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擒魔者⑩|西双版纳36家企业境外罂粟替代种植,遏制毒源

澎湃新闻记者 谢寅宗 发自云南西双版纳 实习生 张涵 郭其钰
2017-06-27 07:42
来源:澎湃新闻
直击现场 >
字号

【编者按】

有人把禁毒民警比做“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擒魔者”,每一场行动,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每多缉一克毒,可能就会少让一个家庭受害。

2016年上映的禁毒题材电影《湄公河行动》就取材于2011年震惊世界的“湄公河惨案”,部分还原了禁毒故事。

近日,公安部禁毒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介绍,从2016年以来,全国共查处吸毒人员134万人次,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8.1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9万名。在禁毒工作中牺牲、负伤、意外和过劳死亡的禁毒民警多达600余人,其中因公牺牲16人。

时值6·26国际禁毒日三十周年,澎湃新闻近日奔赴广西、云南、甘肃、辽宁、湖北等地,采访多名身处一线的禁毒民警、志愿者,讲述这些“擒魔者”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有血有肉的情感。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的最南端,古代傣语为“勐巴拉纳西”,意为“理想而神奇的乐土”。

由于靠近世界毒品主要源头“金三角”地区,这片理想而神奇的乐土却成为“毒祸重灾区”。 西双版纳州公安局2011年6月向媒体通报,境外毒品犯罪团伙的大宗毒贩贩运,出现了由临沧、德宏和保山等传统的西线向西双版纳和普洱南移的趋势,且武装贩毒案件日益增多,南线的禁毒形势变得更为严峻。西双版纳成为全国禁毒斗争的最前沿和主战场。

与毒品的斗争,西双版纳地区一直未停止。这片乐土上1982年诞生了中国第一支专业缉毒警察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公安局禁毒支队。同时,也涌现出受国务院和联合国禁毒署称赞的“勐海禁毒模式”,该模式通过向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提供技术支持,帮助特区人民用水稻等经济作物替代罂粟种植,实现毒品禁源。

勐海的经验,催生出国务院2006年4月3日下发《关于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问题的批复》,云南全面组织开展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工作。

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西双版纳办事处副主任许勇6月21日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共有36家企业到缅甸和老挝从事替代种植,将原本100余万亩种植罂粟的土地替代种植香蕉等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毒品源头。

缅甸和老挝的替代种植,有望使这一带从毒三角变成了金三角。

禁毒催生勐海替代种植模式

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西双版纳办事处在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的办公室,大约只有10余平方米,协会平时只有副主任许勇和另一工作人员在办公室坐班。

这虽是一间小小的办公室,但它却负责着36家西双版纳境外罂粟替代种植企业与国内外政府机构的沟通协调工作。

许勇告诉澎湃新闻,境外罂粟替代种植发源于西双版纳勐海县,而后才开始在全州、全省发展起来。

《人民日报》2000年的报道显示,勐海县打洛镇和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勐拉镇山水相连。由于历史的原因,紧邻毒品产地“金三角”的勐拉镇边民一直以种植罂粟、贩卖毒品为生,与勐拉一江之隔的打洛镇的边民也因此受到毒品的侵蚀。这里成了一条贩卖毒品的重要通道,中缅边民深受其害。

1990年2月13日,时任缅甸国家恢复法律和秩序委员会第一秘书长的钦纽中将按动了销毁缴获毒品的按钮。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也决定在西南边境地区开展打击贩毒活动的专项斗争。云南公安边防总队、西双版纳边防支队与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政法部举行会晤,就禁毒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并制定了禁种、禁贩、禁吸并举,堵源截流,标本兼治的禁毒方针,缅甸第四特区也制定了以“禁种、禁制、禁运、禁贩、禁吸、禁卖”为主要内容的“六年禁毒计划”。从1990年到1995年,勐拉镇铲除罂粟地1.65万亩,销毁毒品10000多公斤,捣毁数十家海洛因加工厂。

为解决掸邦掸邦第四特区百姓的吃饭问题,1991年6月,时任第四特区一师参谋长谢彬找到原勐海县边防大队长曹志诚,请他帮助联系派中方的农业技术人员到四特区试种高产杂交水稻。不久,曹志诚与时任县种子公司经理曹洪强商量决定答应缅方的要求。

许勇说,勐海县县委、县政府经与缅方会谈协商后,决定由县外事办公室牵头,县科委、农业局种子公司、农科所、农业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为掸邦第四特区提供技术,开展绿色禁毒工程。

据许勇回忆,最初阶段境外替代种植主要是以水稻为主,改善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人民日报》的报道显示,1994年在掸邦东部第四特区推广杂交稻1万亩,平均亩产350公斤,使四特区完全实现粮食自给。

全省范围内的推广

许勇说,境外罂粟替代种植,直接从源头上禁绝罂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将减少了毒品。于是“勐海模式”开始在西双版纳州内进行推广,西双版纳成立“西双版纳州境外罂粟替代发展行业协会”(注:2013年改组后称“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西双版纳办事处”)。

许勇告诉澎湃新闻,勐海模式虽然取得了效果,但它的生产对象主要是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的人民,勐海只是为他们提供技术。真正得以改变是从1997-1998年开始,那时西双版纳州开始有企业到境外承包土地,对铲除罂粟后进行水稻、玉米、西瓜种植。

《人民日报》报道称,替代种植试验成功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2000年召开的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赵延光提出关于禁毒工作“勐海模式”议案,即通过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使边民解决吃饭问题和发展问题,从而达到根除毒品的目的,引起与会委员和有关专家的关注。

云南省商务厅2006年8月发布的消息显示,2006年4月,批复了云南省、商务部、发改委等十三个部门关于支持企业到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问题的请示,批复明确了对在缅、老北部从事替代发展的相关支持政策。由此,云南省全面组织开展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工作。

云南省商务厅原副厅长喻顶成在云南省境外罂粟替代发展动员大会上发言时说,从上世纪90年代至2005年,替代种植对缅、老北部罂粟减种禁种,共计减少罂粟种植面积40多万亩,也就是减少了近40吨海洛因对我国的侵袭和危害。他说,在缅、老北部开展“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是从源头上铲除毒品危害的根本途径。

中国企业所到之处罂粟禁绝

澎湃新闻从云南省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西双版纳办事处了解到,截至目前,西双版纳全州开展境外替代种植的企业有36家,项目51个。许勇说,这些企业的项目主要分布在老挝的南塔、乌多姆赛、丰沙里、琅勃拉邦、万象等省;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第二特区万宏等。项目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主要涉及橡胶、香蕉、稻谷、玉米等作物种植。

许勇告诉澎湃新闻,只要是中国企业所到的替代种植区域,可以打包票地说,这些地方罂粟已被禁绝。

由于罂粟是海洛因的原材料,海洛因的高价格给人一种罂粟烟农也是高收入的感觉。许勇说,其实缅甸、老挝北部地区种植罂粟的烟农早期被毒枭控制,他们的经济收入非常低,生活条件极其落后。很多地方水电、交通都不方便,替代种植企业到后,出资为缅、老北部地区人民修路,改善基础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对于禁绝毒枭经济来源是否会让替代种植企业遭受报复的问题,许勇说,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并未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中国企业到缅、老北部地区从事替代种植,事先已得到缅、老当地政府支持,并且企业入驻需向缅、老官方交税、分成,大部分的替代种植企业也要求招收当地人为工人。

他举例说,西双版纳顺达进出口贸易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在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开展橡胶种植项目,吸纳260名当地人为公司员工,占公司总人数的58%。参与前人均年收入仅有390元,到公司工作后年收入达到6000余元。

许勇告诉澎湃新闻,由于受限于企业投资回报周期和其他多方面原因影响,目前境外替代种植面积规模增长速度缓慢。

同时,新型毒品的比重逐渐超过传统毒品海洛因也让罂粟替代种植的存在感降低。许勇说,替代种植发展行业协会主要目标是为禁毒服务,只要一天毒品不止,替代种植就不会停下来,除非某一天罂粟不再被作为毒品原材料。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