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马上评|“零钱盒”测爱心?对这样的消费型测试,必须抵制

肖余恨
2017-08-03 12:1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一夜之间,不少城市街头出现了一个个按需所取的零钱盒,在武汉甚至出现了好几处。经记者调查发现,放零钱盒是某网络公司策划的,在全国28个城市分公司执行的所谓“公益”活动。

此类“公益”,很显然是为自己脸上贴金。按策划人自己的说法:拿光了也就五六百元,“没想到我们发文后,阅读量超过500万,粉丝涨了好几万……”瞧,这就是事情的本质。从策划角度来说,这是成功的,获得了超预期的效果。但如果从公益的角度来看,这是一起炒作的伪公益事件,实际上是在消费人们的公益心。动机本身就不纯,还谈什么公益?这和前几年炒作的“最美爱心女孩一样”,消费爱心获取私利同一个路数。

我们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随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正在稳步提升,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但我们应该看到这个趋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用马斯洛的需求论来解释,当人在物质方面获得一定的满足之后,精神需求的满足就会成为必然的追求。通过帮助他人,获得心理上美好的满足,既帮助了他人,又愉悦了自己,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现在网上众筹和爱心捐款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好,这就是个例子。

严格来说,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爱心。记得有人说过,你需要,别人更需要,你赠予别人,这是爱心和慈善。你不太需要,你赠予需要的人,这还不算真正的爱心和慈善。当然,这是一个很高的标准,做慈善和施爱心,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从一开始就以这样的高标准苛求。不过至少我们应该明白,爱心和慈善需要纯粹,任何夹杂着其他动机的爱心和慈善,都可能会损爱心和慈善的本质。

我们先不说,这样的策划是如何假公益之名,行炒作、赚粉之事了。用一个零钱盒来测试人们的道德品质,谁给你的权力?你有这个资格吗?测试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爱心不是考出来的,在镜头的暴力前,作为社会人的一员,都具有天然的表演性和自我保护性,这本身就没有多少效果。拿这说事,又能说明什么?我们甚至有理由怀疑,这过程中有策划者安排的人在参与和“引导”。

更有甚者,当这样的测试,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的时候,人们就会天然地产生一种防范心理,即便真有类似的公益和爱心活动,因为警惕和防范,反而会制约人们参与的积极性。这,或许不是策划者想要的效果,但因为过度消费爱心,而产生这样的“次生灾害”,却是很可能的。

由此,我们还可以联系到一档很有争议的电视节目。某电视台有一档很火的节目,让城乡孩子交换角色,当然是打着爱心的旗号。但这样的交换是不公平的,甚至是很残忍的,边远农村的孩子在换位之后,心理的落差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那会毁了他一辈子,要调整这样的落差,对一个孩子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电视节目是火了,但火了之后,又有谁真正对这些孩子,这样的一个群体负责呢?所以,对消费爱心和道德的行为,我们必须有应有的警惕和抵制。

真正的爱心和道德水准绝不是测出来的,而是在具体的事件中考验出来的——也就是说,是由人的内心自然生发和表现出来的。对这样的消费型测试,我们必须抵制。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