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银监会官员:为金融科技特别制定监管工具,中国还没到这程度

澎湃新闻记者 周炎炎
2017-06-21 17:13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柯洁的眼泪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眼泪,代表人类的眼泪”,银监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在陆家嘴论坛中感慨,“金融科技就其技术形态来说是越来越高了,势不可当。”

6月21日,在“2017陆家嘴论坛”主题为“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协调与平衡”的最后一场全体大会上,银监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表示,金融科技对资管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广,但也有可能提高整体风险,引入高风险客户群,造成错误定价和金融风险的低估。此外,他认为中国还没有到基于新金融科技风险基因,特别制定一整套的监管工具或监管政策的程度。

邓智毅在会上表示,金融科技对于资管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广,其优势有五点,一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客户和资管机构获取的信息趋同,让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提高了信用违约的成本,互联网提升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这样就提高了融资方违约的成本;三是降低了行业的壁垒,使过去非传统的金融机构依靠渠道优势和场景优势,能够跨界进入到资管行业,金融和非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四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效率,过去市场资源配置存在的错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资管机构得以更加真实、直接地获取客户群体的偏好;五是重构资管生态链,资产获取环节、财富营销环节都跟过去的方式、方法、路径发生了深度变化。

但邓智毅也提出,金融科技潜在风险越来越多,包括机构层面和系统层面的双重风险。

从机构层面上来看,一是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可能分流部分银行业务;二是增加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更多运用新技术,并进行外包,增加风险管理难度,“在实际运行当中已经有部分第三方合作机构因为系统缺陷,导致金融交易数据泄露”;三是有可能提高整体风险水平,金融科技企业在增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同时,有可能降低客户门槛,引入更多的高风险客户群体;四是对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科技和物理网点不一样,是24小时全球全天候进行服务的,受到外界攻击和暴露时间会更长。

“由于金融科技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检验,历史数据也并不完备,因此很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的低估和错误的定价,把整个行业的风险水平提高了,”邓智毅说。

从系统层面来说,也存在一系列的风险。

邓智毅认为,金融科技一是增加了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加深了金融业、科技企业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之间的融合,增加了整个行业复杂性,特别是部分科技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有可能导致风险在这三者以及整个体系之间进行传导,系统越来越复杂,风险就越来越复杂;二是很可能强化羊群效应和市场共振,增强风险波动和顺周期性。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同时,风险传导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更加趋同,从而放大金融市场波动。

邓智毅以资管行业智能投顾举例称,金融机构运用智能化系统为客户提供程序标准化资产管理建议的同时,如果采用相似的风险指标和交易策略,那么很可能在市场上导致更多的统买统卖,重涨重跌,这种现象同频共振,这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有取有舍,有得有失,相生相伴,这些风险伴随新的生态出现。”

伴随着这些风险,邓智毅觉得金融科技的监管面临以下几个挑战:一是对于监管专业能力形成挑战,监管者很可能很难快速配备相应专业的资源以及更新知识结构,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影响监管有效性;二是增加了风险监测和管控的难度;三是监管体系和秩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具体而言,邓智毅阐释道,传统监管体系和秩序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体系,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关系,“有人说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人说是司机和警察的关系,不管怎么说,已经有一套透明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大家进行博弈。”但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到高度形态的时候,“代码即规则,代码即法律”,监管可以把一些智能合约内置到机器里面,一旦触发条件就进行自我纠错。

邓智毅设想了一种监管前置的新的监管形态:“过去是警察在路上进行纠错,这是所谓的行为监管,现在发展到后面是探头,这当然是一个进步,等发展到无人汽车的时候,警察已经没有作用了。从一开始程序设计上面,你就把规则设入进去,也可能引发一个缺陷,一旦代码发生错误,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我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今后把一些合规文化、合规意识、合规基因内置到机器里面,是不是可以自我循环和提高,到了那一天我们当然会高枕无忧,但是跟现在的监管形态和秩序是完全不一样的。”

金融科技,或者说互联网金融“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监管难题如何解决,业界人士经常会提及英国针对新金融的“监管沙盒”模式,这是一种有弹性的、包容性的监管边界,即金融科技企业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测试其创新的金融产品、服务、商业模式等,在监管干预较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观察到风险点,再大范围推广。

邓智毅觉得还未到引进“监管沙盒”模式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到真正基于新金融科技风险基因制定一整套的监管工具或监管政策的程度。现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政策,当然也会引发不同的金融创新的成果。”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