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有一说|我们究竟是什么时候抛弃自助餐的?

毕舸
2017-07-06 19:33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在不少人的记忆中,人均消费300多一次的自助餐,是高档的象征,是一个神秘又令人向往的时尚消费场所。“那些叫得出叫不出名字的海鲜,红的白的褐色的,一字排不下,弯弯绕绕排了好几圈。走在其中,恍惚觉得自己是个无所不有、挥金如土的财主。”网上一名80后的回忆,道出了很多消费者的共同回忆。

但正如媒体所分析的,随着时代的变迁,中产的审美和文化却悄悄兴起。大而全又奢华的文化逐渐被精致、健康、回归自然的小众文化所蚕食,而这也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饮食习惯。

或者放大到更为宏观的层面,这是社会文化的变迁。国人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温饱阶段,迈入到如今的中等发达社会,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作为最低层次的口腹之欲,也必然会随着人们的需求和消费升级而变化。

高价自助餐的问题就在于,它从曾经人们眼中的高性价比,变成了如今的不划算,尤其是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价位早已与“奢华”的定义无缘。花300多元钱,可以尽情享受到包括海鲜在内的中高档食品,一直撑爆了肚子才算停止,这种填鸭式吃法只适合刚摆脱温饱的人。而现代中产阶层的主流价值观是,合适才是最好的。少吃、吃精、营养结构均衡化,成为年轻人到中年人的一致选择。

我们可以看到,早在这些高价自助餐之前,许多价位低得多的大众自助餐也从曾经的火爆变得逐渐萧条,这意味着,不同收入阶层都逐渐形成了以身体健康为本位的饮食取向。而收入较高的中产阶层,则追求口味的多样化、食材的环保。

更为重要的是,中产阶层具有较强的文化和精神领域的需求,注重个人的社会形象与社会地位。实际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饮食上过分追求奢华是被主流社会所排斥的,用“饕餮”一词来形容暴饮暴食,本身就表达了人群对此类现象的鄙夷。

可以说,当下的餐饮价值观,某种程度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是符合人的自然天性。高价自助餐之前所指向的丰富、高性价比乃至炫耀等偏于正面的词汇,如今被替换成了浪费、无趣、恶俗等负面词汇,这必然会让注重外在形象的城市中产逐渐退场。

人群对于物质生活的品质追求,根源还在于其精神标签。所谓的小众、环保等,不过是这些词汇所代表的,是社会所认可的新主流价值观。中产阶层作为具有相近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一个群体,又特别容易形成“传染”效应,某个事物的兴起,往往是少数中产的尝试,最终扩散开来,形成覆盖更多同类中产的流行现象。

吃素、运动、保持身材、提倡环保,这些都构成了对高价自助餐所指向的生活方式的排斥。日常生活中的自助餐,不早就是工作简餐的代名词了吗?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