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日版《深夜食堂》为何会受到观众喜爱

收银员小秋
2017-07-18 16:39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7月18日,日本电视剧《深夜食堂》的第二部电影版终于在中国开始公映。凭借漫画原著和四季电视剧所积累起来的高人气,再加上先行播出却引起巨大争议的中国版同名剧集所带来的“逆向宣传”效应,这部小成本影片被不少人给予了刷新日本真人电影在中国票房表现的希望。

从2009年10月开始,《深夜食堂》系列基本上保持着每两年推出一季的速度在更新着(主演小林薰曾表示这是他不会感到厌倦或疲劳的频率)。

这次在中国公映的电影版于2016年的11月5日在日本上映。和第一部剧场版一样,这次的电影也由三个故事组成,分别是:讲述爱穿丧服疏压的女编辑情感经历的《烧肉定食》,描写母亲面对儿子和他恋人矛盾心情的《炒乌冬》和围绕一位到东京寻亲的老奶奶而展开的《猪汤套餐》。

三个故事一个比一个长也一个比一个沉重。当然,影片的最后以大家熟悉的日本式的隐忍与留白和失意者们畅快的欢聚一堂而终结。

《深夜食堂2》海报

作为一部原创剧本的作品,电影版《深夜食堂》和由漫画改编的电视剧版相比,情节和食物的关系稍有不足,而老板这一角色的存在也多少有些弱化。这不仅体现在他台词的减少,他在每个小环节中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更做了淡化的处理。

但如果和两年前的第一部电影版相比,《深夜食堂2》在连贯性和可看性上无疑作出了更多的努力。

其实两部电影或明或暗地都以“死”作为故事的主题。

在第一部的故事中,一个莫名出现在店里的骨灰盒作为“死”的具体表现而贯穿全集。但寻找盒子失主的故事并没有很好的展开,它和每个分故事的契合也多少有些牵强。

反观第二部,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意向贯穿全局,但对于死亡意义的讨论却随处可见。第一个故事用一种类似《世界奇妙物语》的叙事方式讨论了死亡在现世的仪式。第二个故事则表现了传统在生死之间的代际传递。而第三个故事更是以死亡的临近为大背景而展开。

另一方面,两部电影版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小故事的主人公其实都是女性。这和食堂老板作为男性大家长的形象形成了很好的对照与互补。

但和第一部里三个都还青春的女性角色相比,这一次故事里三位女主角的平均年龄层都更为提高。也因此,电影所要探讨的话题有了更多的复杂性和真实感,而电影的总体立意也得到提升。

电影《深夜食堂2》剧照

对于《深夜食堂》为何会在全亚洲,甚至全世界都能取得如此成功这一问题,从美食、治愈、审美等立场出发的回答似乎在前段时间官媒和公共号都参与的国产版大批判中得到了穷尽。在此,我想进一步讨论的是在《深夜食堂》系列成功背后另外两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深夜食堂》中所蕴含的对于昭和时代“原风景”的唤起。

原风景这个融合了精神分析要素的概念被文学日本评论家奥野健男在上世纪70年代带火。概括来说,这个概念所指涉的是一个人在自我意识形成阶段所处的环境。这种环境既可以是真实存在的自然景观,又可以是由文学、艺术等构成的文化表征。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成年之后原风景就会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但它同时又永远存在人们心底,成为怀旧情绪的投射对象。

对于战后为了建设日本进入城市的第一批移民来说,他们的原风景多是老家的乡村。于是,一系列歌颂日本农村美好风物的作品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

而对于战后第二、第三代日本人而言,他们的家乡就是城市,他们的乡愁就是新宿。可同时,他们所熟悉的城市也在因为政治变革、经济发展还有全球化每天都在变样。

正因为如此,《深夜食堂》中充满昭和气息的布景和人际关系才能直通观众们的心底,成为了他们假以慰籍的对象。

《深夜食堂》系列充满昭和气息。

同理,对于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城市巨变的世界各国人来说,虽然电视剧的语言不同,人物所品尝的菜式相异,但《深夜食堂》所讲述的故事和背后流露的情感却能帮助他们找回空间上还存在、但在时间中已经消失的故乡。

虽然质疑观众们上述怀旧的真实性(authenticity)并不是本文的企图,但在此我还是想引入对《深夜食堂》成功背后第二个重要元素的探讨——即日本围绕着美食而展开的“媒介圈”以及它背后的文化市场。

所谓的媒介圈(mediasphere)是历史和文化研究中常用的一个术语,它指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段内所存在的各类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甚至是新媒体——和媒介实践的总和。

《深夜食堂》能够在日本获得成功而其他国家的版本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各国不同的媒体环境。

在媒体已经(过度)饱和的日本,对于美食的表征早已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领域,发展出了自己的逻辑。

东京的图书市场每个月总有几十本关于美食的新作诞生。它们可以是杂志,可以是文库本,也可以是漫画。它们可能讲美食的制作方式,可能聚焦食品的安全性,也可能探讨的是食物和人的牵绊。

《深夜食堂》中出现的美食基本都是日语里所谓的“B级美食”。它作为和高档西餐或和食对应的平民日常食早已在饮食谱系中取得了自己的特定地位。而与它相连接的“怀旧”、“母亲的滋味”、“治愈”等条件反射式的情感也已深入日本观众的心中。

另一方面,和这些模版式的对美食的认知相伴随的,是“模版式”的对美食的表现方式。

在许多日本美食电视剧或电影的剧组里都有“美食造型师”(日语里的フードスタイリスト)这一职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确实有着高超的料理技巧,可他们的责任却并不是保证食物实际的美味,而是想办法让它们在镜头前显得美味。

在《深夜食堂》剧组里,担任这一职务的是日本最有名的食物造型师之一的饭岛奈美。饭岛所监制的作品包括了《海鸥食堂》《南极料理人》《东京塔》《编舟记》和《海街日记》等。她知道怎么通过为食物加葱蒜来体现新鲜感,也知道变化摆盘来强调故事的季节性(即使在生活中没有人真会这么干)。

有食物造型师加持的炸香肠

没食物造型师加持的炸香肠

同样的,《深夜食堂》的美术指导原田满生也是业界的老手。他特意让小巷子里的天线半悬在店与店之间,因为这可以传达出一种“昭和味”(即使在现实中这违反了建筑法)。

这种天线布置在现实中是违法的。

正是这种各国相通的怀旧情绪加上日本特有的“标准流水线式”的文化生产才使得《深夜食堂》,以及和它相类似的一系列美食剧,能够席卷各国。

最后,我还想回答一下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的观众在看完《深夜食堂》之后都会出现的一个疑问,即:这家如此诱人的深夜食堂到底在哪里?

其实正如上文所言,我们所看到的食堂和食堂所在的小巷都是剧组在埼玉县的一个仓库内搭出来的景,在现实中是找不到的(有日本网民挖出漫画的原型是大阪天王寺附近的一家炸串店)。但这不妨碍我们在去日本旅游时探寻和故事中类似的地点。

整个食堂及其周边是在仓库里搭建的。

首先要推荐的一个地方是新宿黄金街(新宿ゴールデン街),它正处在漫画和电影官方所设定的故事发生地歌舞伎町花园神社附近。

从JR或者地下铁的新宿站东口走大约10分钟就能到达这条颇有气氛的街道。在大约2000坪的狭小区域里一共有200家左右低层、木建的酒吧和饮食店。因为它独特的氛围,黄金街也成为了诸多日本文化名人经常光顾的地方。

夜晚的新宿黄金街。图片来自东京观光官网go tokyo

第二个可以体验“深夜食堂”氛围的地方同样在故事发生地新宿。这条名为“回忆小巷”(思い出横)的商店街正好在和黄金街相对的新宿站西口。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

这里原本是战后物质缺乏时东京最为出名的黑市所在地。经历了战后复苏期和经济泡沫期,回忆小巷在今天仍然深受游客和当地人的欢迎。

永远热闹的回忆小巷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