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残奥会金牌我们不缺,但中国残疾人体育真被社会尊重了吗

陈国强
2017-06-21 13:55
来源:澎湃新闻
赢家 >
字号

张海迪已经获得了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参选提名。在外界一片掌声中,中国残疾人体育事业真的很强大吗?

如果从残奥会金牌数量来看,好像是这样的。

2016年里约残奥会,中国军团共获得107枚金牌、81枚银牌以及51枚铜牌,共计239块奖牌,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第一,并成为单届残奥会上获得金牌数最多的国家。

但在残疾人体育关怀、参赛和软硬件设施上,我们什么时候能给自己发块金牌。

2008年9月13日,2008残奥S11级男子100米仰泳,22岁的盲人选手杨博尊勇夺金牌。视觉中国 图

说到张海迪,她和奥运还是很有缘分的,2015年7月31日,张海迪以中国残奥委会主席身份,成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陈述人之一。

无论她在今年9月的竞选结果如何,都应该引起全社会对残疾人体育的重视。

早些年的统计,我国残疾人占人口比例约6%,目前我国残疾人士约有8500万人,从数量来看是个庞大的数字。

而从生理上说,体育运动是残疾人士进行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残疾人士因为肢体等方面的某种障碍,参与日常活动减少,这对身体器官和身体机能非常不利,而体育锻炼可以特殊的作用。从心理上说,体育运动也是残疾人士融入社会的主要方式之一。

因为行动不便,一些人往往回避一些社会交往,与社会接触少,甚至与社会脱节,乃至产生隔阂。而参与体育运动,不仅能让残疾人士体会体育运动的快乐,还能让他们一定程度上回归社会生活。

那么,现在的残疾人体育服务做得好吗?

2008年9月8日,残奥会田径男子4x100米T53/54决赛,中国队轻松夺金。东方IC 资料图

首先,应该了解残疾人体育社会融合的重要性。

为此,需要摸清家底,了解情况。通过访谈、研究,切实了解残疾人对体育活动的真实需求,真正做到社会融合。

例如,残疾人士出行,是否有无障碍设施不足的困扰?公共场所有否残疾人士停车位?就具体残疾人体育而言,小区的全民健身器材,是不是有能让残疾人士用的器械?我们有没有结合具体残疾人士的运动处方?我们推出的一些专门针对残疾人士的比赛,是否让他们感到满意?

有的比赛,把他们请来,却成为摆设或点缀,但残疾人体育不是扶贫,不是救济,而是建立在残疾人士需要基础上的体育,是残疾人生命质量和生活方式重要体现。

2016年9月9日,2016里约残奥会男女4*50米混合泳接力,中国队彭秋萍、姜胜男、黄文攀、许庆夺金。视觉中国 资料图

其次,应该打造残健融合的体育赛事。

一般认为,影响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有组织、场地、经费、赛事、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等。就赛事而言,需要着重提出残健融合体育赛事的观点。

此前许多残疾人士参加的比赛,都是围绕残疾人士的赛事。如果换一种思路,让他们和健全人一样参加比赛,是否有可能呢?

以世界6大马拉松大满贯赛事之一的波士顿马拉松赛来说,特别设有轮椅运动员组别,和正常的马拉松运动员同场竞技,只是为了安全考虑以及分时分枪需要,轮椅组率先出发,成为波士顿马拉松赛场一景。

在里约残奥会S6级100米仰泳比赛中,中国无臂游泳选手郑涛比赛出发一瞬间。

国内的大连马拉松赛1995年开始增设轮椅组别,而宁波山地马拉松赛从2014年首届比赛开始,就从每名选手报名费中提留出10元,和宁波市红十字会合作,用于残疾人公益项目。

2016年,赛事就邀请了3名视障人士在陪跑员的带领下体验赛事。而宁波市在今年5月21日全国助残日当天,推出全国助残日马拉松接力赛。比赛距离为10公里,选手4人一队,其中一名为残疾人轮椅选手。

轮椅选手先进行0.8公里的比赛,之后一位健全人跑6公里,最后另2位健全人推着轮椅选手共同完成3.2公里,共10组选手参加了比赛。

张丽在里约残奥会上已经拿下女子200米自由泳、50米自由泳和男女4x50米自由泳3枚金牌。

实际上,体育不仅仅是4年一届的全国残运会或残奥会。残疾人体育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和健全人有机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残疾人士的参赛机会,是残疾人士参加体育权利的真实体现,还可以真正促进残疾人士的社会融合。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我们能多设计一些符合残疾人士需要的接地气的项目,多提供这样的残健结合的体育公共服务,那就更能体现“平等、参与、共享、融合”的残疾人现代文明理念。

(作者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媒介与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