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科学监管不会扼杀行业发展,工业级无人机仍是一片蓝海

李惠钰/中国科学报
2017-06-22 15:01
绿政公署 >
字号

6月18日上午,一个包裹从天而降,落在西安航天基地管委会广场,这个包裹里装有邢先生前一晚在京东“6·18”全民年中购物节上购买的土特产,这一“天降包裹”也标志着京东无人机正式拉开了西安市常态化运营的序幕。

今年的“6·18”年中大促,京东首次采用了无人机配送。邢先生的包裹就是经仓库分拣,到达西安航天基地通用机场,分配给实名登记尾号是2075的京东多旋翼无人机。这架无人机10点整从机场出发,通过全自主航行,10余分钟后就到达目的地并成功配送。

“公司现在共有7万名速递员,成本相当高。若能利用无人机提供送货服务,取代汽车及货车,预料物流费用能至少大减70%,这个营运模式将会有利可图。”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公开表示。

无人机,这一典型的军民融合的产物,正快速地超越充满争议的军事应用领域,并在商业领域里扮演着强大助推力的角色。从6月14日在京举办的“尖兵之翼——第八届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上不难发现,展出的无人机产品虽然眼花缭乱,但却有一条明确的主线,那就是服务专业化。

正如中航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总监佟京昊在大会上所述:“无人机将由硬件盈利转向服务盈利,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最终融入智慧农业、智慧交通运输、智慧城市等体系建设。”

工业级无人机一片蓝海

根据中国民航局的定义,无人机是指由控制站管理(包括远程操纵或自主飞行)的航空器。社会广泛认为,无人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技术平台,是具有代表性的军民融合产业领域。

佟京昊介绍道,若按照应用领域来划分,无人机分为由军方立项的各种军事用途的军用无人机;用于航拍、游戏等休闲用途的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以及用于地质勘探、公安执法、抢险救灾等领域的民用工业级无人机。

相比于军用无人机和全球销售额高达147亿人民币的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实际上目前发展的最不成熟,各个细分领域发展也很不均衡,但却是一片蓝海。

京东启动的物流无人机就属于工业级无人机的一种。虽然无人机配送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但佟京昊算了一笔账,2016年全国快递量313亿件,若以10%的渗透率来算,物流无人机需求量大约30万架,每架以10万~20万元计,市场规模300亿~600亿元。

同样面临巨大市场缺口的还有植保无人机。近两年植保无人机增速较快,2016年,全国植保无人机数量达到1万架,作业面积超过4000万亩,2017年预计将新增1.5万架。而以全国耕地面积20.25亿亩来预计,植保无人机年服务产值将达到800亿元。

另外,警用安防无人机产业市场发展前景也被看好。“目前警用无人机主要是各地方政府单位使用或者小批量购买。未来随着警用无人机优势的凸显,其将成为警用航空体系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佟京昊表示,警用无人机虽然产业发展时间短,但速度增长平稳,市场规模潜力有15亿~60亿元。

不仅如此,电力系统无人机市场规模也将达到4亿~8亿元。佟京昊表示,目前,电力系统无人机机型多样,涵盖大中型多旋翼、直升机、固定翼无人机、小型旋翼无人机等,既包括无人机企业向电力系统拓展,也包括传统电力系统企业向无人机领域拓展。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巡检以及风力、太阳能发电系统巡检等能源设施检测领域也将会不断拓展。

佟京昊坦言,就目前而言,民用无人机生产纳入高科技制造业还很勉强,国内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还处在技术积累与市场开拓阶段,但作为一个智能化平台,民用无人机伴随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进步和军用飞行器设计技术的进步,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技术能力成为重要支撑

《中国科学报》记者在展会上看到,专业化、智能化、应用多元化等几乎成为当前民用无人机的“标签”。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成熟的动力装置、机体结构及相关材料、飞行控制、发射和回收技术、无线通信遥控、图像回传等相关技术,还有行业前沿的无人机探测和避险技术、控制与交流、图片处理技术、电池续航能力等技术手段,涉及无人机的VR、人工智能等新概念也悉数亮相。

虽然无人机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产品迭代上也永不停息,但各大厂家仍最怕两个字出现在自家产品身上,那就是“炸机”。

在此之前,消费级无人机“炸机”事件频发就成为行业的市场痛点。究其原因,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徐勇分析给出三个答案:无人机系统本身或软硬件故障、操作者操作不当、外部环境因素。而对于那些低可靠无人机,部件良莠不齐、通信链路故障、电池性能下降、飞控设计缺陷等问题也尚未消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徐勇看来,解决行业痛点就是要从核心部件着手,并且从提高研发能力、筛选器件部件、完善测评条件、增加检测手段抓起。

以有效载荷方面为例,随着无人机执行巡检、侦查等任务的增多,对无人机使用的成本和灵活性要求也随之增加,这就对吊舱的性能和小型化也提出了更多的需求。

记者在展会上发现,有很多整机厂家和专业厂家就在这一块布下重兵。例如10倍以上光学变焦+红外热成像的光学吊舱越来越成熟,体积也越来越小,仅仅160克就实现了上述功能,让人一改以往双光吊舱傻大黑粗的印象。而原有在其他领域耕耘的FILR、高德红外等厂家也加入这一战团,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在气动布局上,由于长航时和垂直起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所以许多无人机研发团队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多旋翼+固定翼”的混合气动布局地采用多旋翼的方式进行垂直起降,使用水平布置的螺旋桨产生推力和传统固定翼的气动布局提供升力,这样就用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了长航时和垂直起降的需求。

“大量社会企业不可能完全按照行业分工行事,专业技术能力将迅速成为各企业竞争的首要因素。”佟京昊分析道,未来的无人机产业必将被两类企业所占据:平台商和应用商。平台商着重开发共性先进技术,立足国际竞争;应用商着重拓展应用领域,深耕服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

“无人机就是要以专业技术发展为依托,坚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佟京昊称,无人机企业发展依赖的核心优势就是其专业技术优势,由于技术开发的专注性,企业在专业领域上就更易取得成果。

科学监管不会扼杀行业发展

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无人机难免会对公共安全有一定的影响。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公布数据,仅今年1月中旬至2月中旬,全国就发生12起无人机违法违规运行威胁民航安全事件,其中7起造成航班调整、避让、备降、延误。

6月1日起,民航局下发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正式实施,规定要求最大起飞重量为250克以上(含250克)的民用无人机拥有者须进行实名登记。

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航分会副总干事孙卫国表示,今年出现的一系列负面事件,倒逼相关部门加快实施无人机实名制的进度。但据记者了解到,实名制登记系统频出漏洞,并不能真正起到强化监管的作用,而依靠简单的实名制也不能消除无人机“黑飞”的安全隐患,无人机监管在立法和管控实践上仍有很大空白。

“从监管层面来说,无人机实名登记不可或缺,但实名登记只是起点,对于无人机产业发展和中国民航的安全运行来说,长期的平衡博弈刚刚开始。”佟京昊说,“目前,各国政府都对无人机有不同程度的监管,以保证安全。”

对于未来的政策走向,佟京昊分析认为,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应由多个国家机关按各自职能分工管理;行业发展与飞行活动安全必须兼顾,必须要取得妥协和平衡;遵循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对高性能无人机飞行活动从严管理,并限制消费无人机性能。

总之,佟京昊表示:“目前的所有政策都是基于安全前提而规范行业发展,科学监管不会扼杀行业发展。而随着技术进步,监管也将更加开放。”

(原题为《民用无人机:风口吹向专业化》)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