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闪光少女》下跪卖惨的宣传手段,难以让人尊敬

李思园
2017-07-26 16:46
来源:澎湃新闻
有戏 >
字号
《闪光少女》民乐VS西洋乐斗琴片段。来源:《闪光少女》官微(05:43)
上映不到一周,电影《闪光少女》的口碑像经历了过山车。

上映前,吵闹的预告片、丑陋的海报、女主角的假发造型,让人觉得无非是又一部典型国产疯癫喜剧,应该主动绕道,直接拖入“谁掏钱看谁有毛病”烂片系列。

《闪光少女》主演徐璐和彭昱畅

上映后,《闪光少女》却意外地凭借口碑复活。当观众以极低的期待值去看这部电影时,大都会给出“瑕不掩瑜”、“没想到会好看”的反馈。在向来对国产片评价标准严苛的豆瓣,《闪光少女》得到7.3分,其中打4星的人最多,占到42%。

7月24日是电影上映的第5天,《闪光少女》凭着一张照片刷爆了网络。照片中号称是片方宣发人员的七个人集体下跪,举着“预告片我剪的”、“海报我做的”、“片名我起的”等七张牌子挡住面孔,呼吁观众“不要因为片名和海报错过一部好电影,排片仅剩6%,再不看就真的错过了”。

6%的排片率真的很低吗?事实并非如此。以一个中小体量的电影来讲,《闪光少女》的票房成绩在情理之中,除非片方眼中的对手是《悟空传》和《绣春刀2》。事实上凭着良好的观众口碑,《闪光少女》的表现小超院线预期,影院排片和实时票房数据证实了这一反弹。

7月21日上映第2天时,在排片率接近的情况下,《闪光少女》13%的上座率输给了《阿唐奇遇》的15%。当天,因被批评情节“恶意隐喻”而一跃成为当日热点话题的《大护法》,虽然排片率仅有3.6%,上座率却强势上升至20%。

而到上映第5天时,《闪光少女》的势头已经完全超过了《阿唐奇遇》和《大护法》。既然“被批评”也能挽救一个小众电影的上座率,那么通过下跪这种过激行为来打捞话题,即便引来的是舆论铺天盖地的反感,也不妨一搏,这大概是《闪光少女》宣发团队争议照片背后的真正逻辑。

《闪光少女》是一部试图两面讨好的作品。它抛出的关键词是“二次元”和“民乐”:一边以“b站”、“古风音乐”、“漫展”元素吸引对亚文化有共鸣的年轻群体,另一边以弘扬民乐的主题扛起传统至上、民族优越的大旗。

《闪光少女》的优点明显:选择民乐题材本身很讨巧,容易争取“大人们”的认同;亚文化本来就有自己的小圈子,会有一部分铁杆粉买单。

古筝十级的“千指大人”刘泳希在b站投稿的视频受到热捧

比起疯疯傻傻的女主角,“千指大人”的人设令人有新鲜之感。在b站上你能找到这个角色的原型——露手不露脸的“墨韵教主”的古筝演奏视频,其中一首改编《千本樱》(初音未来的代表单曲)播放超1000万次,弹幕68万条。电影整体节奏流畅,故事没有硬伤,漫展直播、乐器battle几个“燃”的情节,处理得也不错。

情节本身沿袭的是日式青春电影的惯用套路:一个社团活动或竞技项目,几个虾兵蟹将,经过一番艰苦卓绝的训练,取得最终的胜利。活动内容千变万化——在《急浪青春》里是赛艇,在《摇摆女孩》里是爵士乐,在《啦啦队少女》里是应援团,在《花牌情缘》里是竞技花牌。这个模板被不同创作者屡试不爽,甚至每一代美少女在通往“国民”之路上都要有这样一部热血青春片。

套路不分国界,青春片里讲勇气、努力、以弱胜强,热情洋溢的青春故事总要比讲疼痛、悲伤、无病呻吟的可爱一些。

但梳理出主线你会发现,只需要弹扬琴的女主角爱上弹钢琴的学长这条线索,故事就足以成立,所谓“二次元”是硬加的噱头,不仅与主线无关,而且变成了一种刻意的讨好以及令人感觉不适的标签化。

鲍鲸鲸在知乎上回答“《闪光少女》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编剧鲍鲸鲸本人是扬琴特长生出身,热爱动漫,写了《失恋33天》后一举成名。她在知乎上回答“《闪光少女》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细节?”写到当初是如何说服投资方,让“二次元”元素是进入《闪光少女》的:

“从小就喜欢二次元的我,抖腿用尽全力,做了一个几十页的PPT,在去年夏天的一个下午,请他们来家里,给他们展示了我眼中的二次元,以及我为什么会喜欢二次元。”

不清楚最终的呈现效果,是不是中二与中年的妥协结果,让片中对“二次元”的描绘,变成了COS服、美瞳、假发、日漫手办的简单堆砌。

片中的对民乐乐器的表现停留在凹造型的阶段,民乐VS西洋乐的battle桥段中,并没有令人信服地呈现出民乐的魅力,就颇为勉强地用演员表情判决“民乐赢了”。

在民乐系与西洋乐系的对骂中,有一句台词说:“我们学的是正经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你们只知道认外国爹!”

虽然片中指出扬琴与钢琴同宗同源,但给准备出国留学的钢琴系学长打上“崇洋媚外”的标签,这帽子也扣得太大了,毕业于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的郎朗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这应该是一部不凭大场面吸引观众,而是依靠音乐本质的魅力、对细节的雕琢说服观众走进影院的电影。它倡导的,应该是不同艺术门类相互尊重,追求各自所热爱的东西,不屈服权威的精神。结果请了梁翘柏、杨宗纬、中岛美嘉、周笔畅、徐佳莹,只有杨宗纬唱的那几句让人留下印象,而下跪卖惨的宣传手段,更难让人尊敬。

【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