片仍旧有所缺失。作为相关创作者和投资人,大家都认为确立一定的行业规范有利于改善这一现状。

作家雷米感叹犯罪类题材的作品在展现刑侦过程时仍然十分敏感,“我们还是有纪律、有规则是无法逾越的,很多时候都需要在内容上有一定的取舍。”

崔斯韦则直言类型片在拍摄上是有一定的常规体系的,这种体系能够帮助创作者判断自己的工作进程,“这个是不可或缺的,而且这个体系我觉得是需要全行业一起建立的,不是一家公司或者一个个人能建立的。”

蔡尚君认为,投资人在建立这一体系上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中国缺好的制片人、投资人,不是光有钱,还得有审美、水准。除了导演,真正的创作者的智力,投资人、制片人是一个灵魂,他要有这样的审美和真正的素质,我们才能提供好的电影。这种改变不是一个人,是一代人,一个时代沉淀下来的主流影响才能建立产业的体系。”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