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印度逻辑学成绝学了吗:杭州召开有史以来最大的因明研讨会

北京大学哲学系 黄光旭 弗吉尼亚大学宗教学系 张凌晖
2017-07-26 14:27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因明是古印度的“逻辑学”,与中国的墨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并称为逻辑科学的三大源流。古印度的哲学流派中,有正理派特别注重对逻辑和认识论的讨论。该学派的《正理经》也成为了第一部因明专著。但因明的发扬光大得益于佛教对其的改造与传播。唐代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归来,翻译了大批因明著作,开启了中国人对因明研究的新时代。此后,因明逐渐传入西藏、蒙古地区及日本等国,最终形成了印度因明、汉传因明、藏传因明等多个传统,对亚洲地区民众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慧观法师主持开幕式。本文图片 会议主办方提供

7月22日上午,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办,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杭州佛学院及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国际因明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佛学院法云校区开幕。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设立印度因明与比较逻辑、汉传因明、藏传因明及清辨与因明四大主题板块,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印度及国内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与,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因明学术会议。

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致辞。

开幕式上,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黄华新教授强调了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对人文学科的数字化与国际化发展所做的贡献。浙江省民宗委副主任莫幸福博士回顾了汉、藏因明传统的渊源,论述了杭州佛学院在近代因明的发展中起的作用。杭州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刚晓法师代表灵隐寺方丈、杭州佛学院院长光泉大和尚欢迎全体学者莅临杭州佛学院。正式会议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代表桂绍隆教授、郑伟宏教授、达哇教授和S.R.Bhatt教授分别就日本因明研究状况、汉传因明与文化自信、陈那因明体系的逻辑性质以及因明对于印度佛教哲学的影响等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教授主持主题发言。

在随后两天的研讨会中,与会学者分为四组,在分别使用汉、藏、日、英四种语言的四个分会场宣读论文成果,展开讨论。

郑伟宏:玄奘的历史地位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郑伟宏教授作主题发言。

汉传因明分会场。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的郑伟宏教授宣读了论文《论玄奘因明研究的历史地位》。郑伟宏教授指出唐代玄奘法师是首屈一指的因明学家,对因明的发展有伟大贡献,但今人对于玄奘因明伟大之处却不甚明了。玄奘法师对印度陈那因明的弘扬是全方位的,重点体现在对陈那前期代表作中立破学说的译传和阐发。避免循环论证是陈那辩论逻辑隐而不显的灵魂,具体表现就是强调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近代中国对因明的研究肇始于杨仁山,章太炎、太虚、熊十力、吕澂、陈大齐等对因明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对除宗有法的把握都存在一些问题。当今的国际因明学界很多人凭借梵、藏传统,以法称因明为佛教逻辑的唯一解读模式。这种不正常的情况是需要汉传因明研究者努力改变的。我国的学者应当在因明典籍整理与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玄奘对因明的传承、阐释与应用;以立足文献学的义理研究为基本理念指示将来研究的方向;区分印度、汉传、藏传的不同文献层次,更好地说明因明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内在逻辑;撰写真正反映国内外因明研究最新进展的通论式的教材,培养新世纪因明人才。

印度因明与比较逻辑分会场。

陈帅:汉传、日本因明中对“合”的理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陈帅博士的《汉传、日本因明中对“合”的理解:Anvaya还是Upanaya?》一文,以古因明、《因明入正理论疏》、《因明论疏明灯抄》等文本中对“合”的相关阐释为例,分析汉传、日本因明中对此概念的理解。在玄奘的相关汉译中,表示合支的upanaya及同喻中“说因中所随”的逻辑关系anvaya同被译作“合”。并且在玄奘后继者的相关注释中,“合”的概念包含了此并不完全相同的两者。窥基的《因明入正理论疏》将合支、结支的“合”与喻中合、离的“合”相混;慧沼继续这种理解,认为同喻需合于宗,且亦显第一相遍是宗法性;日僧善珠则进一步明确同喻包含合支、结支,以“苞含”和“属着”两意解释“配合”,将upanaya及anvaya两层同时包括于“合”。这种融合了upanaya及anvaya二者的“合”概念对汉地、日本的因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那将因明论式原来的五支结构改为三支结构,去掉合、结二支。在此种“合”支的影响下,合支并非真的被去除,而是被包含于同喻之中。同喻本为通过anvaya之合来确保宗法、因法两种性质之间的遍充关系,但在此种“合”之理解的影响下,同喻“合”有法之宗、因,必须引入主项有法个体上之因法、宗法以保证将宗自身亦纳入同喻之考虑。而这却与窥基解释同喻定义时“除宗有法”的说明相矛盾,因此因明论式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慧沼之所以会认为同喻“合”于宗,原因正在于其对“合”之概念的理解中混合了upanaya及anvaya二者。

斎藤明、出口康夫:清辩的逻辑

清辩与因明分会场京都大学出口康夫教授发表论文。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际佛教学大学院大学教授斎藤明的《清辩与月称关于〈中论〉首颂“四句破”的逻辑》一文,重新审视了若干围绕龙树《中论》首颂所展开的待解决问题:一,龙树有否针对他在这一颂中所下的结论给出任何依据;二,清辩针对佛护对此颂的注解提出了哪些批判,其在逻辑上是否合理;三,月称在为佛护的诠释法辩护的同时批判了清辩的论证方法,我们对此是否已有准确的理解?斎藤明教授熟练运用梵文与藏文文献,对《中论》本颂以及佛护、清辩和月称三人的相关论述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与辨析。斎藤明教授指出,佛典注疏家在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中可能会只给出部分论式。从逻辑与哲学上而言,这一观察对正确解读佛教论师见地具有重要的意义。日本京都大学出口康夫教授对清辩论师的“无遮”(prasajyapratiṣedha)破遣法展开了现代逻辑学视野下的解读。“无遮”破遣法不在应破之事外承许任何论点。出口康夫教授提议对清辩的“无遮”法进行更为细致的现代逻辑解读,以调和其对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的背离和对“双否遮破”(Elimination of double negation)的肯定。在这一诠释模式下,清辩试图证明空性的著名句偈“真性有为空,如幻缘生故,无为无有实,不起似空华”并非意在断言有为法之有无,有无之论均无真实。

达哇:陈那因明的非演绎因素

藏传因明分会场。

青海民族大学达哇教授从因明“九句因”理论的实证性分析讨论了陈那所创因明体系的逻辑性质。为了解决陈那因明是否具有纯演绎逻辑性质,达哇教授探索了中词(因法)与大词(同品)的各类关系、中词与非大词(异品)的各类关系的二十五组关系,并最终筛选出实际存在的八组情况进行分析。达哇教授对八组情况和陈那所倡导的“九句因”进行了比较和配对,认为八组情况全部存在于陈那的“九组”关系情况中。以此,陈那的“九句因”理论确实具有纯演绎的逻辑性质。与此同时,达哇教授还发现陈那的“九组”关系中的“同品非有,异品非有”是无法根据矛盾律推导出来的,以此又认为陈那的“九句因”理论并不具有严格意义的纯演绎逻辑性质。达哇教授最后补充道,陈那的逻辑体系未达到纯演绎逻辑程度原因在于它尚需要大前提例证,即一个可参照的类比对象。而通过类比就可证明论式中的“主词”也同样具有“中词”和“大词”的属性。若无类比对象,则难以推出“主词”在具有“中词”属性的前提下也具有“大词”属性这一结论。所以不可否认的是,非演绎因素在陈那的因明逻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