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网刊文:“爆米花姐弟”能否健康成长更需被关注

朱永华/光明网
2017-06-22 14:14
舆论场 >
字号

爆米花女孩 资料图

5年前,河南平顶山冬夜的街头上,9岁的齐聪(化名)在爷爷爆米花的小摊旁借着昏黄的路灯光写作业曾让不少人动容。女孩的境遇一时间引来了大量的关注和捐助,截至2013年1月,社会各界已经给齐聪捐助了10余万元。然而5年之后,获捐后的齐聪仍和弟弟跟着爷爷齐长见在街头“乞讨”,齐长见的举动令不少人怀疑他只是在利用孩子博取同情和关注(据6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我们承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更不否认确实存在“乞讨孩子成大器”的特殊个例,但这首先是建立在不甘于贫穷基础上的自立自强,“早当家”或乞讨只是这些孩子出于家庭环境所不能不做出的应对和选择。他与作为乞讨道具有意识的博取同情获得施舍具有本质的区别。前者可以激发人的自立自强,后者则灌输的是“不劳而获”。

笔者既无法谴责这一家三口在“消费善心”,毕竟他们也确实需要帮助;更不能对人们爱心奉献的值与不值妄加评论,毕竟捐助的善款并没有被他们滥用;然值得商榷的是,爱心捐助本身就是“救急不救贫”,即便是出现了扶危济困却也不负善心,然一旦扶危济困转化成了“扶穷济懒”,助长了救助对象的好吃懒做甚至“不劳而获”心理,不仅辜负了爱心捐助的初衷,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甚至会毁掉一个人的成长,尤其是针对未成年家庭的捐助,所捐款项多是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进行支配,不但容易导致监护人产生不劳而获心理,而且更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到监护对象,而“爆米花爷爷”现在恰恰就存在这一问题,在无需救助甚至根本无需乞讨也能顾全温饱的情况下,依然将孙子孙女作为博人同情的“乞讨道具”并继续将“乞讨”作为主业,其对孙子、孙女的不良影响则是显而易见的。

相对于人们对这祖孙三人是否“消费善心”的关注,笔者以为更需要关切“爆米花姐弟”是否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很显然,无论出于“爆米花姐弟”的实际状况,还是本着有利于姐弟俩健康成长的角度,“爆米花爷爷”和患有智障的儿子,都已经不适合继续担当姐弟俩的监护人角色,应当考虑通过当地福利院或由民政部门为其指定监护人,负责监护和照料姐弟俩的学习和生活,让“爆米花姐弟”也能像普通家庭孩子一样有着正常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其实,“爆米花女孩”的现状也给爱心救助者们带来启示,关注救助对象尤其是未成年人,不能仅局限于捐款使用是否合理,生活条件是否改善等经济层面,更要对未成年救助对象是否健康成长,是否产生负面心理等进行综合衡量。能够在改善未成年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同时,又能发挥出自立自强的激励作用,这才是真正的善款善用。

(原题为《更需关注“爆米花姐弟”的成长状况》)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