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市民过去一年平均读了6.64本书,纸质阅读时间反弹

上海发布
2017-08-03 22:09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2016年上海书展现场

8月3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发布每年一度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过去一年上海市民的平均阅读量是6.64本,纸质书阅读时间在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反弹,和男性相比,女性更爱看纸书;而手机是首选数字阅读工具。各类图书中,文学、历史、日常生活、心理、经济/管理类书籍仍然位列前五。

谁在决定你的阅读习惯?

“纸质读物”阅读效果更好吗?

男性比女性更爱看纸书?

……

一起来通过报告先睹为快吧!

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在连续三年上升后,首次出现明显下降

首选“传统(纸质)阅读”的比例(46.62%)仍如过去五年那样,高出首选“数字阅读”的比例(21.43%),在“两者差不多”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两者差距扩大为25.19个百分点,这是该差距连续两年缩小以后的首次反弹。男性和女性在首选阅读方式上的选项排序一致,差异体现在女性相较于男性首选纸质阅读的比例要高,女性更偏爱于纸质阅读。

“纸质读物”阅读效果受到更多认可

认为“纸质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比例58.55%占有优势,比认为“数字读物”具有最好阅读效果的13.45%高出45.10个百分点;从2014年至今,两者的差距始终维持在百分之四十上下,但今年的45.10%为最大。对于“纸质读物”阅读效果的肯定与对于“阅读方式”的首选在相当程度上是互为因果的。

“亲友圈”决定阅读习惯

对于自己的读书习惯“影响最大的人”,今年显示出与2014年本题调查选项次序的完全一致,依次为:

父母/家人(25.38%)

同事/朋友(21.00%)

老师(20.14%)

同学(14.91%)

其他(11.04%)

领导(4.78%)

偶像/明星(2.75%)

前四位总和占81.43%,比2014年提高了2.79个百分点。 这一排序和占比清楚地表明家庭环境、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社交环境对于阅读影响的程度比重甚大而且相当接近。即使在偶像/明星的影响无处不在的娱乐时代,阅读习惯也会是一个基本与其平行,长期积累,逐渐形成的理性过程。

文史类图书最获青睐

自2012年至今,喜好图书种类的选择上基本是稳定的,“文学”、“历史”、“日常生活”、“心理”和“经济/管理”基本上占据了前五位;今年这五项的比例分别为:15.95%、11.79%、7.92%、6.58%、5.98%。文史类图书一直都是首、二选;大众文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在市民阅读中得到了准确的体现。

时政类、文艺类期刊读者最感兴趣

位于阅读兴趣前六位的期刊类别分别为:

“新闻时政”(13.00%)

“文学艺术”(11.77%)

“人文史地”(11.45%)

“旅游休闲”(8.83%)

“经济/管理/理财”(6.28%)

“娱乐/八卦”(5.88%)

数字阅读主流是“快阅读”

对于“使用数字设备进行阅读的主要对象”,和去年一样,位居前四的依次为:

“时事新闻”(20.40%)

“生活信息”(12.11%)

“娱乐信息”(11.85%)

“评论或杂文”(11.22%)

这四类内容所比重总和55.58%超过了总比例的一半。从选项和比例来看,男性和女性的数字阅读主要对象差异较为明显,女性更为偏好与生活关联度密切或文学性较强的内容,男性则比较喜欢实用性强或思想类的内容。

纸质阅读时间在连续两年下降后首次反弹

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之间的时间分配上连续六年都是“纸质阅读>数字阅读”排在第一,“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第二,“差不多”第三。女性在“纸质阅读>数字阅读”选项上的比例要比男性高出5.25个百分点。

“纸质阅读>数字阅读”(45.10%)在连续下降两年后提高了3.17个百分点;“数字阅读>纸质阅读”(34.13)下降了7.16个百分点,“差不多”提高了4.22个百分点。今年“纸质阅读>数字阅读”的上升和“数字阅读>纸质阅读”的较大幅度下降,是这六年中两者差距次大的一次,反映出最近一年纸质阅读的回潮。

纸质报纸阅读时间下降

在每天阅读纸质报纸的时间上,今年的排序与去年完全一致。首、二位为“基本不阅读”( 30.74%)、“15-30分钟”( 24.31%),第三位的“15分钟以内”(20.66%)比上一年度提高了1.30个百分点。

纸质期刊阅读时间下降

和去年一样,每周阅读期刊时间的排序首、二位依然是“基本不阅读”(26.64%)和“30分钟以内”(22.60%);“基本不阅读”已经是第二年再居榜首,但是比例有所下降;高于1小时的两个选项(“1-2小时”与“2小时以上”)的降低,低于1小时的两个选项(“30分钟以内”与“0.5-1小时”)的提高,从正反两个方面反映出期刊阅读时间的减少。

“30分钟阅读渐成主流”

每天阅读纸质图书时间的前三位选项:

“15-30分钟”(29.22%)

“0.5-1小时”(22.48%)

“15分钟以内”(16.50%)

与2013年以来的排位完全一致;前两项选项的比例之和近四年维持在总选择人数的五成以上。男性和女性在每天阅读纸质图书的时间排次顺序上前三位保持一致,且选项比例也较为接近。

数字阅读时间保持稳定

“15-30分钟”(25.21%)和“0.5-1小时”(24.03) 已经连续五年在每天使用电子终端的阅读时间这一问题上位居首、二位,其比例和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1-2小时”(19.81%)近三年都是位居第三,第四的“2小时以上”、第五的“15分钟以内”、第六的“基本不阅读”和去年的排位没有变化。男性和女性在这个问题上的差异不大。

市民平均阅读量6.64本,7-18岁群体的平均阅读量9.52本

“1-3本”(34.00%)

“4-6本”(21.75%)

“20本以上”(11.48%)

“7-9本”(10.54%)

这是对于过去一年大约阅读了多少本“纸质图书”(不包括期刊和教科书)问题前四位的答案,首、二位与去年一致,三、四位则与去年对调。前四项的比例都超过了百分之十。

分段观察,年读书量在1本至9本的比例为66.29%,比去年降低了0.76个百分点;年读书量在10本及以上的比例为24.75%,比去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年阅读量在4本及以上的比例是57.04%,略高于去年的56.48%。

如果将所有选项的数据加权平均计算,上海市民年平均阅读量是6.64本,与去年的6.61本基本持平;“7-18岁”群体的平均阅读量是9.52本,比去年的8.37本有1.15本的提高。就全国范围内来看,上海市民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仍然处于前列的水平。

信息丰富和获取便利是数字阅读的主要优势

近六年里,“来源广,信息丰富”、“获取便利”、“收费少甚至不付费”、“方便信息检索”在选择数字阅读的原因中一直居于前四位。

前四年,首、二位为“来源广,信息丰富”和“获取便利”;

去年和今年则是“获取便利”居首(22.21%),“来源广,信息丰富”(19.81%)居次;

六年来一直稳居第三位的“收费少甚至不付费”(12.28%)所占比例自2013年起呈逐年降低趋势;

第四位“方便信息检索”(10.11%)自2014年起呈逐年提高趋势,今年所占比例第一次超过了百分之十。

手机是首选数字阅读工具,数字阅读几乎全民参与

自2013年至今,“手机”、“网络在线阅读”、“IPA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一直是数字阅读最常用的四大工具。“手机”在今年八个选项中占比高达43.59%,不断拉开与其他数字阅读载体的差距。

数字阅读缺陷尚未改进

在“数字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上,“容易导致视觉疲劳”(24.58%)连续六年排在第一位;“海量信息,庞杂而难以筛选”(19.45%)和“不适合精度阅读”(18.67%)与去年一样,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

影响数字阅读的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技术的进步虽然使其有所改善,但离根本性的解决尚有待时日;而人为性的问题(“权威性不足”和“编排质量相对粗糙”)则会加强阅读者的拒绝。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数字阅读无法摆脱阅读者对其“浅阅读”、“检索型”或“吸取信息型”的认知。从长期来看,这不但会对数字阅读的发展造成限制,还会影响数字阅读中“阅读”这一概念的深化。因此,从阅读目标、内容、质量、要求、感受等指向出发进行产品的改进,是数字出版稳定市场、积极开拓、长期发展的必经之路。

纸质图书阅读消费有所提升

一年中自费购买纸质图书的支出排在前四位的选项分别为:

“101-200元”(19.47%)

“201-500元”(19.10%)

“51-100元”(17.48%)

“20元以下”(13.00%)

去年的第一位“51-100元”和第三位“101-200元”今年位置互换。愿意在一年内为购买纸质图书支出50元以上费用的达到75.88%,比去年的69.01%提高6.87个百分点,也是历年来最高;年购书费用在200元以上的比例达到38.93%,比去年提高了3.79个百分点,亦为历年来最高。可见,上海市民的纸质图书消费意愿有相对稳固的基础,处于不断的提高趋势之中。

数字阅读付费意愿上升

购买数字出版物支出选择前三位的是:

“只看免费的”(54.43%)

“20元以下”(14.90%)

“100元以上”(7.45%)

与前四年一样,“只看免费的”占比超过其他各项之和,但比去年降低2.87个百分点。支出费用最高的选项“100元以上”由去年的第五位上升至今年的第三位,提高了2.7个百分点;支出费用次高的选项“71—100元”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原题为《上海市民过去一年平均读了6.64本书,你呢?》)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