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外交|前驻德大使谈中德关系:所谓成熟是谈分歧而无损友好

澎湃新闻记者 高行
2017-07-03 15:5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6月2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应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7月7日至8日在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

这是习近平2016年以来首次对西方大国进行国事访问。据悉,本次访问之所以能够成行,和德方的强烈要求密切相关。

“本来我们只是打算去参加G20峰会,但默克尔总理提出希望习主席能够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一名知情人士表示。

在6月30日外交部围绕此访召开的吹风会上,外交部副部长王超介绍到,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出席施泰因迈尔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会见、欢迎晚宴等一系列国事活动;同默克尔总理举行会谈,共同出席签字仪式、柏林动物园大熊猫馆开馆仪式等活动,并共同观看中德青少年足球队友谊赛。习近平主席还将出席默克尔总理举行的小范围晚宴。

王超表示,此次访问“是今年中德高层交往的重中之重,对进一步提升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水平、促进中欧关系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特朗普上台后,对华关系对德国更重要

“中德关系总体上发展良好、稳定,合作共赢是主流。中德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超过许多其他国家,在中欧关系当中起到引领作用。”在6月30日至7月1日于同济大学举行的《德国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6次年会上,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荣对中德关系的大局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梅兆荣认为,中德之间没有显著的地缘政治矛盾,发展模式互补性强,并且在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议题上持有相近的立场。尤其是随着新的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德国意识到与中国发展更为紧密的关系,符合自己的政治利益。

“看一下德国和其他几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间的关系,就能看到对华关系对德国的重要性:当前,德俄关系因为乌克兰问题一直深陷困境;特朗普上台后德美关系也不容乐观;英国脱欧了;另外和法国的关系也具有不确定性。”梅兆荣分析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成为德国目前最具潜力的合作伙伴。

今年3月16日,默克尔与习近平进行了一次简短的通话。根据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消息,默克尔在通话中表示,德方高度评价习近平今年1月在达沃斯进行的有关支持经济全球化的演讲,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并感谢中方支持德国举办G20峰会。

敏锐的观察者们注意到,这一通话发生在3月17日默克尔访问美国之前几个小时,而该访问是打着“美国第一”旗号上台的、对经济全球化持消极态度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就职以来默克尔的第一次访美。德国《商报》刊文评价道,这次通话可能意味着德国外交政策重心的转移。

“(中德)这两个出口导向的国家为美国政府所传递出的反自由贸易的措辞深感担忧。(中德与美国之间的)围绕这一点的分歧已经蔓延到即将举行的G20财长会的前期磋商当中。”《商报》报道称。

果不其然,在6月19日于德国巴登-巴登闭幕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包括中德两国在内的18个国家共同对抗了美国的保护主义立场。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只有日本是美国的盟友”。

坦承且尖锐地讨论分歧说明中德关系愈发成熟

然而,观察者们也注意到,在良好的大局之下,中德关系也存在一定风险。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健认为,2009年欧债危机爆发后,德国主导了欧洲多国的财政紧缩改革,开始更加积极地将自己的经济实力转化成政治上的领导力。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尽管一度被认为打乱了德国的步骤,但德国随后便成功对这一事件加以利用,搞出了一个《明斯克协议》,“这一协议及其前期的谈判过程,打破了欧洲‘有事找美国’的传统,更加体现出德国和欧洲摆脱美国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容易被某种使命感所鼓舞,如果德国开始寻求让自己成为西方世界和价值观的某种守护者,这将是非常不理智的。”崔洪健表示。

从历史上看,在西方大国中,德国一向以在处理对华关系上坚持务实路线,较少炒作意识形态分歧著称。但崔洪健注意到,近年来德国开始成为西方国家中少数几个单独就“人权问题”向中国施压的国家之一,“德国人甚至开始批评别的国家,说你们在和中国打交道时只谈生意,却不谈西藏和人权问题,这么做太过务实了,不像话。”

另外,关于一向引人瞩目的中德经贸关系,近来也出现了一些疑虑的声音。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5月11日,德国与法国和意大利两国联手呼吁欧盟委员会讨论设立更加强大的外国投资审查机制。《金融时报》评价道,尽管并未公开点名,但三国此举显然“意在遏制中国对欧洲一些最被看重的科技公司的投资。”

崔洪健表示,德国对这一倡议的积极态度颇为引人关切。他认为,在英国脱欧之后,德国在欧盟内部捍卫贸易自由化的伙伴减少,因此其在贸易问题上就有可能向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主张的谨慎态度摆动。

不过,梅兆荣也指出,中德之间围绕一些话题的对话变得坦诚甚至尖锐,恰恰反映当前的中德关系在“良好”的基础上,已经愈发走向“成熟”。

“所谓成熟,就是我们之间可以讨论一些分歧,但这并无损于我们之间的友好。”梅兆荣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