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将小特朗普也卷入的“通俄门”,会如何扰动中美网络安全合作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沈逸
2017-07-17 15:01
来源:澎湃新闻
外交学人 >
字号

2017年7月上旬,《纽约时报》披露了特朗普及其竞选团队所涉“通俄门”的新材料。这次的矛头指向了特朗普的儿子、女婿以及其竞选团队的某成员。根据相关报道称,英国某音乐经纪人于2016年6月与俄罗斯某人权游说律师会面。这个经纪人在联系邮件中告诉特朗普的儿子:“对方愿意提供自己手中有不利于希拉里克林顿的材料,作为俄罗斯政府对特朗普选举的支持。”需要说明的是,一如此前所有与特朗普“通俄”的相关新闻一样,《纽约时报》做了许多相关报道,但是同时做了许多精细且冗长的修正,如“信息来自三个要求匿名报道的个人”、“在全文第二段就提及了7月9日特朗普发表的声明,表示对于会面的律师可能是克林姆林宫的代言人一事不知情”。又如,没有证据证明这次会面提供的不利于希拉里的信息与俄罗斯黑客对民主党总部实施攻击并披露海量邮件的事件存在相关性。

《纽约时报》也明确说了,这次被披露的新会面对于正在进行“通俄门”调查的司法部和国会调查员们来说是极其鼓舞士气的证据。当然,这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因为这可能是某种真正意义上能够拿得出手来讲的证据。“通俄”论调,或者说,俄罗斯政府蓄意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以达成有利于特朗普的假说,终于开始趋向有实际证据支撑。不过,同样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证据基本还处于传言证据的范畴内。用来支撑有显著政治动机和政党斗争背景的调查或许是合格的,可真要登堂入室成为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证据,那估计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对于研究中美关系的中国学者来说,通俄门以及目前的进展意味着什么呢?目前看进展情况,基本可以判断相关调查不会在短期内就取得切实成果。当然,如果出了突发事件,比如俄罗斯那边突然跑出一只“高端鼹鼠”,又或者推进“通俄门”调查的美国国会以及情报界内部的要员被人偷录一段音视频,“通俄门”才有可能很快落下帷幕。否则,“通俄门”持续数年,甚至贯穿特朗普的整个任期,都未必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此前作为一种阶段性现象的政党政治与内斗,将以“通俄门”调查这种具体化的形式长期持续存在,并形成一项对中美关系研究具有重要影响的扰动因素。在网络安全战略方面,亦或如此。

自特朗普正式签发网络安全总统行政令后,8月9日将是第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节点。在那时,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形成一份全政府范围的网络风险管理报告;提出一份计划,通过“共享服务”的方式实现联邦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形成一份国际合作与强化(网络)威慑的战略文件;在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领域落实“市场透明”的途径等。以美国商务部国家技术标准局(NIST)、国土安全部、国防部等为代表的机构正在为达成这些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较之奥巴马政府,特朗普政府的网络安全战略具有鲜明的特色。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2018财政年度预算案来看,国土安全部、国防部成为了重点与核心。从传承来看,这个举措再度向小布什政府2006-2008年推出的全面国家网络安全倡议(CNCI)回归,受到奥巴马政府偏爱的司法部,特别是联邦调查局则再次遭遇冷落。

从内容看,强化对关键基础设施的保护、发挥私营企业的能动性和技术优势、健全和完善国防部的网络空间行动能力、建设和完善网军司令部的战斗能力等是特朗普及其网络安全团队谋求实现的目标。这些目标凸显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重点与特色的同时,也暗示将对奥巴马政府时期形成并固化将近8年的利益结构和部门关系作出重大调整。

在美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利益格局以及行为风格的整体环境下,这种调整将是艰巨到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考虑到,其中涉及到弱化联邦调查局的作用。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便处于争端之中。如果落特朗普的构想全面落实,那么联邦调查局将遭遇其难以忍受的重大挫败。因此,可以想见的是,联邦调查局将会以何种力度和强度做出必要的抵制;也可以想见的是,在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框架下,需要作出多少艰巨的协调。在这种层级和强度的协调中,一位强势总统的存在对于最终做出有效的决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因为特朗普面临的“通俄门”调查短则持续1年,长则持续2年。特朗普很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的第一任期内全程被掣肘和牵制的弱势总统。这种以“通俄门”调查为最集中代表的扰动因素将深刻影响美国国内的决策过程,并对中美网络安全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对此,中国必须要做好足够的准备应对相关挑战。比如,美方可能更容易在经济制裁、政治谴责等角度做出更多的批判;特朗普可能会比奥巴马更加激进地指责、制裁相关中国企业,挑战中国政府对网络安全战略议题的管控能力;此前中美两国基于互信和共识研发的相关项目可能最终都必须做出必要调整;此前被暂时搁置的某些议题、已经进入渠道的举措、可能会导致中美之间此前基于共识暂时被搁置的争议性议题再度引发各方关注。

从宏观战略层面看,中美网络安全关系的总体方向还是十分稳定的,但在具体议题领域必须做好应对新一轮不确定性的冲击和挑战。

(作者系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本文首发于“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沈逸:"通俄门"扰动下的美国网络安全战略行动与中美网络安全合作》,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本文标题为编者所拟。)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