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学范|为什么人们会对人工智能产生恐慌情绪

栗向滨
2017-07-01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说起人工智能,很多人都会感觉这是一门突然间兴起的学科,但其实说起来从兴起一直发展到现在,人工智能已经是一门具有六十余年历史的学科了。但是为什么人工智能会给人一种井喷式发展的感觉,又为什么这种发展会让很多人都对它有着一种十分恐慌的情绪,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对人工智能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么可怕一探究竟。

现在,让我们穿过历史的烟云,一起回到1956年那个意义非凡的夏天。那年,28岁的约翰·麦卡锡、同龄的马文·明斯基、37岁的罗切斯特和40岁的香农一共四个人,提议在麦卡锡工作的达特茅斯学院开一个头脑风暴式的研讨会,他们称之为“达特茅斯夏季人工智能研究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以上这四位,还有六位年轻的科学家,其中包括40岁的赫伯特·西蒙和28岁的艾伦·纽维尔。在这次研讨会上,大家讨论了当时计算机科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和神经网络等。人工智能这个提法便是这次会议上提出的,这次会议也标志着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学科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各位大牛重聚首

虽然早期的人工智能项目看起来拥有着巨大的热情和期望,但是由于方法的局限性,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他们所遇到的瓶颈和困难,再加上没有真正振奋人心的项目出来而导致资助的停止,人工智能陷入了一个低潮。

时间又来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初于1969年由Bryson和Ho建立的反传学习算法被重新发明,然后统计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使用以及良好的效果也让科学界为之一振。除了算法上的革新,互联网的兴起以及极大数据集的可用性也是人工智能重新兴起的两个重要推动因素。于是在新的结构和新的方法下,人工智能又重获新生。再加上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的发展才让我们感到了它的井喷式发展。虽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在飞速发展着,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目前的人工智能发展的水平也只是在婴儿期,那到底这种发展中的什么让我们为之恐慌呢?

1、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

一开始的人工智能只能完成一些比较特定的问题,例如Herbert Gelernter建造了一个几何定理证明器,可以证明一些学生感到棘手的几何定理;阿瑟·萨缪尔编写了西洋跳棋程序,水平能达到业余高手;James Slagle的SAINT程序能求解大学一年级的闭合式微积分问题;还有就是结合了多项技术的积木世界问题,它可以使用一只每次能拿起一块积木的机器手按照某种方式调整这些木块。

但是现在,扫地机器人已经将人们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语音拍照手机可以听取人类声音自动完成拍照动作,手机应用可以根据用户上传的照片自动将照片转化成某个风格的油画,波士顿动力的大狗机器人可以替代吉普车完成军队在复杂地形上搬运货物的任务等等,这些事实让人们开始思考,人工智能到底还能做什么。

波士顿动力的大狗机器人

2、人工智能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以前的人工智能准确率非常低,漏报、误报的情况经常发生,根本无法应用于实际的生产和工业系统中,但是现在随着算法的革新和计算机计算能力的提升,人工智能的准确率越来越高,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人类。在著名训练集ImageNet上的竞赛,人类的识别错误率大概在5%左右,而现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错误率已经在2015年的时候超越人类,下降到了5%以下。

又如现在如火如荼的自动驾驶技术。在自动驾驶技术中,汽车需要判断车辆周边环境与车身之间的距离,例如车前行人、车辆等距离车身自身的距离等,所以对判断的精度就要求非常高,因为也许几厘米的误差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中,用于探测周围环境的传感器有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和双目摄像头等,利用这些传感器进行深度测距的精度已经可以到达厘米级别,这也是现在几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自动驾驶汽车已经可以达到路测的基础之一。

谷歌自动驾驶汽车

3、人工智能表现出的智能性越来越高。

Siri的诞生让人们不禁感叹原来有个机器人助手生活可以这么方便,人们在使用微软小冰对话机器人的时候不仅可以和她吐露内心,还能开玩笑逗乐,你给她发一张自己受伤的照片,她还能回复你一句“好好照顾好自己”,温情之余让人对和自己对话的到底是机器人还是真正的人产生了困惑。假如你对“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去哪里”这样的人生哲学问题产生了疑问,你可以找龙泉寺开发的贤二机器人,没准他能给你一些灵感。又如波士顿动力推出的Spotmini机器人,不仅可以帮助主人看家护院,摔倒了自己爬起,被人踹上一脚还能踉跄一下立马恢复稳定,还能帮主人拿个杯子、递个啤酒什么的,而且没准做家务的同时还能顺便跟你开个小玩笑。

又如从去年一直火到今年的围棋机器人AlphaGo。AlphaGo先是击败欧洲围棋冠军、职业围棋二段的樊麾,然后又以4:1的成绩战胜世界顶级围棋棋手李世乭,接着又以“Master”的神秘网络围棋手身份,从去年12月29日开始,在几个知名围棋对战平台上轮番挑战中日韩围棋高手,并在1月3日晚间赢了中国围棋职业九段棋手,也是世界围棋史上最年轻的四冠王,围棋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柯洁,取得了50胜0负的惊人战绩。最后于2017年5月在浙江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以3:0的成绩战胜柯洁,从此退隐江湖,并宣布其将进一步探索医疗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攻克现代医学中存在的种种难题。三次轰动世界的围棋大战不仅让人们开始恐惧,人类是不是真的永远败给了机器,甚至还有机器人将要统治人类的言论出现。

AlphaGo围棋机器人

4、人工智能在某些行业已经开始取代部分人类的工作。

机器人谱曲写词,音乐人表示很焦虑;机器人写稿撰文,记者编辑表示很焦虑;无人驾驶技术开车,司机表示很焦虑。种种人工智能开始取代人类的趋势,让人们惶恐,自己的工作如果哪天被机器人取代了,自己要怎么养家糊口。

5、媒体对人工智能的夸大甚至不科学的宣传。

我们经常听到诸如“这个机器人的智力已经接近多少岁的儿童”这样的报道。百度也曾说“百度内部有个‘百度大脑’的项目,用技术模拟人脑思维,现在大约已经相当于2-3岁孩子的智力水平。未来十几二十年,这样的大脑或许比人脑还要聪明。”而微软小冰被定义为“一个17岁的萌妹子”。瑞典的科学家在2012年开发了一个据称智商达到150的人工智能程序。但是遗憾的是,这些话大多数只是这些科技公司为了营销而说的。人类的大脑能学习几乎所有东西,比如两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掌握至少一门语言、能从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一眼认出父母,不管他们的站姿和表情如何。但是人工智能的能力与人类的这种能力相距甚远,更不用说我们人类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的“智力”这种玄乎的东西了。

日本电影《再见》剧照,左为Geminoid F人形机器人

6、我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无知。

恐惧来源于无知。大众之所以对人工智能这么惶恐,主要是因为我们对人工智能的技术一无所知,我们只看到人工智能现在可以干什么,我们并不知道它是怎么干的,其实我们只要知道了人工智能的原理,就会发现,我们所谓的恐慌,也许只是一种多虑。

其实计算机看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是不太一样的,不仅如此,计算机与我们人类的思考和擅长的技能也不一样。计算机擅长数值计算,并且计算能力超群,但是无法对世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当我们看到一幅美景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它的整体美,但是计算机看到的却只是一个一个的像素。而且计算机目前也并不存在情感,我们看到的某些看起来像人的机器人,它们甚至还能与我们说话、交流,但是这些只不过是我们的程序让它这样做而已,其实它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也就是说,机器人根本没有自我意识,其实我们人类自己也都无法知道情感和意识的实际运作机理。再者,计算机也不具备良好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就像我们想让计算机可以认识猫,我们需要向计算机提供数万张甚至数十万、数百万张猫的图片,计算机才能在遇到新的照片时识别出猫,但是对于人类的小孩来说,你只要给他提供一张猫的照片,他以后基本就可以认出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猫了。

所以当我们知道了人工智能的这么多局限性之后,就根本不用对它产生什么恐慌情绪,而且既然我们人类和计算机擅长的东西都不一样,我更认为将来的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更可能是一种增强智能(Augmented Intelligence,也简称AI)的关系,即拓宽了我们人类所不能及的工作。而且我们现在研究的人工智能只是弱人工智能,想要达到人类这样的智能,道路还远着哩。

(作者系中科院自动化所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毕业,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方向算法工程师。)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