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宏亮瞻局丨FGFA还没签最终协议,印度五代机的变与不变②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王宏亮
2017-08-06 17:51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T-50。东方IC 资料

印度版T-50

如果将FGFA战斗机视为T-50纯粹的复制品恐怕有失偏颇,不过两者的确很像。从印度斯坦公司公布的早期设计草图来看,FGFA没有采用T-50独创的可动边条设计,因此其机动性能会略有下降。但该机却有不同于T-50的S形进气道,这应该是印度方面为了加强隐身性能对苏霍伊特别提出的。FGFA还必然会有一些为适应南亚气候条件的特殊设计,如加强航电系统的抗高温与防潮性能,以及深色迷彩涂装等。

印度计划在未来的FGFA战斗机上选用部分法国或以色列的航电产品,俄方对此应该是求之不得。其自用型T-50将装备强大的SH121综合航电系统,其中的N036系列有源相控阵雷达是T-50未来抗衡F-22的撒手锏,很难相信俄方会允许这样的高端技术外泄给印度。此外,尽管换装新一代“产品30”发动机的首架“完整版”T-50样机将于今年首飞,但几乎可以肯定第一批交付印度的FGFA战斗机只能装备117S发动机。后续机型是否能换装新发动机不得而知,但以俄印军贸的“优良传统”来看,恐怕希望不大。

不难看出,印度在整个合作项目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新德里并非甘愿如此,奈何本国军工和装备体系与俄罗斯的渊源太深,印度斯坦公司又太不争气,只得处处受制于人。印度也曾希望用一些其他的五代机计划来对苏霍伊施加压力,如美国曾表态愿意向印度出口F-35,2010年时印度又宣称独立研发AMCA隐身战斗机,更早之前还对米格公司的LMFS方案表示过兴趣,不过对于这些“小伎俩”俄方早就见怪不怪了。苏霍伊很清楚,F-35、AMCA和LMFS都不是重型战斗机,无法满足印度空军的“重口味”,在上一代的LCA尚且无法搞定的情况下,独立研发AMCA近乎天方夜谭。此外,印度认为其下一代战斗机如果选购美国货还存在一定的政治风险,因此在2011年正式回绝了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印度几乎挽救了T-50项目,就像“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重新盘活了俄罗斯航母工业一样。印度在2008年后为T-50投入的资金正好赶上全球金融危机重创俄罗斯经济的时候,其慷慨的注资终于成就了全球第二款重型五代机。

可在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后,印度又能得到什么?从其参与研发的程度来看,该项目很难对印度航空工业起到大的推动作用,214架(各种渠道传出的订购数字非常混乱,毕竟最终合作协议还没签)重型五代机的规模的确很可观,毕竟美国也只有180多架F-22,但这些飞机的性能却无法达到俄军自用型水平。

至于印方孜孜以求的提高本国航空工业水平,历史也许能给出答案。印度曾经花费85亿美元投入苏-30MKI国产化项目,但印度斯坦公司至今也只能组装该型机,几乎所有的零件皆从俄进口。非但如此,在本地组装一架苏-30MKI,比直接从俄进口整机还要多花1500万美元。

漫不经心的AMCA

FGFA并非印度目前唯一的五代机计划,与日本和韩国一样,印度也有一个“漫不经心”的国产五代机项目。印度航空发展局 (ADA)曾在2010年11月举行的年度航空大会上表示,ADA 正在向印度政府申请一笔20亿美元的投资,用来研发第五代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ADA局长兼作战飞机项目主管苏布拉曼雅姆向外界透露,这20亿美元将用于最初2架AMCA技术验证机和7架AMCA 原型机的研制,预计2017年首飞。此后ADA曾获得印度政府10亿卢比预研拨款,并公布了该型机的初步设计草图。

按照当时的设想,AMCA将用于替代印度空军现役的米格-29和幻影2000战斗机,填补LCA轻型战斗机和苏-30MKI重型战斗机间的空白,从而构成全世界空军中唯一的高中低三级搭档体系。印度方面宣称,AMCA是一种双发隐身战斗机,大量使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具备超声速巡航能力,其未来还可能发展出舰载型来取代米格-29K。

AMCA的正常起飞重量约为20吨,比米格-29的16.8吨重,轻于F-35的22.5吨。印度计划为AMCA装备两台印度自研的“卡维利”发动机,这是一款80千牛级的涡扇发动机,该级别的发动机很难让AMCA实现超声速巡航,且由于不具备推力矢量能力,AMCA的超机动性自然也无从谈起。

“卡维利”发动机项目于1986年启动,由印度燃气涡轮研究中心(GTRE)负责研制,研发在1989年全面铺开,当时预计投资8970万美元,到1997年交付使用。不过由于研制进展很不顺利,“卡维利”的核心机1995年才首次运转。原计划1999年装机试飞,2000年即可装备LCA“光辉”战斗机,但其之后在俄罗斯的高空试验失败,印度只得转向美国订购F-404来装备第一批生产型LCA。

2010年11月4日,在耗资4.54亿美元后,一台“卡维利”发动机在俄罗斯格罗莫夫试飞院的伊尔-76高空试验台上终于试车成功——当时这架伊尔-76的飞行高度为6000米,速度为0.6马赫,印度发动机从起飞到着陆连续运转了一个多小时,按照印度标准,三次这样的成功试验就可以容许“卡维利”单独装机了,但军方却迟迟没有批准为LCA配备此发动机。同一时期,印度从2006年开始和法国斯奈克玛公司合作,以“阵风”使用的M88-2发动机核心机为基础研发“卡维利”2型发动机,可斯奈克玛却坚持至少300台发动机的订货,不愿掏钱的印度只好暂时搁置了“卡维利”2项目。

亲法派与亲俄派

ADA的AMCA计划从未在印度空军正式立项,通过LCA的“光辉”实践,印度空军很明白独立研发AMCA不可能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因此,其早在2007年8月就启动了下一代中型战斗机MMRCA的招标工作。当法国“阵风”于2012年赢得MMRCA竞标时,AMCA几乎已销声匿迹。在决定投入巨资平行支撑两个新型战斗机发展计划后,印度已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AMCA项目,且AMCA和MMRCA定位重叠,再继续发展下去其实毫无意义。

然而,AMCA的退出却并不意味着另外两个项目就此“相安无事”。在预算吃紧的情况下,印度空军内部的“亲法派”和“亲俄派”不惜采用攻讦对手的方式争夺话语权。2013年,印度“阵风”战斗机采购案因双方在技术转让和价格上涨等问题上争执不下而停滞。“阵风”在印度空军的未来显然取决于印度政府是否能拿出更多的资金。“亲法派”没有其他办法,只好将与俄罗斯联合研制的FGFA作为攻击的靶子,以期把后者的部分资金转移到“阵风”项目上。

印空军的“亲俄派”也没闲着。早在印法两国草签“阵风”采购协议前1个月,就有来自印度议会国防常务委员会的一封信摆到了时任国防部长安东尼的案头,前者怀疑在MMRCA招标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某些官员可能收受了达索公司巨额贿赂。印度检察部门不敢怠慢,立即着手展开调查,MMRCA项目当时一度被明令暂停。不同意该采购案的一些印度空军官员趁机提出,根本没有必要花费巨额资金采购“阵风”,理由是印度已拥有“更先进”的苏-30MKI生产线,未来“其国产化率将达到90%”。

反对FGFA项目的合理论据其实并不多,受到批评的主要是飞机价格——FGFA单价肯定超过1亿美元。“亲俄派”则有充分理由驳斥对手:如要按最新技术标准购买“阵风”,最初计划购买的126架飞机总价将达到近200亿欧元。一架四代半水平的中型非隐身战斗机,竟然比第五代的隐身重型战斗机还要贵,这显然是印度军方无法接受的。更何况即便“阵风”项目彻底完蛋,印度还能通过进一步升级“幻影”2000和米格-29暂时填补缺口;可FGFA对于印度却是独一无二的,除俄罗斯外,不会再有第二个国家愿意向印度提供重型五代机。

“内斗”的最终结果是“阵风”最终订购量被压缩至36架,不到最初意向采购量的三分之一,而该笔合同的总金额却高达88亿美元,飞机单价超过2亿美元,即便这样据说还是从法方134亿美元的报价砍下来的。可以参考的是,法军自己采购“阵风”的单价只有不到7000万美元,我们也很难相信未来的FGFA单价会超过“阵风”。

抛开非理性因素,这笔“难以置信”的交易的确反映出印度空军急需“靠谱”好用的新型战斗机的急迫心态。印度媒体曾报道称,要应对周边,印度需要42至44个战斗机中队,每个中队16至18架战机。但目前印空军仅有33个战斗机中队,其中11个使用的是米格-21和米格-27这样过时飞机。而耗资逾35亿美元的63架米格-29和51架“幻影”-2000升级项目进展非常缓慢;此外,堆砌了俄罗斯航空工业过多试验性技术的苏-30MKI可靠性不佳,FGFA和AMCA又远水解不了近渴……

如此看来,尽管代价高昂,但采购“阵风”应对“燃眉之急”似乎的确是个合理选择。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