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释新闻|巴格达迪之“死”对“伊斯兰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

澎湃新闻记者 李怡清
2017-07-12 14:51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与6年前“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被击毙时西方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与额手称庆相比,“伊斯兰国”(IS)头目巴格达迪的“死”显得“低调”许多。

7月11日,多家媒体援引伊拉克“阿尔苏马里亚”电视台消息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确认其头目巴格达迪已死亡,该组织将于不久之后产生新头目。一个月前,英国媒体报道称,巴格达迪在叙利亚境内死于俄罗斯的一场空袭。尽管俄外长称上述消息的“可信度极高”,但美俄的调查始终未能得出结论,此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证实了巴格达迪的死讯,美国则至今仍坚称无法证实这一消息。此外,另一种说法则是,这位“哈里发国王”近年来一直藏身叙伊边境的沙漠地带。

作为肆虐全球的“伊斯兰国”组织头目,巴格达迪在媒体上已多次“被死亡”,且死法各异。而此次,在伊拉克政府欢庆摩苏尔战役的胜利、美俄卡位拉卡的战后管理、“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哈维贾地区领导者自封为“埃米尔”的背景下,这或许是人们最认真探讨“后巴格达迪”时代的一刻。

巴格达迪之死影响大不大?

巴格达迪的唯一一次公开露面是于2014年在伊拉克摩苏尔的清真寺宣布建立“哈里发国”。但多年的深居简出并不影响这位“哈里发国王”愈发被世界知晓与剖析。

如今,巴格达迪又一次“被死亡”,但却首次有媒体称“伊斯兰国”组织证实这一消息,此外,据“伊拉克新闻”消息,“伊斯兰国”在哈维贾地区的领导者已自封为“埃米尔”(有国王、酋长、统帅之意)。对于内忧外患下的“伊斯兰国”,或许正如“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所称,巴格达迪是否真正死亡或许并不重要。

报道援引曾担任奥巴马叙利亚问题顾问的弗雷德·霍夫(Fred Hof)的话称,巴格达迪的“死亡”对于“伊斯兰国”组织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表面。华盛顿近东政策研究所分析师迈克尔·奈特(Michael Knights)的分析支持了这一说法,奈特表示,“伊斯兰国”遍布众多区域的分支机构事实上已建立起了独立的运作。

而在兰德公司专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e)看来,巴格达迪打造的“哈里发国”在招募外国战士及建立“国家”的合法性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但在当下,“更重要的目标是继续整合整个组织,包括其在利比亚、埃及、尼日利亚等国的分支。”

对此,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所副研究员王震在7月11日由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举办的、以“后‘伊斯兰国’时代国际恐怖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为主题的第四期“淮海观天下”专题研讨会上指出,不同于本·拉登被击毙前对“基地”组织的领导非常有限,“伊斯兰国”组织是集体领导制,若巴格达迪被杀死,将会对该组织整个的扩散产生影响。“从短期来看,巴格达迪之死可能会对‘基地’组织有个反弹的推动力,因为一些‘伊斯兰国’的武装人员或许会转而效忠‘基地’组织。也可能会转变为地下武装。”王震补充道。

国际社会反恐胜利了吗?

进入2017年,国际社会的反恐力量接连迎来了突破。7月初,伊拉克政府正式宣布解放“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首都”摩苏尔,这一胜利不仅令常年战乱而积弱的伊拉克政府欢欣鼓舞,更使饱受“伊斯兰国”肆虐的国际社会感到振奋。

“从过去经验来看,如果我们现在保持乐观还为时尚早。”从事反恐研究的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张家栋在“淮海观天下”研讨会上表示,伊拉克与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构成有一定区别,包括美、英、法等国的特种部队帮助伊拉克政府打败了伊境内的“伊斯兰国”组织,但能否在叙利亚也如此团结还是一个问号,“因此,(摩苏尔的胜利)只能是阶段性的胜利,不能说是真正标志性的胜利。”

“此外,即便‘伊斯兰国’组织就此一蹶不振,也未必意味着国际社会的胜利,它可能会有‘变种’,还会有其它的发展形式。”张家栋补充道。

“近几年里,‘伊斯兰国’的恐怖活动具有许多独创性的东西,包括网络媒体的运用和意识形态的渗透,这种做法还将被以后的恐怖主义效仿,其示范效应不能低估。”王震指出,“伊斯兰国”在意识形态上的渗透并不会随着巴格达迪的死亡或该组织在伊拉克、叙利亚战场上的失败而消失。

事实上,“伊斯兰国”意识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已不鲜见。在欧美国家,多起“独狼”式的暴力袭击者曾或多或少接触过“伊斯兰国”的精神宣讲,而在东南亚的穆斯林国家,诸多颇具实力的武装反对派也扛起了“伊斯兰国”的大旗,今年5月底开始,菲南部棉兰老岛马拉维市持续至今的激战便是显著的一例。而难以计数的“伊斯兰国”外籍武装人员回流则更令各国政府警觉。

母体的网络垮掉后,无组织的网络、个体性的恐怖主义将在意识形态的积累下会越来越多。从地域上说,现在中东国家的势头已很明显,埃及、也门、利比亚等国情况很糟,约旦还不好说。接下来,临近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周边国家恐怖活动会继续增多,同时,靠近中东的欧洲国家也会比较糟糕,地中海之隔难阻难民流动,大量的非法难民将对欧洲的安全产生很大挑战。”王震补充道,中亚、东南亚则是“伊斯兰国”的重点发展方向,“在阿富汗的(发展)已非常厉害,该组织还计划在菲律宾设立一个新的海外据点,缅甸、孟加拉国、印尼等国也都有(渗透)。”

伊拉克中东问题专家、苏莱曼尼亚大学前政治系主任迪拉尔·艾哈迈德曾指出,从“伊斯兰国”的产生、发展与走向毁灭的历程来看,大国博弈与地区动荡是其生存的土壤。王震同样指出,即便短期内将“伊斯兰国”击垮,只要叙利亚与伊拉克本身的动荡乱局无法解决、和平不能到来,那么“伊斯兰国”就不可能消失。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