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幽僻角落里的哭声和叹息:评孔祥吉《惊雷十年梦未醒》

尼三
2017-08-10 14:03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说过:“真理绝不会装饰好了来到世界上,绝不会头戴王冠,在敲锣打鼓的欢迎声中而来,而总是在偏僻的暗角落里,在哭声和叹息声中诞生。”世间真理是如此,历史真相也是如此,总不会轻而易举地被人发现。孔祥吉的《惊雷十年梦未醒》是一本探求历史真相的书。这本书共收录论文十九篇,大多是作者在国家清史编委会工作期间完成的,正如书的副题“档案中的晚清史事与人物”所言,这些文章以档案史料为基础,所用史料主要为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录副奏折,少部分采自日本外务省外交史料馆的档案。记得比尔·盖茨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一个人若停止读书,就真的开始变老了。套用一下这个句式,一个史学家如果停止搜集、释读原始史料,就真的丧失了学术生命。因为,大多数历史真相的蛛丝马迹,就藏在尘封的档案之中。正所谓“治史如断狱”,《惊雷十年梦未醒》便是这样一部“鉴证实录”。

《惊雷十年梦未醒》(孔祥吉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5月)

幸有文心烛幽史

书中一半以上的文章是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依其所论人物,约略可分两类。

一类写的是现在的人们知之不详的人,比如《清宫档案中的朱智与杭州的六和塔》的主角朱智。朱智是杭州人,家住元宝街一号,不过长年在京城为官,一生多半时间在军机章京值房中度过,致仕返乡后曾出资重修六和塔。正因如此,现在提到朱智的文章几乎都与六和塔有关,其生平却无人能详。上世纪六十及八十年代,孔祥吉两次登临六和塔,因此记住了“朱智”这个名字。后来,他在档案中发现了朱智的《遗折》和其他生平档案,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原来朱智的一生并不简单,作为晚清中枢机要部门的官员,亲历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咸丰十一年秋,朱智在热河的避暑山庄军机处当值,在辛酉政变中表现出了政治上的成熟与老练,赢得了后来主持军机处的恭亲王之信任,此后仕途平顺,在光绪五年升任兵部侍郎。在《遗折》中,朱智写道:“光绪七年在兵部侍郎任内开缺,回至浙江省城原籍,杜门养疴。嗣因钱塘县境内,濒江石塘,坍塌已甚,并六和塔年久失修。臣目击情形,工程紧要,自愿分年措资,独立修建。”也是这造福桑梓的善举成就了后世史家为其立传的因缘。

另一类是重新品评人们熟知的历史“名角儿”,《不一样的李鸿章》可为代表。李鸿章本就是个争议颇多的人物。越是如此,越需以尽可能多的视角进行考察,才有窥得全豹的可能。此文其实是一篇书评,所评之书为窦宗仪的《李鸿章年(日)谱》,这本书的特点是以外文史料为主,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英国等国的外交档案,来华外交官的报告及回忆录等,特别是使用了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展示出了外国记者眼中的李鸿章。在文中,孔祥吉撷取苏州杀降、甲午战争、签订《中俄密约》等李鸿章政坛生涯的重要片断,说明《李鸿章年(日)谱》的价值。比如,一八八四年,朝鲜开化党领袖金玉均在日本人支持下发动了“甲申政变”,这实质是朝鲜内部的政治斗争,但李鸿章缺乏近代外交意识与经验,仍以“宗主国”姿态介入此事,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直接影响了后来历史的走向。读书至此,我们不仅对李鸿章多一份新的认识,也获得观察当下东亚乃至世界格局的启发。正如明代胡应麟所说,多读史传,能烛照源流,洞见真妄。或许,这就是史学的魅力吧。

杭州六和塔

“国丈”“皇叔”真面目

史学是一门需要距离的学问,近代史事因距今较近,受现实政治制约较深,史料又极丰富且多歧见,往往真相彷佛就在眼前却不易看清,反而形成了一些暗角落,照亮这些角落,也就成了史家的任务。《光绪皇帝有这样一位岳父》和《奕劻在义和团运动中的庐山真面目》就是如此。

奕劻是晚清政坛的重要人物,在恭亲王奕欣被免去职务后,他担任总理衙门大臣,后又负责办理海军事务。孔祥吉认为,长期以来,不论是义和团,还是一般清朝官员或驻京的外交官,甚至他自己在过去的研究中,都认为奕劻是反对义和团的。但是,对军机章京“召见单”的研究,让孔祥吉有了新的认识。所谓“召见单”,是皇帝召见官员们的姓名记录。孔祥吉发现,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一到十九日慈禧的“召见单”上,奕劻是“常客”。而且,慈禧很多时候都是先见奕劻,再召见其他人。他捕捉到了这一微妙的顺序排列,顺藤摸瓜重新考察了庚子年慈禧对弈劻的态度,结果发现慈禧对弈劻的宠信,远在一般王公大臣之上。其实,富有政治手腕的慈禧,从来都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靠载漪利用义和团和清军与列强正面斗争,另一方面则让奕劻负责谈判斡旋。当时那些消息灵通的高官,对此其实心知肚明。比如,身在上海的盛宣怀,在义和团运动高潮时期一封给袁世凯的密电中专门说“请庆邸独对”,显然知道奕劻在政局中的地位。所以,事情的真相是,对于义和团,奕劻本没有明确的态度,他的一切态度都来自于慈禧。正因为如此,义和团运动之后,奕劻依然大权在握,即便父子贪腐丑闻传遍天下,慈禧仍袒护其过关。

皇族内阁合影,前排中为奕劻。

与之相仿的是光绪的岳父桂祥。桂祥的家北京方家园十一号,是清末著名的“凤凰窝”,清王朝最后的两位皇后慈禧、隆裕的娘家都在这里。桂祥读书不多,才能平平,但身份显赫,姐姐是慈禧太后,女婿是光绪皇帝,按照老戏里的说法,既是“国丈爷”又是“国舅爷”。不过,桂祥之女入主中宫,完全是慈禧出于私心的安排,而非光绪本意。光绪皇帝“恨”屋及乌,既然对皇后不满,当然也不会给老丈人好脸色。于是,就有了甲午战争期间,桂祥率领京师神机营出征的闹剧。文廷式的《闻尘偶记》对此作了极有画面感的记载:

甲午之秋,神机营出兵。有遇于卢沟桥者,见其前二名皆已留髯,第三名则十一二龄之童子也,余多衣裩不周体,蹲踞道旁,不愿前进。遇之者口占一诗,有“相逢多下海(京师呼髯为下海,海字疑颌字转音),此去莫登山”之句。盖兵出防山海关,故借点“山”“ 海”二字云。

这支老爷兵在前线寸功未立,而且骚扰百姓,丑态百出,桂祥不但吃尽了苦头,也丢尽了脸面。深宫之中的隆裕皇后本就孤单寂寞冷,见到老父如此惨状,就去找婆婆也是姨妈的慈禧告状。慈禧当即传皇帝宠信的瑾妃、珍妃到仪鸾殿,大加训斥,年轻气盛的珍妃反唇相讥,慈禧更是怒不可遏,令太监“褫衣廷杖”,把珍妃打得不省人事。这招“隔山打牛”十分厉害,光绪急令军机处给桂祥发了回京的电报。孔祥吉说,对于珍妃被责这段历史,“余始终感到未能解读透彻。直到与桂祥的经历联系考察,方才明白此次宫中冲突的爆发,桂祥事件乃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起因”。

绣了鸳鸯度金针

读《惊雷十年梦未醒》,不时可得到史学方法的提示,而《冯自由著史方法究竟错在何处》《〈记名档〉与清人传记之撰写》这两篇则直接论述治史的方法问题,特别值得一读。

冯自由是辛亥时期的老革命家,曾任孙中山机要秘书,与其他革命者不同的是,他从创造历史走向书写历史,成了一名革命史家,《中华民国开国前革命史》《中国革命运动二十六年组织史》《革命逸史》等著作获得了很高的赞誉。特别是《革命逸史》一书,至今仍在不断重印,坊间传为“信史”。孔祥吉在考察辛亥史实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冯记”辛亥史的一些问题。比如,冯自由在书中说:“我国留东学生全数不满百人,以主张排满之戢翼翚(元丞)、沈云翔(虬斋)等为最激烈。戢、沈每至大同学校访友,恒流连达旦。”据孔祥吉考察,冯自由笔下的沈、戢二人事迹多有错讹,甚至“沈云翔”这一名字也是错的,应为“沈翔云”。

关于戢翼翚,孔祥吉专门写了一篇《湖北革命党人戢翼翚重要史实考述》,也收入本书,可以比照阅读。这些都说明,《革命逸史》其实是一部“革命回忆录”,离“信史”还有不小的距离。更要命的是冯自由史观方面的偏差,导致他在描绘辛亥历史人物时,有把复杂人物简单化的倾向。典型的例子是孙中山与刘学询的交往。日本外交档案记载,孙中山与刘学询是“同乡旧交,堪称莫逆”,“ 每逢夜深人静之际,刘学询则于私处会孙。刘氏至,二人则户闭密谈”,刘学询还曾以巨款资助孙中山。但在冯自由的笔下,这些重要细节付之阙如,只简单的解释为“总理以其(即刘学询)思想陈腐,势难合作,逐渐而疏远之”。刘学询是光绪十二年进士,因在广东操纵闱姓赌博而发横财,名声极差,曾被广东数十名绅士联名举报。这样想来,冯自由应是为了维护革命的“纯洁性”与领袖的“伟光正”,而故意在此虚晃一枪吧。

治史固然离不开科学的史观,但仅有史观并不够,还需要对史料的掌握和考辨。高明的史家往往能从不为人注意的史料中发现重要线索。前文提到过的《召见单》是一例,《记名档》则是另一例,这是一种军机章京负责记录与保管的档案,大体分为文职、武职,内容包括官员的是非功过、人口考述等,有点像今天的干部推荐考察表。在晚清为官者,但凡名列《记名档》,升官就指日可待,换作今天的话说,大概就是“进入组织视野”了。但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要么因为办理宫廷事务及军机要务表现出色得到军机首辅、王公亲贵的保举,要么工作勤勉、成效卓著而得到六部、总理衙门的长官或封疆大吏的推荐,当然还有一种办法是捐纳钱财换得保举。孔祥吉认为,这种档案是军机官员办理军机要务最原始的记载,内容尽管简略扼要,但很准确,可纠正《清史稿》等的差错,比如,《清史稿》中记载黎庶昌“廪贡生授知县,交曾国藩差序”,据《记名档》“两江总督曾国藩保,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候补知县升记名道黎庶昌”,则可知黎庶昌的身份应为“候补知县”。当然,《记名档》也有局限,一方面过于简略,另一方面有的人为保举成功,对被保举人多有溢美之词。这些都提醒人们,需与其他史料参酌、鉴别使用。

元好问有句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著史与绣花其实也有些相似。以此来看《惊雷十年梦未醒》,可谓既欣赏到了鸳鸯,也收获了金针。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