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砥砺奋进的五年】儿童看病不再扎堆,上海儿联体缓解就诊难

澎湃新闻记者 陈斯斯 实习生 任旭丽
2017-07-20 15:13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看病似打仗、挂号如春运……这是诸多家长带孩子看病时常常抱怨的一幕。

不过,这一状况有望得到解决。从2016年起,上海启动“儿科医联体”建设,通过将三级儿科专科医院的资源“引流”到基层,初步构建起了一张由三级医院牵头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参与的儿科医疗资源共享网络,大专家下基层,方便患儿在家门口医院看病。

目前,“儿科医联体”覆盖范围越来越大,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周浦医院、浦南医院逐渐加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居民在家门口即可解决看病问题。此外,加入“儿科医联体”后,医院间的疾病诊疗方案也逐步同质化,有一套标准化的诊疗、转诊方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浦东新区卫计委了解到,浦东新区基层儿科门诊量上升了4%。这意味着“浦东儿科医联体”建设已经初步实现了疑难杂症上转儿中心、常见病和多发病下沉社区的目标。

位于浦东新区临港地区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儿科病区。 本文图均为 院方供图

选择搬家,只为方便孩子看病

家住浦东新区的家长张女士去年10月把家从唐镇搬到了临港地区,而搬离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孩子看病。

张女士说,她住在唐镇6年,2014年宝宝出生,而离家最近的儿科医院就在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就算自己开车,来回也要3个小时,再加排队、拿药的时间,没有五六个小时基本搞不定。”

为了孩子看病,基本5点就起床了,但到了医院就看到有人在排队了,医院内部停车位也有限,进了医院门诊大厅就都是排队的人群。张女士说,有一次自己因为请不出假期,让65岁老人带孩子看病,结果遇到雨天滑倒了,尽管后来诊断无大碍,但仍然在张女士心里留下了阴影。

去年9月,宝宝的一次发烧经历改变了张女士的想法。

她回忆,那时宝宝2岁,发烧到39.6摄氏度,因为担心儿童医学中心床位有限、需要排期,最终在家熬了三天,拖成了肺炎。她那时候开始打听家附近有无医院看儿科常见病,也尝试着去咨询位于张江的曙光医院是否接诊儿童病人,但被告知不看2岁患儿。

最终一次电话咨询,知道位于临港地区的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也开设了儿科病房,当被告知有床位,她就立即到医院办理入院手续,“第一次就诊让人感觉很舒适,孩子被诊断为‘支原体感染’后,住了五六天医院就出院了。”

为了看病便利,她如今已在临港“安家”大半年,“走过去5分钟,一次看病10分钟,周末也可以看,最长看病时间也不会超过半小时,住的离医院近一点,老人看病也方便。”

儿科病区环境干净、整洁。

区域医联体覆盖范围逐渐增大

这是上海东部儿科医联体建设成效的一个缩影。

2016年2月,为缓解儿童看病难的问题,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合作共建“浦东儿科医联体”,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联合区域内的16家医疗机构共同组成,其中既有三甲综合性医院如仁济、东方、七院等,也有区域二级医院如公利、浦南、周浦医院等,此外还有多家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了潍坊、迎博、北蔡、大团、泥城等区域。

“浦东儿科医联体”启动建设以来,更多医院被纳入其中,覆盖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大。2016年底,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也加入了“浦东儿科医联体”,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在这里得到解决,来自新华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市第六人民医院等大专家也陆续来院授课。

上海市卫计委相关人士表示,儿科医联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可以通过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把好的技术带到基层和郊区、畅通双向就诊渠道等方式,尽可能地将患儿留在家门口的医院看常见病、多发病,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就诊难的局面。

近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发布的一组数据验证了这一成效。7月以来,该院日均门急诊量达5000多人次,尽管仍然比去年同期增长12%。但仔细分析数据发现,上升迅速的是内分泌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五官科等儿童专科,而普通内科病人数量与2016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6.7%,这意味着感冒、发烧、咳嗽之类的常见内科病呈现下降趋势。

同时,澎湃新闻记者从浦东新区卫计委了解到,浦东新区基层儿科门诊量上升了4%。这意味着“浦东儿科医联体”建设已经初步实现了疑难杂症上转儿中心、常见病和多发病下沉社区的目标。

浦东新区周浦医院自从加入“儿科联合体”后,儿科门诊量增长明显,不少家长不再需要带着孩子跑远路赶到三级儿科专科医院看病。

疾病诊疗同质化,常见病在家门口解决

“儿科医联体建设”不仅仅让三级医院受益,区域内的医疗机构也获益匪浅。

浦东新区周浦医院是区域内的一家二甲医院,随着“浦东儿科医联体”牵头建立的“哮喘门诊”,带动了区域内儿科门诊量的整体增长,让一部分家长不再需要跑远路赶到三级医院看病。

家住周浦的伍女士,其5岁的儿子患有哮喘疾病,以往每个月都要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复诊,一来一回起码大半天,伍女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最担心的是常常因为生病要请假,影响了孩子学习。”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前往周浦医院就诊过程中,得知医院也来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专家,甚至传帮带教周浦医院的儿科医生,建立起“哮喘专病门诊”,便带儿子定期做雾化治疗,大大节约了来回时间。

“哮喘门诊最初是每周1个半天,现在已经增加到了3个半天,接诊的病例数每个月都出现上升趋势。”周浦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盛秋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加入了“儿科医联体”最大的收获是疾病诊疗方案的同质化,“以往我们会听到一些家长质疑和抱怨,同一个疾病多家医院医生的诊断结果存在一些区别,但儿科医联体单位目前享受到的医疗服务都一样,有一套标准化的诊疗、转诊方案。”

去年加入“儿科医联体”的浦南医院也是一家二级综合性医院,虽然医院儿科只有8名医师,但已全面开展儿科门急诊、病房、新生儿急救等医疗服务。这里儿科门急诊人数同比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日均接诊100多位小病人,高峰时达150人次,基本满足周边居民常见病的就诊需求。

强化床位医生负责制、坚持教学查房、培训儿科医生、制定标准化的诊疗方案……这一套套儿科医联体的制度让越来越多的患儿,留在家门口的儿科门诊就诊。

如今,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发的“移动临床在线”“哮喘无忧”“萌宝宝生长发育”等移动App也渗透到了社区医院,为哮喘患儿长期管理、新生儿健康筛查等提供便利,目前统计已辐射近万名患儿家庭。

    校对:余承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