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家家买羊”是偷懒式扶贫

2017-07-03 18:36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因在“精准扶贫”中工作不力,陕西省米脂县扶贫办多名官员日前遭遇“集体免职”。这是一起扶贫负面典型,其中的教训值得各方吸取。

据报道,此前多次巡查中,该县精准扶贫工作被发现存在多项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在全县范围内存在“帮扶措施单一,没有因人因户施策”。察访的贫困户中,贫困补贴资金都是5000元,产业扶贫都是“买羊”,种地扶贫都是“买刨刨机”。

在扶贫工作中,“把握精准是要义”。拿一套方案机械应用到千家万户,恰恰违背精准扶贫的要求,可谓偷懒式扶贫。

偷懒式扶贫是样子工程、形象工程,只有一时的扶贫政绩,不会形成长远的脱贫动力。可想而知,如果扶贫可以简化为买羊,村民们世世代代难道都想不到这一点?贫困人口之所以需要外界的帮助,是因为他们陷入了贫困陷阱,他们除了需要资金,更需要资源、知识和技术,后者才是更宝贵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提高扶贫措施有效性,核心是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

扶贫工作必须明确一个观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很多失败的扶贫案例,都败在了这一点。所以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事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拍脑袋。

贫困人群能否学会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中自己游泳,才是检验扶贫成败的标准。要做到这一点,扶贫官员必须自己先懂市场、尊重市场,而不能以行政思维主导一切。

精准扶贫要求扶贫官员准确了解每一个贫困户的情况,既要了解他们的短板也要了解他们的长处。这样才能为贫困户量身定制脱贫方案,弥补短板发挥长处,最终通过短暂的“输血”让他们形成“造血”能力,避免二次返贫。

偷懒式扶贫纯属应付差事,蒙混上级的同时也是对贫困户、纳税人的不负责任,理应严厉问责。这也说明,扶贫不仅是对官员敬业程度的检验,更是对官员创造性、思考力的检验。扶贫没有捷径,要埋头苦干,也要开放思维。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