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教改要反思为什么出发

李清
2017-07-13 08:10
澎湃评论 >
字号

国际体育竞赛中,为了“为国争光”或商业利益,运动员服兴奋剂不新鲜。但如今,兴奋剂竟被引入中学校园。据半月谈记者调查,北方某省重点初中一些学生为拿高分,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而通过一些电商网站检索“中考体育”,则出现大量药物、功能性饮料等结果。

不需要专家严正警告,相信绝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服兴奋剂对孩子身心健康危害不小。但为了孩子中考体育成绩能提几分,他们显然是“两权相较取其轻”了。

毒害孩子的是麻黄碱之类药物,买药者竟是“亲爹亲妈”,不是“亲爹亲妈”大概还舍不得为孩子下如此血本呢。事实上,为在体育考试中多拿几分,走后门、替考等现象,近年来时有发生,买含兴奋剂类药物给孩子吃,简直可以算是“耿直”了。舍得了孩子去套狼,愿打愿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用给孩子吃兴奋剂来提高体育成绩,在本质上,与让孩子搞题海大战、熬夜、补课是一样的,都是把正常的教育变成了纯应试。如果一定说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吃兴奋剂更严重地反映了教育的异化。因为体育课与文化课不一样,后者用分数考核还有点合理性;中小学的体育课原本就是锻炼身体、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打打球跑跑步,应该是最快乐的课程,现在体育课上学生也变成分数的奴隶,让人情何以堪?

体育列入中考科目,是教育部门前几年推行的,属于教改举措之一。原因似乎是为了体现对素质教育的重视,避免学校只重视文化课,忽视了学生健康。殊不知,将体育与中考挂钩,甚至与文化课统一算分,作为升学、择校的依据,完全走向了素质教育的反面。让体育锻炼也变成应试,不仅对大多数学生不公平,更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还让学生对体育产生反感。

中考体育经历了曲折的改革道路,但初衷无非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但当中学体育也异化为“应试”,甚至以伤害健康的方式为成绩加分,目的和手段的本末倒置,真让人瞠目结舌了。

对“以考促运动”,教育专家早有犀利批评,也提出了“改革体育教学”等药方。不过,短期内解决问题不容易。中国基础教育被异化,根源不在教学方法也不在老师,而在行政力量主导教育,让教育严重偏离应有目标。吃兴奋剂提高体育成绩提醒我们,我们的教育改革不能走了很远,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