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花间提壶方大厨》制片人:没想到只是做好本分,就被表扬了

澎湃新闻记者 杨茜
2017-07-17 16:5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仔细回想一下,这几年围绕国产剧的话题热情远远超过了国产电影,从流量明星、玄幻剧到抠像、替身、植入广告,每年都有几个剧让国产剧再次背上或正面或负面的高热度讨论。

与之相对应的,是偶尔出现的一两部惊艳观众,靠口碑逆袭出来的小成本剧,比如去年的《余罪》(第一季),今年的《花间提壶方大厨》。

《花间提壶方大厨》海报。

在前期宣传上,《花间提壶方大厨》几乎看不到任何宣发投入,靠着出现在豆瓣上的高分逐渐获得口碑,成为各大公众号主争相发现的宝贝。

《花间提壶方大厨》的豆瓣评分达到8.1的高分。

有意思的是,这部剧听上去并不具备任何行业中流传的,能成为爆款的理由。

两个主演都不为大众熟悉,女演员才18岁,第一次演戏,男主角雷牧也并非面如桃花,反而贡献出一种猥琐帅演法。

剧情上虽然开头是女主角阴差阳错嫁错人,但随后的剧情里从未出现过婆媳不和,夫妻吵架,或者你死我活的矛盾冲突,从头到尾最大的冲突来自作为少女的女主角,羞与男主角圆房。

豆瓣网友整理了《花间提壶方大厨》160道菜菜谱。

那好看在哪儿呢?翻阅豆瓣和知乎网友的回答,几乎所有答案都认为,女主角每集烧菜做饭,做看上去极其美味惊艳的一日三餐,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的做菜过程,以及和男主角嬉戏打闹甜蜜恋爱的平淡生活,就是最大看点。

对于这种结果,《花间提壶方大厨》的制片人朱先庆觉得,这是件正常事,这部剧得到的高分恰恰说明,现在的影视行业有多么不正常。“演员化妆道具服装,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分,把一个作品当作品来付出,何来这个作品它不成功?(不成功)那叫没有天理了。”

尽管看上去,这部剧被称为小成本网剧,但朱先庆介绍剧作背后的团队并非大家想象的那样“简陋”,而是完全按照电视剧的创作原理,拿着华谊兄弟副董事长王中磊给的两千多万,先是剧本写了一年多,再请到表演指导、烹饪老师训练演员两个多月,筹备所有道具服装两个月,背后的摄影、化妆团队也都是业内数得上的大咖,“用宰牛刀杀鸡”。

片中那些让人馋涎欲滴的美食菜肴坚持要让女主角都自己做一遍,为了拍出《舌尖上的中国》那样的诱人效果,有些菜会再请专业厨师在棚内重新烧一遍用于高速摄影拍特写。所有的菜式都请了江西美食行业协会的领导给建议。

《花间提壶方大厨》剧中部分菜肴特写合辑。

他表示这部剧把用于请大腕演员的片酬钱用在了制作团队上。只不过最终呈现这个努力结果的,是两个大家并不熟悉,称之为新人的演员而已。

朱先庆是国内最早接触并参与到网剧制作的人,早期的《东北往事之黑道风云》出自他的手,让网剧大放异彩的《太子妃升职记》亦是他在乐视期间购买的版权并推动拍摄的。

他表示现在不少网剧制片方都强调“网感”,但以他的从业经验看,网感是观众给的,而不是制片方自己想象的。

当初《花间提壶方大厨》在寻找合作方时,大部分公司拒绝的理由都是,没有撕x,没有逆袭,没有狗血,也没有玛丽苏反玛丽苏,所以没有网感。

“我天天都在知乎豆瓣天涯看,难道非要总裁、校花校草、玄幻修仙,才叫网感吗?真正的网感是,符合网友的审美习惯,符合他们的表达诉求,观影需求,心理预期,这才叫网感。很多人现在不说‘方大厨’没有网感,网络现在已经证明了它有没有。难道网友喜欢不叫有网感,非要你从那大数据里看来的才叫网感吗?”

《花间提壶方大厨》制片人朱先庆在微博上对“网感”嗤之以鼻。

《花间提壶方大厨》原著并非是热门IP,朱先庆说只是恰好他看到这部原著有种清爽感,男女主角如初恋般的清纯感情,在美食菜式上也很有趣用心,符合他心中美食剧的定位。

剧集成功后,有人说风凉话认为只是他们运气好,不代表这部剧有网感,朱先庆觉得这个说法没有道理,“这个原著在货架上摆了五六年了,那个不是我们运气好。我下面的每一个编剧每天的阅读量超大的。”

而之所以敢把投资方的钱用在新人演员上,是因为朱先庆有自己对演员的原则,才导致当下只有新人可选。

“你会切菜吗?你会熟练使用锅碗瓢盆吗?就算一个成熟的女演员就能独立演好吗?黄秋生之前拍戏,他的表演指导是我的朋友,他是双料影帝啊,人家影帝都能学呢,你怎么就不能学了?你没有时间来陪着先上课,那我就换一个行吗?影视这行,很多事儿,跟用不用心有关系,跟钱没有太大关系。”
朱先庆自己总结,他们只是让每个部门做该做的事,该演员对戏就不许用替身,该上课就不许请假出去,该化妆就要按照原著来而不是满脑子想是不是漂亮,“每个人都做到自己的本分,做成的才是作品,不是捞钱的项目。”

朱先庆在聊起演员制作的事情时,思维很快发散,他说自己从业多年,目前国内影视行业的状况确实非常浮躁,从每个人都尽本分完成一个作品,到现在大家敷衍了事,卖钱了事,完全成为一个冰冷的项目。谈到了最敏感的流量明星话题,他也毫不遮掩自己的厌恶和不看好,认为把控他们的经纪公司太不明智,太想快速要钱,才让局面变成今天这样。

这位制片人在业内的所见所闻无奈又可悲,一部小成本网剧之外,或许可以撕扯出国内影视的窥探之口。

朱先庆。

【朱先庆自述】(有删节)

关于《花间提壶方大厨》剧作

点击率这些我们没有去做预设。而且我一直在强调,做的东西自己都打动不了,怎么打动别人?

可能大家都会觉得这是种田文,没有什么矛盾冲突的戏。我觉得互联网观众是国内观剧群体里,眼界最开阔的观众,他们年轻,在网上接触过美剧韩剧日剧,看到过最好的东西。

在流量上我们仔细看,国内互联网剧没有一个是跟流量明星有关系的,从最早的《筷子兄弟》,到《余罪》《太子妃升职记》,都是因为剧情捧出明星,从来没有说是明星带动了这个剧。

因为互联网观众他们是宽容度更高、理解能力更强的观众,因为眼界更高,他们能接纳的事物也比传统的人更多。

卡司是一个锦上添花的东西,绝对不是一个能扭转乾坤的东西,一个烂剧本,再好的明星来也没用,这是我坚持的。

其次,剧本剧本,是一剧之本,有好的故事好的剧情好的人物设计后,才能称之为好剧。

另外,你之前看到的所有网剧都是我发起的,包括《太子妃升职记》也是我在乐视期间为乐视购买的。我们长年累月在跟网友互动。

微博和朋友圈里,《花间提壶方大厨》上线的时候,每一篇剧评我都看了。我知道网友需要什么东西,想要什么,不能去猜测。

我们的班底,其实预算并不低。我们这个戏正式开机前有两个月,确定了那个女孩做演员之后在不断试戏,在表演和厨艺上会生涩,所以请了老师来教。

辅导表演的是两版《红楼梦》的表演指导。摄影指导化妆老师都是业内大咖。他们为了这个项目来,大家都喜欢这个故事,每个部门都尽到了它的本分和自己对作品创作的一个态度,所以我们是把这个东西当一个作品来做,而不是当一个项目来做。

什么叫项目?就是你不喜欢,但它就能卖钱,就当一个活来干。

这个细节就是我们本质的区别。

有个剧评写得特别好。他说现在古装剧分为两种,一种是历史剧,还有一种是这个玄幻修真,总希望创造中国神话和中国式的英雄。方大厨不是,就是平平淡淡,让我们有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主角在戏里就是油盐酱醋的具备人间烟火。

一部处处用心的电视剧里边观众得到的是满满的尊重,而不是忽视感。这样的电视剧才是大家喜欢的,所以大家才会体谅我们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或不足。

这部剧到底有没有网感?

没拍的时候,很多合作公司说,你们这个剧没有网感。什么叫网感?中国第一部网络剧是我拍的,2011年《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是我拍的,第一部古装网络剧《唐朝好男人》也是我拍的。我们做了大量这样的积累,我们自己就是观众,每天都在和观众打交道。

什么叫网感?我天天都在知乎豆瓣天涯看,难道非要总裁,校花校草,玄幻修仙,才叫网感吗?

真正的网感是,符合网友的审美习惯,符合他们的表达诉求,观影需求,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这才叫网感。很多人现在不说“方大厨”没有网感了,因为网络已经证明了它有没有。

或者还有人跟我说,它其实是没有网感,只是怎样怎样。我说对不起,网感是我刚才说的那样。网友喜欢不叫有网感吗?还是你们通过大数据看到的才叫网感?

其实真的好的东西,对剧作的创作认真,它符合当下审美,才是真正符合网感的东西。不是说我要找什么流量明星,加上多火的小说来改。

另外,文艺工作者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是可以有选择性的。比如我们不会为了剧情需要,刻意设置一些脑洞,虐。这是我可以选择的,我们为什么不让大家相信爱情是美好的?为什么为了一个戏剧冲突把人都往丑恶里写?

韩国有个剧叫《请回答1988》,这个拿到中国拍,买片方一定会说这个剧人物不鲜明,冲突不激烈。

我们现在的影视剧还是买方市场,他们的品味能代表观众品味吗?很多制片方明明可以选择,他不喜欢虐可以不做啊,不拍啊。

我觉得很多事儿,跟用不用心有关系,跟钱没有太大关系,大家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

不管哪个剧组,都有预算的问题,我的钱又不是大风吹来的。

你说演员拍了一条你不满意又不想再拍,那你为什么不让演员提前上课呢?有导演磨合,有演员帮你排练对词,拍起来不就熟了吗?

我的剧组也有自己的原则。你跟我说住房条件不好,那行,你的房间给我住,我是总制片人我都能住,你住不了?

吃饭大家一起吃一样的,不开小灶,工作时间你吃什么我吃什么。

我还有很多要求,我不喜欢别人告诉我演员的片酬被克扣,第二个,很多老板会把女演员一号二号拉去投资方饭局,我不干这事;不好意思非让我叫,你不投就完了。我不能让人骂王中磊是傻x吧,至少对得起老板。

选择新人还是流量明星?

网友说我们剧不抠像,骑马是真骑,是良心好剧。我就奇怪了,这什么时候值得表扬了?这不是应该的吗?

我们就该想想现在影视行业,演员的浮躁啊,经纪公司拍一个戏,60集的剧恨不得只给30天。

我们演一勺的小演员每天还要上两小时表演课,还要学做两小时的饭,一连两个月每天如此。

太多所谓大腕小鲜肉,在拍摄现场的样子很欠揍,这是大实话。可以选择不用你吧?你有时间学做菜吗?还是像你那样,助理把台词划出来,跟他说,哥,走上去跟他说18个字,演员就上去随便说18个字,完了再后期配音?

你糊弄观众,观众总有一天糊弄你。这个时代的热钱应该给这些演员提供一个机会,他们应该静下来思考,如何回馈观众对他的喜爱。

一个演员去把剧本好好看,认真去演,不用替身去帮你说话,这个什么时候变成一个特别牛x的事儿了,多可笑啊。

你不会骑马你用替身ok,你说话都用替身,我是缺钱给你吗?就是因为没有时间啊,现在经纪公司破坏性地起用自己的艺人,这样怎么可能有好口碑?

我之前还听编剧宋方金说,现在小鲜肉甚至到了比谁先去片场谁就是傻x的程度。这不是可笑吗?

有一次,美国来的一个老艺术家,我问他为什么没带助理?他说在好莱坞只有歌星和残疾人才带助理。

有些女演员20多岁,走到哪都是助理牵着扶着,他们关注的点不再是剧本。导演喊停调整个机位,恨不得一堆人冲上去,补妆送水。补什么妆?!观众看的不是你那张脸,脸再好看,撑不了30多集,观众喜欢的是你赋予角色的魅力。大家喜欢张一山不是因为他的脸,是因为喜欢他的角色,才喜欢这个演员。也不是说要求你太朴实,但是你别过分了。所以每个剧组都应该反省一下“本分”二字。

观众眼睛雪亮的,他喜欢一个明星,他不一定喜欢那个剧。很多公司说我花90%的预算在一个演员身上,他的粉丝就会去买账。不是啊,他喜欢的是演员,不是你的这个剧啊。

很多人还说男主角有刘海、驼背,你去看小说,小说里就这么写的,不像有些剧里,都已经弹尽粮绝了,男主角发型还完好无损。

我们眼里只有合适不合适,只有演员,不伺候大腕儿。我们管不了别人,只能管好自己。但是演员在我们这种剧组呆过,可能会把这个风气带到别的剧组。能做一点是一点吧。还是那句话,各自尽各自本分吧。

为何选择不是网红脸的女主角?

我经常开玩笑这个女孩(女主角蒋佳恩)是路边捡的。我是因为一次活动上,跟她公司的老板聊天,说签了个小女孩,还不打算接戏。我说我看看吧,路边一看我觉得外形性格上很符合,但是演戏还是生涩,所以得找个老师来教。

其实这个看过原著都知道,(女主人公)眼睛很好看,笑起来还不错,有点包子脸。现在大家都喜欢网红脸,眼角开到额头上,好看吗?我觉得自信自知的女孩好看。

我们每天拍戏见到的演员太多了,有些就那张脸,说话都不利索。

演员首先是合适,第二是得配演我这个剧。你跟我说就给我20多天拍戏,我就不用。再一个,她自然啊,不做作。

这个戏里她就是十七八岁的,很多人年龄感就不对,而且很多演员演不出干净纯净的感觉了,这很重要,你去看舒畅在《孝庄秘史》里,范冰冰在《还珠格格》里的清纯劲儿。我只能说她是我遇到的,最合适的。

美有很多种,婉约的美,时尚的美,欧化的美,还有一种平凡的美。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