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一部戏挽救一个剧种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发自贵阳
2017-08-01 10:12
来源:澎湃新闻
文艺范 >
字号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剧照

贵州花灯戏有六百多年历史,在和本土山歌、民歌结合的过程中渐渐成熟,成为贵州当地街知巷闻的民间艺术。

作为第十九届上海国际艺术节“贵州文化周”的重头戏,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将于金秋登陆上海。这部作品曾为陷入低谷的花灯剧注入强心剂,也让花灯剧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重新闯入人们的视野。

借着“多彩贵州文化节”举办的契机,澎湃新闻记者走访了贵州省花灯剧院,提前领略了花灯剧《月照枫林渡》的魅力。

《月照枫林渡》大量使用了贵州方言,然而所到之处从没观众喊听不懂,导演潘伟行相信,这部剧在上海也会受到欢迎,“花灯戏保持了草根性,但有必要走出黔山贵水,走向更广阔的世界。”作曲家杨小幸则感慨,“花灯戏还停留在农村的话到不了今天。地方戏不应该属于地方,应该属于全世界,我们要去大平台上展示地方戏。”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剧照

以酒串戏

二十世纪初叶,黔北枫林渡口,林、刘两个酿酒世家联姻了。正值妙龄的刘府小姐刘荷荷,怀着幸福憧憬进了林家大门,迎接她的新郎林玉儒却冷若冰霜,冷漠的背后藏着新婚丈夫与丫鬟梅香的一段私情和一个私生女……

《月照枫林渡》以传统笔法,讲述了一个充满爱恨情仇的故事。该剧问世于2003年,十年磨一剑写了八个人物,却没有一个坏人。

“传统戏如果没有坏人,就没有矛盾冲突,但这部戏没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追求,没有轰轰烈烈,没有雷霆万钧,轻轻柔柔的,很温馨。”导演潘伟行希望通过人物的善良和宽容化解一切矛盾,女主角刘荷荷正是宽容、善良、大度的化身。

“她用自己的善良、宽容和爱,抚平喧嚣和争斗,换来了枫林渡口的宁静、祥和。这样的胸怀,正是现在为了丁点小事就能剑拔弩张的浮躁当下所缺少的。”潘伟行说,两三百场演下来,刘荷荷总能博得观众同情,让人感怀落泪。

贵州省花灯剧院院长邵志庆是这部戏首演时的女主角,然而当初导演钦点她演刘荷荷时,邵志庆的第一反应是拒绝。

“我最开始演彩旦和花旦比较多,泼辣的角色非常容易上手,大家都觉得我定性了。接这个角色,我有点不自信,压力很大。”在导演的鼓励下,邵志庆接下了演出重任,并在与人物相处的过程中摸出了门道。

“刘荷荷出自名门闺秀,很有教养,演这个人物要有生活阅历。”排戏那天起,邵志庆受剧情感染,哭了不下一千次,排一次哭一次,再嘈杂的环境都能迅速走进人物。同时,她还结合人物,大大拓宽了大嗓的唱法,加强了戏剧张力,“传统戏用小嗓问题不大,但当代戏不能只用小嗓。”

为了表现人物的心理矛盾,作曲家杨小幸为主要演员设计了两个大的核心唱段,一段6分钟、一段8分钟,极为考验演员的唱功。帕子、扇子作为花灯戏里最吸睛的道具,也在剧中频繁亮相,演员们一根手指就可以秒转几十圈,观众根本看不出来是怎么转的。

贵州以出酒闻名,《月照枫林渡》巧妙使用了酒这个线索,利用两个酒坊之间的竞争和兴衰,串联人物的命运。为让观众感受贵州风情,演出前,剧组会在剧场里喷洒茅台酒,浓浓酒香将带领观众提前入戏。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剧照

艰难重生

2003年首演至今,《月照枫林渡》拿下了包括文华奖、梅花奖在内的所有大奖。贵州花灯剧也随着这部作品走南闯北,成了贵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然而在此之前,贵州省花灯剧院却面临着7年无戏可排的窘境。

受流行歌舞的冲击,1990年代初,贵州省花灯剧院开始出演电声音乐,花灯团变成了文工团,花灯戏的排演近乎停顿,观众群大量流失。2000年,剧院重振气势排了一部《月亮弯弯》,演了十场不到。

更为困窘的是,贵州省的民营花灯剧团陆续关门,最后只留下贵州省花灯剧院独撑大旗。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花灯剧面临着严峻考验。

“如果不是《月照枫林渡》的成功,我们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邵志庆感慨。  

经过7年的耽搁,贵州省花灯剧院的灯光音响都已老化,为了排演此剧,剧院前后借了40万,最后东拼西凑了80万才撑下来,“我们当时一穷二白,连导演的酬劳都没给,也没有工作餐,3块钱一餐都要演员自己出。大家也不知道累,从早排到晚,26天就把戏立起来了。”

花灯剧《月照枫林渡》剧照

如此环境下排出的《月照枫林渡》,让7年没戏看的观众群彻底爆发了。《月照枫林渡》为贵州省花灯剧院打了漂亮的翻身仗,也让贵州花灯剧重新走入人们的视野。

作为花灯剧的非遗传承人,邵志庆如今也面临着培养接班人的问题。

她收了一男一女两个徒弟。《月照枫林渡》排演至今有了第三代演员,也要靠她手把手来教,别人上一堂课45分钟,她一上就是五六个小时。

邵志庆说,花灯戏要从小开始学,长大了人的身板就硬了。2013年,贵州省花灯剧院跨省联合云南艺术学院办了中专班,如今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人才断层已然接上。明年,贵州省花灯剧院还将和北京戏校合办六年制的中专班,从小学毕业生开始培养接班人。

除了《月照枫林渡》,贵州非遗歌舞《神韵贵州》也将在今年十月登台上海国际艺术节,该作将通过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特色非遗项目,全景展示贵州民族文化。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