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鲁传颖:新兴领域助力上海数字化转型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2022-04-30 15:29
来源:澎湃新闻
专栏 >
字号

为加快培养造就本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上海东方青年学社从2010年起组织开展“上海社科新人”评选活动,有力助推了一批青年才俊加速成长,逐渐形成了涵盖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具有上海特色的青年学人共同体,对于加强社科理论队伍建设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挥了积极作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上海社科新人访谈录”专题,邀请2020-2021年度当选“上海社科新人”的14位青年学者进行专访。本期邀请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鲁传颖,他的研究领域为网络安全、新兴技术全球治理。

鲁传颖,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围绕网络空间治理领域最前沿的理论创新领域,推动国际、国内一流研究机构共同搭建具有广泛全球影响力的学术平台——国际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圆桌论坛。在国际SSCI和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多篇,专著获得“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承担了包括重大专项在内的3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0多项省部级课题,相关成果多次得到中央和部委领导同志的批示。应邀担任联合国信息安全开放式工作组、打击网络犯罪开放式工作组观察员,是中央网信办、外交部、商务部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决策咨询专家。

澎湃新闻:能不能介绍一下您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鲁传颖:我来自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这是一家拥有60多年历史的智库,跟高校学者相比较而言,我们的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在决策领域的影响力。我本人主要研究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治理问题。这两个领域对国家、企业和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我工作的一部分是服务政府的决策,向国家和上海的主管部门提供智力支撑,参与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领域相关政策制定。例如,去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就参与了国家和上海网信领域“十四五”规划起草的相关工作。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国际问题学者,我们的工作往往被称为“二轨外交”,即在官方“一轨”之外的补充。我们会以学术机构代表的身份去参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工作,也会经常与其他国家智库、高校的学者开展学术交流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配合主管部门,尽可能在国际规则中反映中国的理念和主张。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向国际社会解释中国主张背后的合理性。这对我们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能够准确地把握国家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政策主张,同时,还要有足够的专业性,能够与国际同行之间围绕最前沿的问题开展对话。

澎湃新闻:您能向我们介绍一下您的学术经历吗?您认为自己在学术上取得进步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是什么?

鲁传颖:我的学术经历相对比较简单,毕业后就一直在上研院从事网络安全方面的研究工作,期间有多次在政府部门挂职交流和国外访学的经历。我认为学术进步的主要动力源自于思考上的创新,以及对我所研究领域知识的贡献。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术自信至关重要,是能够支撑自己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的源泉。

对于我个人眼而言,学术上的自信有三个主要方面。一是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的认可和热爱,相信自己的学术研究的价值。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是国家和上海的高级智囊团,我们研究发现对于国家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有了这个前提,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轻易否定自己的工作。二是对国家的信心。我作为新时代的智库科研人员,明显感受到近些年国家对于智库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程度在不断增加。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智库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施展个人才华的空间。三是时代赋予了中国智库与国际智库平等交流的机会,特别是作为一名研究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的学者。中国是一个网络大国,并且拥有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这就使得我们研究的起点很高,能够很快进入国际主流的学者圈,在国际最重要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也能够解释我们这个研究方向开展时间不长,但已经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网络安全与新兴技术领域很多一流智库、高校都已经与我们建立了合作机制。

澎湃新闻:您觉得对于青年学者来说,哪些方面的帮助是很重要的?在您的学术成长道路上,哪些人哪些经历对您有重要影响和帮助?

鲁传颖:智库学者开展的政策研究是需要靠近甚至是进入政策的中心。美国有著名的“旋转门机制”打通了学者和政府之间的通道。中国虽然没有“旋转门机制”,但是也建立了决策咨询制度,使得学者也有机会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当中。在主管部门的信任和认可之下,我曾在中央网信办和外交部有过短暂的交流工作,这对于提升我的政策研究站位,拓展研究视野有很大的帮助。2015年,应中央网信办邀请,担任了“中美网络安全政府专家组”成员,参与了中美网络安全谈判的筹备工作。2018年,我在外交部条法司担任交流学者,工作了近一年时间。期间还应外交部的推荐,参与了联合国信息安全与打击网络犯罪两个专家组的相关工作,在维也纳和纽约召开的大会上代表中国作了发言,其中一些观点还被纳入了联合国会议的成果文件当中。与主管部门一同参与谈判工作的经历对我所从事的学术研究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的资助下,我曾多次去华盛顿的智库开展为期3个月的学术访问。在访学期间,广泛接触美国政策圈、学术圈,并与一些重要的政府官员、学者开展对话交流。在访学期间,还分别拜访了基辛格博士、布热津斯基博士、约瑟夫·奈教授等美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大学者。同时,也有机会结识了美国智库中的一批中青年学者,这些学者都已经进入到白宫、国务院和国防部工作。广泛接触美国各界,对于我建立政策分析和研判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

澎湃新闻:作为一名青年学者,您觉得当下的学术氛围是如何促进您个人的研究的?

鲁传颖:上海的社科界对于青年以及新兴的研究领域有着特殊的包容以及认可,形成了鼓励学术创新,认可青年研究人员创新成果的良好氛围。比如说我研究的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治理问题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议题。无论是对我所在的国际关系学科,还是其他相关的法律、新闻和科技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在前些年都是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的成熟度和成果积累方面没有办法和传统研究领域相提并论。但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在公开发表,还是在评奖方面都收到了学术界的积极的反馈。上海社科界的这种鼓励创新,认可创新的氛围对于青年研究人员的成长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我还参与筹建了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并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选择让一个80后的青年学者担当此任,我想只有在上海才会有这样的胸襟。未来,在研究会的平台上,我们也将会继续秉持这样的理念,为青年学者搭建平台,鼓励他们作出更多的创新。

澎湃新闻:本市面向青年学者有不少相关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对您的学术研究工作起到了哪些帮助?

鲁传颖:上海一直重视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工作,有很多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青年学者的研究。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上海需要为未来培养更多在国际上具有领军人物水平的年轻人。这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之上,采取更大的力度来培养高水平的学术后备力量,设立更多的针对学者的扶持政策,特别是高校之外的智库、科技企业的专家也纳入到政策体系中来。

澎湃新闻:您认为您所开展的哪些课题研究及其取得成果,对您当选上海社科新人有所助益?

鲁传颖:“上海社科新人”的遴选过程及其严格,每一位当选者在学术上都有被业界广泛认可的学术成果。对我来说,除了这些以外,我觉得能够结合自己的研究承担国家面临的重要、急迫的任务也很关键。例如在疫情爆发之初,在上研院的支持下,我们团队最早策划和撰写了五份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英文报告。报告成为外交部及驻外使领馆向外界介绍中国抗击疫情情况的重要资料,外交部网站、全体驻外使馆的社交媒体账号对报告进行了转载。很多驻外使馆还根据此报告向所在国介绍抗疫情况。同时,报告也得到了中宣部、国新办的高度重视,邀请我们团队参与了《中国抗击疫情白皮书》的撰写工作。这些工作虽然不能反映在学术指标当中,但这体现了智库学者在抗击疫情方面的使命和担当,很多评委对此也高度认可。

此外,我们团队还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等一流智库开展联合报告撰写,在中美关于网络安全这一复杂且重要的议题上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并且向两国政府提供了对策建议。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中美在官方、智库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受到了很大的干扰。双方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以专业、合作的精神发布了两份研究报告。报告在中美双方的政策圈、学术界取得了极高的评价,是中美关系在一段时间以来,双方智库作出的最重要成果之一。同时,这也是当下中美关系大背景之下,中美双方最有效的沟通方式之一。我们能够参与其中,通过与美国智库的合作,把理性、建设性的声音传递到美国国内的决策圈,这对于稳定中美关系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澎湃新闻:获得了“上海社科新人”称号之后,您觉得对于您的课题研究会有哪些助益?“上海社科新人”称号的获得,对您的学术生涯的展开会有哪些助益?

鲁传颖:“上海社科新人”是上海社科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称号之一,是所有青年研究人员奋斗的目标。当选后,在第一时间获得了很多师友的祝福,这意味着当选者会受到业界更多的关注和认可。特别是当选“上海社科新人”的前辈们也都在各自的领域成为领军人物,让这个称号更加具有权威性。对我自己而言,“上海社科新人”当然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同时,也是很大的压力。在未来学术生涯的新阶段,需要进一步向学术先贤们看齐,不断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和水平,做出更大的研究成果。

澎湃新闻:您所开展的学术研究,对加快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发挥了哪些作用?

鲁传颖: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治理是非常前沿的领域,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的特点,是未来社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些领域也是目前全球社科理论创新最活跃的领域,新的理论和思路也会对未来其他学科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加强在新兴议题领域的探索会带来新的理念,加速上海社会科学的发展。

澎湃新闻:您是如何看待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整体的学术研究水平与城市软实力之间的关系的?

鲁传颖:理论的提升不仅可以更好地解释现象,也可以更好地探索客观规律。上海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离不开对网络安全和新兴技术领域理论层面的突破。很多主管部门的领导经常会与学者进行交流,他们不仅会关心上海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发展水平,也会关心最前沿的理论创新。

澎湃新闻:您觉得您所在的学术研究领域的水平提升将会如何助益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提升?

鲁传颖:网络安全与新兴技术是国际上非常重要的两个议题,提升在这些领域的研究水平对于树立上海在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团队与麻省理工学院、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在2015年共同发起了“全球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圆桌论坛”,并邀请约瑟夫·奈、罗伯特·阿克塞罗德、周宏仁等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前政要担任学术顾问。目前,这一机制已经召开了线下国际会议5次,线上国际会议10多次。圆桌论坛已经成为网络空间全球治理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机制之一。上海作为会议的固定会址之一,每次会议的召开都会邀请到全球网络安全领域最重要的专家参会。此外,会议成果也会通过各种形式在国际和国内发布。这些都能够体现上海在网络空间国际规则领域的话语权。同时,我们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工作,能够更好保障上海建立全球数字贸易中心,共同推动上海成为网信科技领域的高地。

    责任编辑:彭珊珊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