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消暑降温吃什么?消暑汤祛暑,西瓜做食材

澎湃新闻记者 肖蓓
2017-07-30 18:38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进入大暑以后,上海连日拉响高温预警,极端气温已经突破40℃,与此同时,全国大部分地区也进入烧烤模式。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江南江北一年当中温度最高、潮气最旺的时期。这样的天气不仅使人萎靡不振,食欲也大大减退。

大暑时节如何吃,既能消暑又能增强食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马莉介绍两款消暑食疗方,在盛夏的饭桌上为您带来一丝清凉。

益气养阴防“暑湿”

俗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高温和潮湿是大暑时节的主要气候特点,要想平安度过大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些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食物。

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或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表现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讲,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或治疗。

另外,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外,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品以增强体质,使湿热之邪无隙可乘。但所选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滋腻,否则极易碍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甲鱼、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都是夏日的进补佳品,可根据个人口味选用。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多,脾胃活动相对较差。这时人会感觉比较累和食欲不振。而淮山有补脾健胃,益气补肾作用。多吃淮山一类益气养阴的食品,可以促进消化,改善腰膝酸软,使人感到精力旺盛。

由于大暑节气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药粥滋补身体。《黄帝内经》有“药以去之,食以随之”,“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的论点。古人称“世间第一补人之物乃粥也”,“日食二合米,胜似参芪一大包”。《医药六书》赞:“粳米粥为资生化育坤丹,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

消暑汤、西瓜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马莉提醒,作为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大暑养生的关键要除湿。饮食上应多吃五谷杂粮可健脾补气,多喝茶水和绿豆汤来清热解暑。

炎炎的夏日人们易受暑邪侵犯且常饮食倦怠,往往喜欢食用生冷食物来祛暑增食欲,却常常发现效果不显著,有时甚至适得其反。究其原因同过食生冷,导致脾胃受寒有关。殊不知一些传统的消暑汤不但能祛暑,还有生津止渴促食欲的功效。介绍一款消暑汤,对于暑天食欲不振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原料:

胡萝卜、嫩白菜、豆腐各50克、香菜末少许、植物油15克、高汤、盐2克。

制作方法:

1.将胡萝卜、嫩白菜和豆腐分别洗净,切成块状,出水待用。

2.锅中倒入高汤,加入胡萝卜,豆腐,用大火烧开,放入白菜,继续用大火烧三分钟。

3.加入盐调味,撒上香菜末即成。

功效:营养学认为胡萝卜营养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名列前茅,而胡萝卜素在高温烹饪下更易被人体吸收。白菜富含维生素、粗纤维等。中医认为,白菜性味甘平,有清热除烦、解渴利尿、通利肠胃的功效。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这时吃些西瓜可解暑。从营养学角度上来看西瓜含水量丰富,有利于排毒利尿。从中医角度上来看西瓜性凉,味甘,具有清凉解渴、消暑除烦功效。西瓜除了可以作为水果生吃,还可以作为一种食材。介绍一款什锦西瓜盅。

原料:

西瓜1个,鸡丁、新鲜莲子各100克,龙眼肉、火腿丁各50克,胡桃肉30克,松子仁、杏仁各20克。

制作方法:

1.将西瓜用清水洗净,在瓜蒂把下端切开为盖,挖去西瓜瓤后,待用。

2.把鸡丁、火腿丁、洗净去心的莲子、龙眼肉、胡桃肉、松子仁、杏仁等材料放入西瓜内,盖好瓜蒂盖,待用。

3.将盛有材料的西瓜放入大瓷盆内,置于锅内,隔水用文火炖3~4小时,离火,即可食用。

药膳功效:

莲子性平味甘,入心、脾、肾经,主治脾虚久泻、多梦失眠等症。龙眼性味甘平,归心脾经,养血安神。胡桃肉性温,具有补肾助阳、强腰膝、润肠通便等功效。故此菜适于暑热烦渴、热盛伤津的人食用。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