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睡不着|许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废柴

阿树树
2017-06-27 22:01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编者按:如果你“不想睡”或者“睡不着”,欢迎继续阅读。

这里或许有个文艺片,这里或许有个恐怖片。不知道你会闷到睡着,还是吓得更睡不着。

今晚聊聊一群废柴青年,不,一群废柴中年的故事。

注意:本文有剧透

《猜火车2》上映了。距前一部《猜火车》20年后。片中的核心编、导、演都是原班人马。

不同的是,他们都老了20岁。

《猜火车2》是一部拍摄制作仍有相当水准的影片。然而影片看得很丧气。

因为他们都老了。

必须先介绍一下,20年前的《猜火车》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经典。

影片上映于1996年。改编自1993年由作家欧文·威尔士所写的同名小说,描写的是聚集在爱丁堡附近的一群青年人以吸毒、打架、犯罪为日常的底层生活。其中主人公瑞登一度戒除毒瘾,有机会离开故乡找一份像样的工作,但他的代价却是卷起所有毒资上路,背叛了所有朋友。

“猜火车”,trainspotting,本意是一群火车迷根据路上的火车样式来猜测和收集火车的种种信息,后来trainspotter也被引申为对小众癖好有深度迷恋的爱好者。

在小说中,“猜火车”的一幕发生于青年贝格比和众人闲晃至废弃的利兹火车站,遇到一个流浪汉。流浪汉戏谑地问他们难道是来“猜火车”吗?因为利兹火车站当时已经成为了流浪汉和毒友的聚集地,所以“猜火车”的意思也由此被引申为“注射毒品”。

这时青年们才认出来,这个流浪汉正是贝格比的父亲。小说这一幕揭秘主题的意象场景,在《猜火车1》中没有展现,在《猜火车2》里以一种亦梦亦幻的方式还原了出来。

美国上世纪60年代有“垮掉的一代”。正是通过《猜火车》,让世界看到了90年代,在文化不属于英美主流的苏格兰大地上,青年同样以堕落放纵又反社会的方式在生活。

一如影片开篇一大段充满挑衅意味的台词:

“选择生活,选择工作,选择事业,选择家庭,选他妈的大电视机,选洗衣机,汽车,CD播放机,电动开罐器,选择健康,低胆固醇,牙医保险,选择低利息贷款,选择房子,选择朋友,选择休闲服和搭配的行李箱,选择分期付款,三件式的西装,用他妈一系列的布料,选DIY,星期天早上还怀疑自己干啥,选择坐着,看着令头脑麻木,让心灵破碎的猜谜节目,嘴里塞满他妈的垃圾食物,最后整个人腐烂到底,在悲惨的家里生一堆自私的混蛋小孩,烦死自己,不过是难堪罢了,选择你的未来,选择生活,但我干嘛要做这样的事?

我选择不选择人生,我选别的,理由呢?没有理由,有海洛因,还需要什么理由?”

这种拒绝物质主义的态度,和《搏击会》中“别让邮购商品目录定义了你”如出一辙。充满了反抗社会陈规的革命意味;但“选择海洛因”,也同样暗含着危险暴力的犯罪因子。

这种矛盾的视角,通过影片中某种赞扬的方式加以了呈现。相比直接了当摆明态度,批评某些人的生活方式“是堕落和犯罪”,以另一种不露声色的态度去呈现生活,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反而更是文艺作品的特长。

《猜火车》展现了疯狂、放肆、荒唐的青春,却也同样以无拘无束的激情在感染着每一个观众,同时对吸食海洛因后导致的迷幻体验有极具想象力的描绘——难忘的从马桶中找到一片碧海的场景。正是这些矛盾的要素,构成了影片和角色的魅力。

我们无法抽身去批判,因为我们每个人的青春,或是享乐的愿望,或是反抗社会束缚的理想,或是接近犯罪的荒唐嬉戏,都有一部分和影片相重叠。

相比泛滥到虚假的青春校园剧,这才是全世界所有年轻人共通的青春体验。

不得不提一下影片的导演丹尼·博伊尔。

这位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天主教家庭的导演,个性中却带有不折不扣的狂放。年轻时他在剧院和电视台工作,接近40岁时以电影处女作《浅坟》崭露头角,又以第二部影片《猜火车》震惊世界。

后来他转战好莱坞尝试与迪卡普里奥合作了《海滩》,又回国拍摄了小成本恐怖片《惊变28天》,之后涉猎了评价不高的科幻片商业制作《太阳浩劫》等。在影迷看来他即将在各种奇怪的类型片中沉沦之时,却又以一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奥斯卡等奖项上大获好评,重新回到英美电影的主流行业。而2012年担任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艺术总监,则代表了英国主流对于这位导演艺术风格的肯定。

这几年,丹尼·博伊尔虽然继续在创作一些风格特异的小成本商业片,作品中却也包括了前年如《史蒂夫·乔布斯》那样几乎进入奥斯卡颁奖季的佳作。

一如他的作品,丹尼·博伊尔导演生涯也充满了大量的矛盾混乱和某些极度耀眼的闪光时刻。

在《浅坟》和《猜火车》中,丹尼·博伊尔就奠定了别人无从模仿的风格。MV式眼花缭乱的剪辑和充满想象力的场景设置只是技术手段,他的创作核心在于反叛与嬉戏并存的趣味,在于少见地以“青年”作为视角中心。不仅是演员的整体年轻,更是把“青春”中暴力、无畏,却又随时可能背叛和逃避的虚无态度展现得一览无遗。

《猜火车》的结尾,主人公正是通过背叛所有朋友,走向新的人生起点。他毫不避讳自己是这些人中“最坏的一个”。曾经看似重要的“友谊”、“爱情”、“理想”,“民族政治”,甚至“毒品”,都变成了可以被抛弃的过眼云烟。

影片结尾给所有观众这样一个希望:无论青春是多么荒谬,在某一个时点,我仍可能成为一个负责和充满斗志的成年人,与过去的自己完全告别。

一部颓废了85分钟的影片,在最后5分钟书写了这样一种充满希望的可能性。一部乐观的青春影片。

20年后,《猜火车2》则用了将近120分钟的时间,告诉了所有人:

“你做梦呢”。

《猜火车2》就是这样一部,看起来无比丧气的影片。

许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废柴。

影片中的主人公们都遇上了类似“中年危机”的事件。无论年轻时他们觉得自己活得多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到了某一个年纪,却都发现自己原来仍是社会中的失败者。更让人消沉的是,即使这种失败,也和所有“失败者”遭遇的问题差不多,“失败”得那么平凡。了无生气。

主人公瑞登,曾以为自己能靠一份普通工作在社会中自力更生。现在却发现老婆跑了,没有孩子,公司合并后最先解雇的肯定是没有学历的自己。最普通的上班族的失败人生。

“病孩”,曾经梦想着开妓院,现在只是继承了亲戚的酒吧,找了一个东欧年轻妓女干敲诈勒索的皮条客生意,开妓院的钱仍不知在哪里。无所事事中年混混的失败典型。

最凶猛的贝格比,在监狱中待了20年,终于越狱成功。然而融入不了社会,与儿子的相处完全无法沟通。他的失败和自己那个“在车站等死的流浪汉父亲”如出一辙。更不用提还有生理问题,连最引以为豪的“男子气概”也所剩无几。

丹尼尔,坐牢坐得不多,但脑子似乎出了点问题,仍然无法摆脱毒瘾,影片开篇就尝试自杀。在他的自述中我们得知,曾经他也有一门值得骄傲的“模仿签名”的手艺,然而随着电子货币的流行,他的支票诈骗技能被时代淘汰,现在每天只剩下吸毒等死。

还有一个戏份不多的配角女律师。她看上去已经是最接近成功的人士了,却眼中只有金钱计算的时薪。还包括好心劝告瑞登,“那姑娘太年轻了不适合你”。

逗我呢?当年不是你一个未成年人不是非要违法纠缠我爱来爱去吗?都是啪啪啪抽自己脸的反应。

与《猜火车1》同样的编剧,既反讽着《猜火车1》中每个角色的状态和理想,也以前作同样容易移情的创作方式在刺痛观众:

你曾经是个废物的热血青年吗?哈哈哈,你现在仍然不过是个废物中年啊,而且不热血了。

看看,这里有所有人生的失败方式,总有一款适合你对号入座。

更令人痛心的是,曾经这些藐视社会规则,标榜自身特征的青年人,现在的趣味却变得不仅媚俗,而且落伍。

当年你听Lady Gaga抽水果烟,今天你喜欢上了跳广场舞唱凤凰传奇。

通过主人公的数次闪回,我们了解到原来这些人是从小学就厮混在一起穿同一条裤子长大的死党。在《猜火车1》中,看似狐朋狗友的背叛,却成了今天自己不敢承担的伤口。

无论是背叛者或是被背叛的,都没有“一辈子不见”的勇气,甚至紧紧抓住这种虚无的友谊,才证明了原来自己人生并不是全然一无是处。

“至少我还有朋友”,是……吧?

和朋友一起,听落伍的朋克音乐,看二十年前足球比赛的录像,彻夜回忆过去的荣光。年轻姑娘都看不下去了,觉得“你们干脆在一起算了”。自己却仍然自得其乐,沉溺其中。

重温青春好时光,还包括……扶我起来,再吸一口?

又吸了一口,头顶一片草原,策马奔腾的宁静……却不复青春的爽快,很快又会被一堆世俗破事所纠缠。来自贝格比的追杀,黑帮威胁不能开妓院,还有最终又被人卷款背叛……

与《猜火车1》如出一辙,影片中主人公不再是通过贩毒,而是向银行阐述充满互联网思维的“酒吧2.1”版本,获得了十万欧元的银行贷款。这一幕是《猜火车2》中最辛辣的场景。既是对两个混混主人公衣冠楚楚的讽刺,也是对银行和流行的空洞商业模式赤裸裸的嘲笑。

然而这十万欧元被年轻的妓女卷跑了。她去开拓自己的新生活,脱离现在挣扎的泥潭,就像年轻时瑞登所做的一样。

金钱的数目并没那么巨大,但足以代表在另一处世界开始崭新人生的可能。曾经这样的希望是主角所拥有的,因为那时他还年轻。但现在即使他合法从银行手中取得了这份贷款,却也无力再改变些什么,因为他已经太老了。即使不被骗走,除了吸掉,金钱也不会给他的人生带来任何推进。

有时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简单归结于“缺钱”。可当有一天钱都没法解决这些问题,那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原来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自己。

“Choose life”,《猜火车1》中的圣经。然而《猜火车2》中主人公瑞登告诉观众,“选择生活”原意只是80年代禁毒海报中的一句口号,被青年们用来反讽习惯于社会轨迹而自我禁锢的普罗大众。

接着瑞登又在某个瞬间回复了那个愤世嫉俗的青年神态,继续喷出一段关于当下“选择”的台词:

“选择生活,选择Facebook、Twitter、Instagram还有一千种跟素不相识的人发泄愤怒的方法,选择更新你的主页,跟全世界公告你早饭吃了什么,然后希望在哪里会有什么么人在乎。选择找到旧爱,选择相信你看上去没他们那么糟……选择攻击堕胎,选择黄色笑话,荡妇羞辱,报复色情片。选择零约束力合约,通勤两小时去工作,选择相同的给你的孩子。”

可马上,他自己又迅速消解了这段台词的意义。他悲哀地看清,其实一切都只是说说,什么都改变不了。

《猜火车2》这部影片也是一样。无论提供了角色之后如何的人生轨迹,无论画面剪辑看起来如何新潮,由于主题太过悲哀,影片最终也无法让观众提起气来。

没看过的观众其实不用看本片了。纯粹的负能量,一点希望也没有。

人物的出路,是继续关在小房间里逃避,再吸一口,在如火车般高速推进的迷幻轨道上继续前进。

轨道都是早已铺好的,朝前滚就是了。没什么好猜的。

废柴之路,从未改变。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