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军大业》监制黄建新:演员的酬金就是一些生活补贴

杜思梦/中国电影报
2017-07-27 22:14
中国政库 >
字号

刘伟强、黄建新。 本文图均为 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影报 图

在《建军大业》首映礼上,欧豪、刘昊然、马天宇、张艺兴、董子健、霍建华、张天爱等31位当下最具人气的青年演员一字排开,一股浓浓的青春气息扑面而来,很难想象,这些只出现在偶像剧里的“鲜肉”“小花”们,撑起了一部重大历史革命题材大戏,更意外的是,这部红色历史战争巨制的导演不是黄建新也不是韩三平,而是来自香港的刘伟强,此前,他的导演代表作是《无间道》。

从“导演”位置上退下来,改任监制的黄建新,对选刘伟强执导的决定没有一点儿意见,“找他拍,因为他比我们拍的好呀!”

对比自己执导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黄建新对《建军大业》赞不绝口:“‘建军’这么复杂的事情,刘伟强竟然用讲故事的手法讲清楚了,了不得。”“你没觉得刘伟强的电影语言非常现代吗?”“我以为刘伟强看了几百万字的史料,没想到他看过的是这个10倍!”......

《建军大业》的提前点映让不少观众意外,够燃够爆够热血,“鲜肉”演员演技集体大爆发,战争场面获赞超越所有国产战争片,就连过审都比前两部都顺利。至于刘伟强的香港导演身份,黄建新从没把他当成过问题,“一个好剧本可以由任何导演完成,谁规定你必须出生在这儿才能拍?”

内地、香港、台湾,这不都是一回事吗?

《中国电影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影片是您跟韩三平导演在拍,为什么到了《建军大业》会邀请来自香港的刘伟强来执导?

黄建新:他比我们拍的好嘛。

《中国电影报》:哪方面好?

黄建新:你没觉得刘伟强导演这部的电影语言非常现代吗?他非常现代化,电影语言也新,这种语境关系让《建军大业》变得更讨大家喜欢。

其实我们导演之间早就不分内地、香港、台湾了,这不是一回事吗?好莱坞导演大多也不是美国人,吴宇森去好莱坞拍过,刘伟强、陈可辛也去拍过。我觉得,大家在一起工作就是一个团队,不分香港内地。

《中国电影报》:但毕竟香港导演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和感情不会像内地导演那么深,有没有过担心?

黄建新:刘伟强导演从知晓到第一次深入了解,他对这段历史有新鲜感,所以他找点找的非常准。而我们在这个文化里浸泡了太久,反而经常找不准,这是他拍《建军大业》的优势。其实,美国很多历史大戏的导演也不是美国人,一个好剧本是可以由任何一个导演完成的,并不是说你一定出生在这儿才能拍。

香港导演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永远要面对市场挑战,他们永远要使用最新的电影语言,跟观众建立密切关系,才能生存。所以,香港导演的学习精神比我们高多了,就拿《建军大业》来说,刘伟强同意接这个戏以后,学习史料差不多用了一年半,开始我以为他看的资料大概这么一摞,几百万字,没想到,他说,是这个的十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恐怕拍不好都难吧。

《中国电影报》:虽然请了香港导演执导,但《建军大业》毕竟还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可能仍无法完全按商业片拍,在拍摄过程中有没有过妥协?

黄建新:《建军大业》是三部戏里改动最少的,只有个别的台词、个别的话做了修改,比如,朱德说,你给我点钱,说你要钱干什么,现在的台词是说,找人也得花钱,原来的台词是说,找女人也得花钱,因为他是要设一个局嘛。这种改动,跟我从前拍的一部电影来比,都不算什么。

“小鲜肉”凶猛,我们拍吐了俩,练晕了俩

《中国电影报》:比起“建国”“建党”,“建军”这一次影片选角非常颠覆,几乎都是像鹿晗、张艺兴、李易峰、欧豪等人气在线的青年“小鲜肉”演员,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黄建新:选演员的时候,导演跟我说了一个要求,想要更年轻的演员,我脑子里懵了一下,因为我们当时准备的一套演员方案是35岁到40岁那批演员,我们觉得,这些人,观众更容易接受。但导演跟我说了一句话,一下就把我说服了,他说,青春是没法演的。

《中国电影报》:这些青年演员人气都很高,把他们聚在一起,遇到过什么阻碍吗?

黄建新:开始选演员的时候,导演团队把20年代片中人物的照片都找过来贴墙上,我们在那儿看,发现,原来这些历史人物那会儿都这么帅,按现在的说法,这全是“小鲜肉”呀,并且气质非凡。

接下来,我们把青年演员的素颜照,贴墙上,发现有的跟历史人物很像,导演做了一轮选择之后,我、导演、三平、于冬分头开始发邀请,得到的回馈特别好。

印象最深的是找霍建华演蒋介石,因为演蒋介石要剃头,霍建华当时正好在演清宫戏,头发都剃光了,特别合适。我打电话问霍建华说,我们想请你演蒋先生,先向你发出邀请,你想一想?他说好。结果放下电话没20分钟,霍建华就回了电话,说他要演。

这一次选角特别顺利,我想,也可能跟题材有关,让任何一个演员表演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是具有吸引力的。

《中国电影报》:据说,他们都只收了一个象征性的片酬?

黄建新:演员的酬金就是一些生活补贴,如果这一批演员按市场价,这个电影就没法拍了。

《中国电影报》:他们谁比较好拍,谁比较不好拍?

黄建新:都很好。拍戏之前,导演跟我说,想让他们军训一下。我们就通知了所有人到八一厂影视基地军训,那两天持续高温,每天都三十八九度,他们就在太阳底下晒着,没有人搞特殊,有两个演员还中暑了。

开拍以后,我们预算有限,全剧组休息的房车只有5辆,也没有人觉得有问题,没有一个演员提额外需求。我们当时还跟大家说,如果大家休息有一些挤,导演组的房车欢迎大家,结果也没人来。

开拍之前,我们也听到过一些关于青年演员的负面传闻,但是在我们片场,传闻说的全都没有遇到过。反而是演员们拍得太努力太剧烈,欧豪和梁大维现场都拍吐了,他们都是自己演,没用替身,即使拍吐了,休息一会儿,接着来。

这是政治大结构里必备的

《中国电影报》:从《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到《建军大业》,三部影片您都有深度参与,在你看来,三部影片的不同点在哪里?一脉相承的又是什么?

黄建新:一脉相承的就是说一个国家所必备的几个要素,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没有这个就不会有现代国家的诞生,那就是一个现代革命的诞生。一个国家的强大不能少了军队,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的,包括美国把这些拍全了,前苏联也拍全了,因为这是政治大结构里必备的东西。

这三部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前两部戏是编年史,《建国大业》做成一部电影非常难,《建党伟业》历史横跨辛亥革命到1921年的十年。《建军大业》比前两个电影更有故事性,有故事片的核心和氛围。

但你知道,这次刘伟强拍《建军大业》真正厉害在哪儿?

一般来讲大家都会问,共产党为什么要有一支军队?他一开始就拍了“四一二”,因为“四一二”是国民党清党行动,一共杀了30多万共产党,这时候,共产党意识到,要有一支自己的军队。

因为,本来我们要通过信仰帮国民党推行孙中山的理想,但是做不到,那个时候国家分成三个政府,所以,电影里,周恩来跟斯烈说,“一个国家三个政府,你告诉我这是孙先生原来的想法吗?”结果周恩来说服了斯烈。

南昌起义是国民党军队的策反,加上毛泽东创立的军队,这两个合起来才是真正的中国工农红军。

这么复杂的事情,刘伟强用讲故事的手法讲清楚了,这是非常了不得的。

《中国电影报》:除了《建军大业》,现在很多中国主旋律大片也在探索拍摄方式和市场上的突破,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像《血战钢锯岭》这样的美国主旋律电影却在中国十分卖座,您认为,我们跟美国的差距在哪里?

黄建新:我觉得关键问题是角度不同,前两天在英国的片场,一进去他们接待我的时候说很喜欢中国的电影,我说你喜欢哪个?他说喜欢《英雄》,你能想象吗?美国超过80%的人喜欢这部电影,而我们中国国内对《英雄》却是另外一个评价,这就是角度的问题,因为你不在其中。他们也跟我们说,《变形金刚5》在北美票房不好,而在中国都15亿了,还不是因为角度不同。

我们要相信中国电影,相信中国最年轻的电影人。《悟空传》也是我监制的,当时我们坚持《悟空传》的特效全用中国本土公司做,因为我们也没有那个钱拿到美国去,结果这个片的特效成了目前认可度最高的国产片,做特效的全是中国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看完《建军大业》,普通观众对战争的场面评价说,这一次的战争场面超过以往的国产战争片,但我们的团队其实并不是拍战争片的团队,可他们不停学习,总结经验摸索新手法,这都是中国电影的未来。

观众对这些东西的肯定,我相信也是对中国的战争片进步的肯定,我们都在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没有办法一天完成从这儿到这儿,要给时间,中国电影产业化才不过十几年。

《中国电影报》:对《建军大业》的票房有什么预期?

黄建新:希望更多的人看。加上农村市场的基层放映,《建国大业》的观看人数是8000万人次,这要是折合成票房了不得,就是商业上统计它也是2009年票房冠军。我们希望《建军大业》有更多人看到。

票房这个事情我跟导演聊过,导演说,希望中国电影在同一档期能有几部都很高的,同时拉动市场才好。

(原题为《<建军大业>监制黄建新:导演刘伟强,真是了不得!》)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