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孩子学校常打人:妈妈辞职陪读仍遭家长反对,校方称也发愁

詹丽华/钱江晚报
2017-07-05 10:12
教育家 >
字号

今天有没有被打?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句话,是杭州某小学三年级3班的学生家长,每天在放学后问自家孩子的第一句话。

这奇怪的问题,只因为这个班里有个孩子,经常打人。

对这些家长来说,孩子在学校的8个小时,是他们最提心吊胆的时候。“有一阵子我特别害怕接到学校的电话,告诉我孩子又被打了。”杨扬妈妈说更让她担心的是,孩子不愿意告诉她,“好几次,我都是从其他家长口中知道的。”

事后她问孩子为什么不说。“有时是打得不重,有时是觉得告诉妈妈也没用,孩子说告诉老师的话也只会被罚抄课文。”

家长们对此事的聊天记录。钱江晚报 图

班里那个“特殊”的孩子

昨天,是领成绩单的日子,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结束了。那个打人的孩子叶铭没有出现,他的同学对此习以为常。事实上,整个三年级下学期他在校的天数不到一个月。

“听说他转学了。”周跃正吃早餐,面包几乎跟他的脸一样大,奶油粘在嘴角,他舌头一舔,笑了,“还有同学说他可能去看医生了,我也不知道,反正不在学校呗。”

“他不来(我)最开心,他要打人,很多很多次了。”杨扬玩着手里的口哨吹卷,想了想又说,“他打我,我就跟他有仇,不要跟他做朋友。”

孩子的“仇”,在家长们看来无非是今天我跟你好,明天你跟我吵,隔天又都忘掉。

只是这次有些不一样。

“进学校第一周我就开始处理(打人)这事,没想会持续到现在。”语嫣妈妈担任着班级家委会会长一职,熟悉情况,“我亲眼看到他打同学就不是一次两次了。”她说起一年级时一次春游,叶铭不知道为什么追着一个个子娇小的女同学打,“小女孩哭着躲到我背后,说语嫣妈妈你救救我,第一次我只是把他拉开,我以为阻止了一次他应该不会再打。结果一转眼,他又把人打哭了。连续三次!最后我只能把小姑娘护在怀里。”

“妈妈,叶铭一年级上的时候也不是经常打人的,是一年级下才开始的。”语嫣打断妈妈的话,“他会踢我肚子,要么踩我,还会故意把同学的东西扔掉。”

有多疼?“我觉得自己快要疼死了吧,那么疼!”小姑娘晃着脚丫笑,说现在他不能打人了,因为“他妈妈跟他一起上课”,“如果他再打我,我还得躲到女厕所。”

语嫣妈妈说:“一开始我鼓励女儿跟他交朋友,至少能让女儿不被欺负,可是没用。后来只好教她一下课就躲到女厕所去,免得被打。”

女厕所变成了女同学的临时“避难所”,尽管并不是每次都有用。“有时候上课铃响了,他也不走。女生就会喊‘叶铭是流氓’,然后他就冲进去打她们了。”周跃说,这事班里同学都知道,“有一次品德课,老师说让我们不要打架,说她最讨厌打人的孩子,不过没点名。”

父母没有想到的事

时间回到二年级下学期,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下课时班里五六个同学把叶铭围了起来。“叶铭举起凳子扔到地上,然后跑去告诉老师。”周跃当时并不在场,他觉得奇怪,“杨扬他们平时总是被欺负的。”

事发当时没有成年人在场,事情经过全部来自孩子们的描述。“校方调查后有一份书面说明发给了涉事家长,因为我是家委会会长也拿到一份。那次是由林敏(班上一名女生)牵头,叫上了班里经常被打的孩子,想要教训叶铭,但最终双方没有动手。”语嫣妈妈说,林敏家长对校方的调查和处理结果并不认同。

事发后林敏爸爸在班级QQ群里直言,“现在我们关注的不单单是周五到底发生了什么,更关注持续两年的暴力何时才能结束!”

越来越多家长开始在群里述说从孩子口中得到的反馈,家长们情绪激动起来。

但是,此事的结果是:林敏转学,家长群解散。

“此后一年,我们班没有家长群,现在新建了一个,但除了沟通作业,不允许讨论其他事情。”杨扬妈妈说。

“我不后悔!”提起这件事,杨扬说如果下次有同学叫他他还会参与“反抗行动”,“我没想打他,但他可以欺负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反抗?”知道自己的行为叫什么吗?“恐吓!”9岁的孩子,回答得毫不犹豫。

这之后,家长们以为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但并非如此。

妈妈我不想去学校

“三年级上学期,我们家儿子转进这个班,老师告诉我班里有一个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当时我没在意,我家儿子也爱玩爱闹,男孩子嘛,调皮点挺正常。没想到情况那么严重。”每天放学回家儿子陈浩告诉她,今天在学校又被打了几次,“几乎每天晨跑的时候都被他追着打,体育课的时候用跳绳抽他,要打他巴掌,体育老师在场也不能让他有所顾忌。我只能安慰儿子,妈妈去找老师谈。我建议校方能否让助教跟班,或者让家长跟班,但老师说不行。”

与学校的交涉无果。“去年10月17日我被告知,我儿子被铅笔戳到了眼眶,正在校医务室。医务室老师说好险,差一点戳到眼球。”陈浩妈妈说,这件事实在让她震惊,当天就去找了叶铭家长,“哪怕被打个巴掌也不要紧,但是要是伤到眼睛可是一辈子的事情!”

陈浩妈妈给记者看了当天的沟通记录,双方的态度都很平和。“同样是做父母的,我也理解,他们肯定也都操碎了心,我不是针对这个孩子,只是担心出事。”她以为事情会好转,直到有一天陈浩回家说妈妈我不想去学校了,“他是个连生病请半天假都不肯的孩子,突然跟我说不想去上学。我一问说是下周座位轮调,叶铭又要坐到他后面了,这意味着他又要被欺负。”

陈浩妈妈说,她让儿子直接跟叶铭妈妈讲这事。“她答应孩子会好好教育叶铭,结果第二天,儿子回家告诉我叶铭又打他了,还说‘你找我妈妈告状没有用的,她说我一句就算了’。

她也去质问过叶铭妈妈,但没用。

陈浩妈妈想转学,但她没有办法:“我们已经转过一次学,老师说不能再转,我没有退路了。”

说好“暂不返校”结果又回来了

不过这次沟通,陈浩妈妈也得到了一个讯息:叶铭妈妈透露正在找专业的疏导机构,找其他适合叶铭的学校。“考试完后,会给他换个学习环境,不会再来这个学校了。”叶铭妈妈也希望,换个环境会对孩子有帮助。

果然,三年级下学期开学叶铭没有出现,直到一个月前。

“6月2日,我接到通知,说叶铭要回校上课了,家长随班陪读。”周跃妈妈说,原本校方只是请家委会派代表一起讨论回校事宜,结果被家委会以“无法代表全体家长”意见为由拒绝。最终,6月3日晚,校方、叶铭家长、全班35位参加事件说明会的学生家长(全班共40位学生)达成一致意见,本学期叶铭暂不返校。

“我原以为事情到此就结束了,结果6月12日孩子放学回来说当天叶铭去上课了,还给全班同学发小礼物。”周跃妈妈说,这次返校,校方并未通知家长,甚至有女同学一回家就哭了,说不要去上学,因为叶铭又回来了。

面前的杨扬自始至终没有笑颜,“我也不喜欢小礼物,因为是他送的。”

因为动手推同学,叶铭返校不到一周就被要求在图书室上课,由任课老师单独辅导,直到三年级下期末考试结束。

吃完了面包,周跃准备去上画画课,他不知道四年级还会不会跟叶铭同班。还愿意跟他同班吗?“最好不要吧。”他很认真地说,“叶铭不是坏人,可他就是太爱打人了。”

(注:为保护未成年人,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原题为《一个打人孩子,搅乱一个班的心》)

这个特殊的孩子,家长学校都发愁

詹丽华

从一年级开始出现的问题,三年级还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直到叶铭离校了大半个学期,矛盾看起来似乎消失了。

“孩子们之间的小摩擦当然会有,但被谁盯着打这样的事没有再发生,老师也有精力抓教学了,班级氛围明显比以前好,连家长之间的关系都缓和了。”语嫣妈妈说,她跟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不愿打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新环境。

于是,问题的焦点很明确:叶铭家长要求让孩子回校上课,而其他学生家长不同意。

叶铭家长:

犯过错的孩子就没有被公平对待的权利吗

“他(叶铭)当然可以上学!这没有任何问题!”叶铭妈妈有点意外,她本以为这件事不需要再做讨论,“教育本身就是教书育人,不可能到学校来的每个人都是完美的。更何况能不能上学不是某个人可以决定的。就算他以前或许不知道如何去与他人相处,但难道现在改正了,也不行吗?叶铭现在很好,连医生都说他进步非常大,行为是完全正常、可控的。”

她看到的是同班同学对叶铭的善意和接纳,抗拒的是孩子家长。“孩子们没有排斥他,你不能听那些不在现场的人的说法,应该去问问孩子们!”

她是否向班里同学询问过呢?“我不用问,因为我陪读的时候孩子们都围在他身边,帮他补习功课、一起做手工、一起玩,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叶铭妈妈轻声支开叶铭,才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就这么一次,轻轻推了别人一下,就不让随班就读了。这事若发生在别人身上,我根本不会追究。”

她忍不住叹气:“当然,家长保护孩子的心我是理解的,我也承认他之前有错。但犯过错的孩子就没有后续公平被对待的权利吗?这件事,受到最大伤害的不是他们,而是他,他能感受到这种不公平。”

有家长要求出具叶铭的就诊病历,但被拒绝。“我们没有必要给他们看病历,这是个人隐私。但我们有留一份给校方,学校是知情的。”她忍不住说,连医生听说了都觉得其他家长反应过激,“医生说孩子现在可以适应集体生活。”

三年级下学期已经结束了,四年级怎么办呢?

“后面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她叹了口气,“难道以牺牲我们为前提,去安抚其他家长,就是公平的吗?”

其他家长:

怎么确保他以后不会打我孩子

为了照顾孩子,叶铭妈妈辞掉了高薪的工作,以便在需要的时候陪读,但其他孩子的家长并不认同随班陪读的做法。

“家长随班陪读肯定会影响到其他学生,这在陪读第一周就反应出来了,家长在课堂上玩手机,下课后骚扰学生,这样明显影响教学的做法,我怎么可能认同?”周跃妈妈说得很直接,如果叶铭妈妈可以陪读,她也要去陪读,“至少保证我孩子的安全。”

“他回班上课第一天有女生回家就哭了,说叶铭又来了,她不想上学了。这样怎么能说孩子们都接受随班就读的安排呢?”陈浩妈妈说,“我听说杨扬很耿直,直接说‘不喜欢’,然后就被打了。”

“不可能有转机。我儿子也是持续被打的对象之一,他爸爸甚至说,再被打就狠狠打回去,多少医药费我们赔!但我真的能教育儿子‘以暴制暴’吗?我们忍耐、宽容了两年半,最后的结果就是我儿子因为制止他违反班级规定而被打到腹部挫裂伤。”杨扬妈妈说,现在她问杨扬如果叶铭再违反班级规定他还会不会制止,“他说不会,反正他想干嘛就干嘛。孩子的三观都发生偏差了,可我无能为力。没有人能永远无条件被原谅,哪怕是孩子。”

他们的诉求,是让叶铭换个班级。

“既然叶铭父母说他已经能够控制自己,也能够适应集体生活,而我们班又不同意接纳他,那为什么不换一个新的班级、新的集体?”杨扬妈妈直言,事实上叶铭曾经在其他学校试读,不知为何又回到了三(3)班,“这肯定是有原因的”,“他父母既不愿意出具孩子的就诊病历,也不愿意公开治疗进展,口说无凭,我怎么能够相信他回来以后不会继续打我儿子。”

校方:

在这件事上,学校没有错

三(3)班的家长都在等待校方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但目前看来尚未有定论。“叶铭确实自我控制力比较差一点,轻度多动症,但不是思想品德上有问题,若说他主观、长期的对同学施以暴力,我觉得这样说有点过头。”一直在处理此事件的学校书记说,叶铭的家长有点儿“护短”,“但将心比心,他妈妈连工作都辞掉了,你能说他们不关注孩子的情况吗?天可怜见。”

“每个这样的孩子,处理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对特殊学生我们要保护他,给他成长空间。”学校校长也说,最初随班陪读的方案是校方与家长一起讨论决定的,“想先试读两星期看看情况,如果在试读期间再次发生打同学的情况,就暂时个别教学。不是只有我们学校有这样特殊的学生,其他学校也有,我们不能因此就剥夺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在这件事上,学校没有错。”在校方看来,现在的主要矛盾不在孩子之间,而在家长之间。“三年级的时候积蓄的矛盾集中爆发,其他家长就有点不依不饶。”

“我们有在讨论解决方案,但目前还没有确定。”学校校长透露,他们已经在考虑是否增加一名老师陪读,“我们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是能够接受他的。所以考虑老师+家长+孩子,先以这样的形式随班试读一段时间。叶铭家长也向我们反映,孩子不能参加集体生活,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做作业。”

但是,校方表示目前公布处理方案为时过早,因为“还要看他在暑假期间接受治疗的情况”。校方寄希望于,这件事最终能“靠情感来化解”,但家长们的态度似乎很决绝,在他们看来这不是一件靠情感就能解决的事情。

专家:孩子行为特殊,家长要尽早介入

“我没有见过这个孩子,不能确定是否是多动症,或者是其他的行为障碍。”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周国岭说,家长可以先简单地判断一下,只是好动贪玩的孩子在课堂上、家里做作业时他的注意力会集中的。但是具有多动症倾向的孩子对待绝大多数事情都几乎不能注意力集中,坐不住,也静不下来。可能仅有玩游戏时会集中。

“根据统计儿童多动症在国际上的发病率是5%~10%左右,国内低一些也有3%~6%。以目前小学每个班级40~50人的人数设置,相当于每班都会有一两个这样的学生。一般是年龄越小程度越轻越容易改善。老师和家长必须要明白,多动症孩子并非简单的调皮捣蛋,而是受到了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周国岭表示,被确诊为患有小儿多动症的孩子,需要通过学校与家庭对孩子进行教育训练,同时接受有效的提高专注力的药物治疗,“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千万不能因为坚持了两三个礼拜觉得效果不明显就放弃了。”

听记者描述事件之后,周国岭建议不如让参与事件解决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来培训一下,因为老师和家长对事件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行为控制能力的改善。周国岭说,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一让他知道错误行为必须付出代价;二告诉他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方式。“不要小看孩子,12-14岁的儿童大脑发育就已经相当于成人的80%-90%,他们已经可以像成人那样思考大部分的问题。” “我非常不赞同家长向孩子传递‘以暴制暴’的处理方式。我建议,家长还是要积极疏导孩子的情绪,如果有需要可以求助专业人士。”

(原题为《这个特殊的孩子,家长学校都发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