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昭通一校长24年坚守在金沙江畔的农村小学

2017-07-19 09:4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4个孩子,3个年级,2个老师,在这里,赶集要先骑摩托车,再转渡船跨过金沙江到四川。

蒲明洪在这里已经坚守了24年,他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红山乡牛栏小学的校长,看着他教过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又送自己的孩子来上课,蒲校长心里总是有说不出来的喜悦。

“这里需要我”

蒲明洪多年前就在牛栏小学上学,1993年他从师范函授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刚开始每月工资45元,后来慢慢加到85元,2000年才得以转正。

这24年来,蒲明洪身边的同事来来往往,“红山乡是巧家县的贫困乡,牛栏村又是红山乡的贫困村,这样的条件,外面老师来了也大多待不住。”

每次去县上开会,领导都会单独对蒲明洪说一句辛苦了,很多人也一直劝他调离,待在这个地方“没什么奔头”。放弃多次调到更好学校机会的蒲明洪坚持自己的选择,“这里还需要我。”

蒲明洪说,干什么工作都一样,但如果能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那何乐而不为呢?当年他刚到学校,一些老教师就常与他交流教学心得,受他们的影响,蒲明洪坚定了自己留下来的决心。老教师退休了,蒲明洪就接过这一棒,继续为家乡的孩子服务。

牛栏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这里没有乡村公路,去县城坐摩托车要几小时,要赶集只能坐渡船去对面四川省金阳县对坪镇。“村里面信息也非常落后。”蒲明洪说,前几年打电话都要跑到山头才有信号,村里的小孩对于山外的了解只限于外出务工村民回来后的描述。直到今年,村里安装了网线,学生终于能通过网络来观察了解外面的世界了。

一个课时上两个班的课

2003年,牛栏小学的新校区建在离村里两公里的金沙江畔,孩子们上学需要走半个小时,“最多的时候有130个人,很热闹,一到六年级都有。” 蒲明洪说,村子里外出打工的人多,小孩也跟着外出上学,村子里的一个片区也搬走了。慢慢的,这里的学生越来越少,年级出现了断层,最后只能开起一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开学后他们就变成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的学生了。”

虽然牛栏小学只有两个老师,但语文、数学、科学、品德、音乐、美术等基本课程都开设。一到课间操时间,蒲校长还拿出DVD装上舞蹈碟片,电视里面怎么跳,就带着孩子们怎么跳,“除了广播体操还有广场舞呢”。

学校的另一名教师邹老师说,因为蒲校长有“艺术细胞”,能歌善舞,教孩子们音乐、美术的活自然就落到他头上。他们经常同时教两个年级,“40分钟拆成两半来用。”两个班的学生坐在一个教室里,给一个班上课时,另一个班就布置习题让他们做。

“现在很多农村小孩看到别人打工每月赚2000多,羡慕得不得了,不喜欢上学。” 蒲明洪在日常学习中经常告诉孩子们,人生可以有更多选择,并非只有打工赚钱一条路。

山里孩子让他们舍不得离去

24年过去了,蒲明洪教过的一些学生已经成家生子,又把孩子送过来让他继续教,学生们来来去去,只有他一直守在原地,为村里孩子站好上学的第一班岗。说起蒲老师,就算毕业多年的学生,也表示“又爱又怕”,对他保持一种纯粹的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心,又因同住一个村里,大家算得上半个亲戚,而又多了一丝亲近。

蒲明洪说,还有些村子离学校有五六里山路,因为上学路途遥远,家长们就会匀一个劳动力,到县城里租房陪着孩子在城里上学,“如果我们两个老师走了,那这24个学生也必须要去县城上学或者跟父母外出就读,他们负担就太重了”。

六一儿童节那天,邹老师给班里两个女生各送了一条花裙子,“两人特别激动,眼睛里都透着幸福的光。”两个女生不停表达谢意,让邹老师既感动又心酸。长时间的相处,山里孩子单纯、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的特质打动了她的心,“对他们好一点,她们都会记很久”,这种纯粹的关系,让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情,所以她也一直不舍离开,“如果有可能,我倒是希望能给这些小姑娘都买条花裙子,这样她们就能高兴很久啦。”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