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深观察|今天怎样做老人:打开硬币心结,和时代一起成长

李作言
2017-07-02 13:28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最近,两则新闻引发思考。6月27日,南航CZ380航班在登机过程中,因一名老太太向发动机扔了一把硬币,航空公司的机务人员不得不对发动机进行检查,导致航班延误了5个多小时。老太称其抛掷硬币是为祈求平安;6月5日,眉山市仁寿县公安局龙马派出所民警营救跳河老人时,发现老人有挥打动作,两次勒住施救者的脖子往水里按……落水者高喊:死也要拉年轻的垫。

这些年来,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实生活中也总有那么一些现象格格不入。究竟怎样看到周围,怎样和时代一起成长,成了越来越多人走出家门、走出国门后的另一场考试。且不说,每个人看问题、观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会有所差异,但基本的规则和底线应该是永恒的。

一段时间以来,各类媒体关于老人手足无措、甚至难以想象的新闻很多。有些人老了之后变得不那么善解人意了:坐公交车,为一个座位能动手把年轻人打一顿;跳广场舞、练大合唱,毫不顾忌是否扰民……网络段子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这些老人到底怎么了?

面对时代的快速、快捷,包括不少老年人在内,不少人感觉到“头晕”。一者,知识储备不够。有些老年人在年轻时接受的教育有限、“脑储备”太少,遇事可供调动的“脑储备”资源太少,处理方式也比较单一,因此就会出现不和谐的场面。二者,中国老龄化程度太快。现有的医疗保障水平提升,80岁老人在锻炼、晚年班里都算小弟弟、小阿妹。公交车打人、耍横的老年人,是没有摆正心态,与年轻人处于上下垂直的关系,还没有变成平行、平等的关系;三者,快速发展的社会让人恐惧,没有安全感。比如慢吞吞的“绿铁皮”突然换成4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在身体、思想、甚至心理上都跟不上社会快速发展,再加上年轻人的言谈举止,让老人感到恐惧,或许固执、偏执就是最后的自己保护手段。这折射出年轻时经历的烙印,也有年老后不能平衡社会关系的因素。

前不久,有位旅居美国的台湾老人发表《到上海的新体验》一文,说到他眼中的上海“软体进步与发展”,从第一次使用“久闻大名”的“支付宝”,到感受上海人的热心热情、主动帮忙和礼貌修养,他直呼自己“这次算是土包子了!”这些点滴变化,这些温馨话语,无处不体现出学习的可贵,更展现出祖国强大的进步节奏。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当我们忽视草地的时候,也会同样忽视了一种时代喟叹及一种希望;使这个地球变得有生机的是人,是前贤和子孙,也应包括我们这代人。

离休后奋斗22年把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捐赠给国家的云南保山老人杨善洲,虹口区老人易解放完成儿子的遗愿,从2003年开始计划在内蒙古1万亩沙地上种植110万棵树木,从2003年到2007年,易解放一个人艰难地奔波着,总共种下了10万棵树,现在正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四川雅安94岁老人何正儒32年来,他花在学生们身上的退休金已经超过15万元……等等这样感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他们坚持在冷漠的土地、在世道人心上潜心耕耘,慢慢地改良着生态。

面对着时代的进步,该怎么办?和时代一起成长是最好的选择,这既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情怀。从银发角度、从社会变迁角度,只有坦承自己确实老了,也愿意继续学习,才可能地跟上时代的节奏,并享受着新时代的便捷快乐。

经受了精神和心理的艰辛跋涉,和时代一起成长,我们的心胸、视野、格局甚至境界便会有更大的发展和律动。

摆脱了老年的纠结,人类的亮色在摇曳未来。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