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别把农民工在城市缩手缩脚当成暖闻

斯远
2017-06-23 10:0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来自江苏新闻广播的消息,昨天的上班早高峰,在南京地铁三号线柳州东路站,一群来自安徽宣城的农民工兄弟席地而坐,为什么不上地铁?

原来,他们工程完工,准备返乡,因为担心随身携带的行李影响其他乘客,就在地铁站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年轻人上班要赶时间,让他们先走,我们不赶时间。”直到早高峰过去,才乘地铁去赶回乡的长途大巴。

相信很多人看了这样一则暖闻,都会心头一热,然而,也有心酸。

地铁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尽管归心似箭,可他们只是在等,身边庞大的行李,这个时候成了“累赘”,可又能怎样呢?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等、无休止的等,都是生活的常态。等着开工,等着完工,等着结账,等着返乡,然后又是周而复始的新一轮等待。

他们真的“不赶时间”吗?未必。就在他们身后的农村老家,父母妻子儿女同样在焦灼地等待守望。只不过,与城里的“年轻人”比起来,他们的时间不值钱。

即便着急,又能怎样呢?挤上地铁,也不是不可以,可这样一来,不是伙伴被挤散,就是可能会面对他人的白眼。这样的“高峰体验”,远不如在凉爽的地铁站等一等。既然等待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等呗。

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农民工开始在城市里缩手缩脚起来。公交车上,农民工害怕弄脏车座,宁可蹲着,也不去坐空余的座位;城市街头,很多工地附近的墙根下,都会在饭点蹲着一排吃盒饭的农民工;至于那些富丽堂皇的公共场所,更是鲜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就像隐身人,潜行在一个个城市。

而很多人对此也不以为意,似乎农民工的存在与否,并不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只有在年关时节,发现空城了,农民工都回家了,这才从眼角透出些许探询的目光。

这样的“城市化”显然是有问题的。据统计,2015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7.5%,其中2.6亿被统计为非户籍城镇常住人口的农民工及其家属。也就是说,至少有两亿多农民工及其家属常年寄居在城市,他们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稳定的职业,也没有医保、社保等各种社会保障,城市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也很难覆盖他们。

当我们由衷地感动于农民工的“避峰”时,当我们为他们在地铁站席地而坐有所触动时,其实还是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为这些城市的建设者、服务者提供一些制度性的便利。一个自信、从容的城市,也应该是一个包容、温暖、以人为本的城市。

至少,也要让更多的农民工进城、返乡,不必再“随身携带”那么多行李。要知道,那一件件庞大的箱子、一个个塑料编织袋,几乎就是一个人在这个城市游走的全部家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