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47年前写过《印度对华战争》的西方记者,再对局势发表看法

澎湃见习记者 程千千
2017-08-08 14:21
来源:澎湃新闻
文化课 >
字号

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距今正好55年。这场短促而剧烈的战争不仅是当时的焦点,对当今的中印关系以至国际局势仍有深远影响。而回溯半个世纪前中印之间的这场激烈交锋,一本名为《印度对华战争》的书不可不读。这本书得到周恩来、基辛格和英国历史学家艾伦·泰勒的一致赞扬,这是一本关于中印边界争端和战争的权威之作,其作者是一位英国和澳大利亚籍记者。
《印度对华战争》的作者叫内维尔·马克斯韦尔,曾在1959年后长期担任《泰晤士报》驻南亚记者,亲历了印度对华战争的整个过程。1967年回国后,马克斯韦尔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有关中印边界历史和中印边境冲突等问题,并于1970年出版了这本在国际上享有权威地位的《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他也以记者身份成为中印关系史上的一个无法忽略的名字。

内维尔·马克斯韦尔

创作《印度对华战争》是马克斯韦尔传奇记者生涯的一部分,有意思的是,在时隔多年后,马克斯韦尔更是于2014年把被印度政府视为最高机密保存五十多年的《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传上了互联网,此举被媒体形容为“斯诺登风格”。今年7月15日,在印度侵入中国领土之际,《南华早报》刊登了马克斯韦尔的专栏文章,他在文中向世界发出警告:“这是印度对华战争的第二轮。”

1959年,内维尔·马克斯韦尔作为《泰晤士报》的南亚通讯员被派遣到新德里。最初,跟其他西方的新闻记者一样,他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印度一方,认定中国是“侵略者”,并在报道中贯彻了这一立场;然而,随着他对中印冲突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也逐渐看到了中国那一边的状况,这使他意识到了自己原有的偏见。

“我被自由主义与反共主义的意识形态蒙蔽了双眼,而这种偏见依然在今天很多记者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为美国的很多政策依然沿袭了冷战时期的思维。”他在2014年3月接受《南华早报》采访时回顾说。

1967年,马克斯韦尔在离开印度之前多次访问了过去负责处理这一争端的印度政界人士、官员、在军事上贯彻政府政策的军人,以进一步地探究中印争端真相。1967年他进入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高级研究员,并开始着手写作《印度对华战争》。1970年当著作发表时,他任职于牛津大学的英联邦研究所。

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序言中,马克斯韦尔回顾了创作该书的原因,他写到:“我曾经计划围绕一九六四年尼赫鲁的去世,写一本关于六十年代的印度的书。我开始重写中印争端的始末,就是想把它作为那本书的一个章节。当初,我把这项工作看成是对我过去随着这一争端的发展而写的成万字报道进行重新编排和加工的问题。可是,当我再次翻阅盈篇累椟的印度白皮书(其中记载着有关两国政府在外交辩论中所提出的论证),我认识到需要对问题作出更为全面、更为基本、更为深入的估价。”

于是,马克斯韦尔计划中的一个章节变成了一本权威历史著作。

《印度对华战争》

《印度对华战争》回顾了中印边界争端的历史演变和印度边境政策的形成过程;着重叙述了印度方面如何一步步走上同中国对撞的道路,并触发了边境战争,以及印军失败的全部过程和停火后印度局势的变化。马克斯韦尔在书中明确指出,战争是由印度一方挑起的。

书中有一章叫《北京的观点》,这一章是作者试图从中国人的观点来看这一场战争,马克斯韦尔在序言里说,“我认为这个尝试是需要的,因为人们一直是从印度的观点来观察整个争端的。而且,正如一位英国人在本世纪初评论另一位英国人时说的:‘要使从印度来的人相信中国的观点也值得考虑,那无疑是困难的。’”

《印度对华战争》发表后,马克斯韦尔得到了周恩来的亲自接见。周恩来通过翻译对他说:“马克斯韦尔先生,你的著作忠于真相,而中国受益于此。”在会见中,周恩来向马克斯韦尔敬酒,并告诉他基辛格也读了他的书,正是这本书让基辛格决定重新与中国人打交道。

而另一方面,马克斯韦尔也因此书一度被印度拒绝入境,直到近年才解禁。

《印度对华战争》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中印关系研究的权威著作。但马克斯韦尔并没有止步于此。他多年来不懈跟踪和观察中印关系的最新进展,并频繁撰文展现自己对中印关系的分析和理解。

2000年2月,马克斯韦尔在《南亚研究》上发表《中印边界争端反思》一文。他根据多年来的观察和不断增加的新史料进行分析后确认:印度制造了1962年边界争端。马克斯韦尔尖锐地指出,印度遭到“未受挑衅的侵略”是一种自我安慰的迷思,中印边界一直没有解决是尼赫鲁政策的结果。在文中,通过对中印边界争端的反思,他得出以下几项结论: 中印边界战争完全可以避免;在边界战争前及其后的几十年里没有能解决边界问题,责任在印度; 是印度的政策将一个在外交上僵持的争端推向战场。如果印度政府继续这种政策,还可能导致战争重演。

今年7月15日,马克斯维尔在《南华早报》的专栏文章重申了他对印度在1962年边境战争中的侵略者身份。他犀利地指出,印度方面一直维持着两个自欺欺人的幻觉。其一是“中国无端侵略”,而印度是无辜的受害者。他说:“尽管这一迷思早已在国际上被揭穿、证伪,但在印度,却在军方和政界高层酝酿出一种复仇的渴望。”而一个更严重的幻觉是,印度的领土范围是上千年来自然形成的。尼赫鲁总理曾在1954年称,印度以历史研究为依据单方面确定的边界,任何其他人都无权讨论。因此,尽管北京屡次要求进行边界谈判,但尼赫鲁拒不理睬,而他的继任者也都坚持这样的僵硬立场。不仅如此,所有接受过教育的印度人,都被灌输“中国占领印度领土”的虚假观念。这种国内氛围使边界争端很容易发展为危机。

2014年3月,马克斯韦尔将《亨德森·布鲁克斯报告》传到了网上。这份分析印度在1962年被中国击败原因的报告被印度政府保密50年之久。马克斯韦尔表示,他很早之前就看到了这个报告,一直等待它的解密。而他最后决定将报告上传供公众阅读,是因为印度拒绝公布这一报告。 马克斯韦尔说,他没有其他选择,因为他不愿给后人留下难题。

该报告公布后引起下载狂潮,但印度国内网络却屏蔽了这一报告。对此印度官方并没有给出任何解释。

面对日益紧张的中印边境局势,今年8月1日,现年91岁的马克斯韦尔在接受媒体采访中提醒,中国的对话大门早已打开,但印度一直不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解决对峙只能依靠和平方式磋商解决,而一旦局势恶化,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