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人民网:政府要加强公信力维护,需反思不当的宣传方式

杨悦/“人民网舆情监测中心”微信公众号
2017-07-11 11:11
舆论场 >
字号

7月8日,一段题为“交警雨中推车造假,女记者摆拍”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这段视频中,一名交警疑似拦下一辆车,并要求该车辆缓慢行驶到马路积水处,随后3名交警将该车辆“推”出积水。旁边一名身着白色上衣的女子肩扛摄像机一路跟拍。这段视频一经发布,即被网民大量转发,成为朋友圈热议话题。随着涉事单位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委宣传部对此事件的及时澄清,事件告一段落,不实传言虽得到遏制,其反映出的舆论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

火热微视频有图像却非真相

在这段1分47秒的短视频中,视频拍摄者指认肩扛摄像机的女子是“记者”,并称翁牛特旗交警推车是在造假。整个视频看起来“有图有真相”,对广大网民而言颇具蛊惑性。该视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自媒体平台广为流传,截至7月9日10时,在微博的播放量已达28万次。尽管其真实性无从得知,部分网民却凭借直观感受调侃“记者交警联合造假”。

7月9日13时5分,赤峰市翁牛特旗委宣传部在其官方微博@活力翁牛特 作出回应称:“翁牛特旗公安局政工部门为积累制作微电影《一线交警保平安》素材,在城市视频监控画面质量不清晰、无法满足微电影制作要求的情况下,特协调翁牛特旗广电中心派出工作人员与交警在古城街和全宁路交叉口补拍救助场景,补拍的素材并未用于任何新闻报道。”该条微博还附有城市视频监控拍摄的交警现场救助真实情景。中国青年网、环球网、澎湃新闻、网易、凤凰、新浪、搜狐等网站以《内蒙古官方回应“交警雨中推车摆拍”:拍微电影,未用于报道》为题进行了报道或转发,舆论关注达到峰值。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能力日渐增强,一些未经权威部门证实的消息借助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大肆传播,影响力不可小觑。有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和视频就像雾霾一样,令网络舆论场真假莫辨。这段所谓交警“造假”视频,其拍摄者不去深究事件真相,而是轻言“造假”并大肆传播,给交警形象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有图未必有真相,而要纠正这样一个谬误,却不得不付出沉重代价,这无论对于政府的宣传部门,还是广大的网民来讲,都值得深思。

“摆拍”并非警察形象宣传的最佳选择

对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委宣传部所回应的“为微电影补拍场景”,部分网民表示补拍乃至摆拍都“很正常”,认为这是形象传播的一种方式手段,只要不是故意造假和虚假宣传,就都可以理解。现在“逢警必喷”现象较多,以致很多正常甚至正面的警察形象也遭到攻击,这既是当前嘈杂的舆论环境的反映,也与一些地方警方的舆情意识不强有直接关系。

官方澄清令舆情反转固然表明警方“补拍”的正当性,而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却难以彻底消解,这恰是脆弱的警察形象不可承受之重。正如多数网民所认为的那样,原始素材更有真实感,模糊的监控视频尽管视觉效果差,却会让民众感受到风雨中真实感人的警察形象,补拍镜头画蛇添足,难以起到预期效果。从微电影制作方来讲,正能量题材更应注重其真实性,补拍虽非不可,却往往弄巧成拙有损其本真。

有的网民认为,宣传部门获取素材的方式值得商榷。宣传贵在真实,相关人员如能在交警帮助司机推车的第一时间拍到真实画面,必然更富有真实感。何况在人人拥有摄像头的新媒体时代,要获取优质素材并不是非摆拍不可,民众的推荐上传、视频监控的持续拍摄、记者的长期跟踪都是途径。

这件事也再次提醒,政府要加强公信力维护,需反思不当的宣传方式。宣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不是美观的画面和精良的制作可比,监控视频清晰度再低也可以分清推车的全部经过,真实的资料弥足珍贵。宣传部门要克服形式主义的工作方式,以“走心”宣传打动受众。

标签化思维给警察群体带来舆论负担

近年来,在舆论场上,警察依然是最具争议的基层公务员形象之一。在“有事找警察”这样的赞誉深入人心的同时,妖魔化警察的言论在网上仍有一定市场,部分网民的标签化思维给警察群体带来沉重的舆论负担。

当前,舆论场上“只看立场不问真相”的倾向有所凸显,当有关警察的所谓负面事件发生后,舆论场上常常先入为主式的对警察形象进行攻击,即使在权威部门出面澄清之后,也往往用怀疑的眼光加以审视。因而尽管所谓警察“摆拍”事件已经得到明确澄清并公布了相关监控视频记录,一些网民仍然固执地认为,“如果没有被揭穿,这个镜头可能就被用上了”。

要摆脱这种标签化思维,警察群体不能不在公开透明上下更大的功夫,让更多人走近警察、认识警察,进而理解警察。2013年8月,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区分局官方微博“平安渝中”推出圆梦警队系列活动之“群众身边的110”,邀请网民参与110接处警和夜间巡逻防控,与民警一起处理纠纷。网民的亲身参与和对警察故事的主动发布,让公众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警察形象。这样的宣传,其传播效果又岂是一场“摆拍”可以相比? 

(原题为《交警“雨中推车”:树形象何须街头“补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