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两周5次转场,被称“车轮子上的部队”

郝晓强 冯伟 高思峰/解放军报
2017-08-08 17:54
中国政库 >
字号

【难题会诊】

官兵常说,不怕驻训条件差,就怕挪窝太折腾。野外驻训不是“住训”,经常要组织机动转场,大到武器装备、小到锅碗瓢盆一样都不能少。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带这么多家伙什去“打仗”,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是“车轮子上的部队”,他们的一些做法对于破解“搬家难”颇有实效。

该营驻训期间进行夜间机动转移。  中国军网 图

【新闻故事】

“迅速转移,快!快!快!”夏夜的辽阔草原上,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将帐篷中熟睡的官兵惊醒,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营官兵迅速携带战斗装具、装载战备物资。

不多时,部队撤收完兵力兵器,便迅速消失在黑夜里。机动途中,王营长告诉笔者:“上级通报我们位置坐标暴露,如果不迅速组织转移,随时可能被‘敌机’摧毁。”

早晨5点,王营长带领部队抵达目的地,部队安营扎寨、炊事班埋锅做饭、雷达担负战备值班……这,已经是该营两周来第5次转移阵地。

“近年来野外驻训要求更严了,啥时机动、啥时战斗都不知道,再也不是一个阵地守几天,等着敌人撞枪口的时候了。”王营长感叹道,“驻训越来越贴近实战,频繁的转移导致搬家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去年驻训“搬家”,该营还差点因一把铁锹吃了败仗。当时,部队完成一场对空战斗后立即转移,可来到新阵地还没喘口气又遭遇“敌情”。由于“搬家”时走得太匆忙,物资器材稍稍一归拢就出发了,结果连把架设兵器的铁锹都苦寻不着,差点被“敌机”一锅端。

“地导营是‘车轮子上的部队’,走到哪打到哪,驻地就是阵地,‘坛坛罐罐’都捯饬不明白,还谈什么上战场?”总结讲评会上,王营长说得很实在,官兵都十分认可。随后,该营发动“大家想办法,人人出主意”,群策群力解决这个难题。

有战士入伍前在物流公司上班,提出的新办法最终被营里采纳——给物资运输车焊接上导轨,并根据物资器材研制出专用托盘,物资打包后沿着导轨推送上车,分门别类地放在货架上加以固定。

随后,该营技师也贡献了自己的新创意,他们研发出与之相配套的“装卸载智能定位装置”,通过给重要物资、兵器配件贴上条形码,利用信息系统录入信息,实现一键定位。

王营长向笔者介绍,现在通过“以车代库”的办法,对器材设备进行“箱包化”分类、集中存储、精确定位,大大缩短了物资装卸载时间。过去装一车物资,至少得一个排忙半小时,如今只需8名战士,用时还不到10分钟。

部队刚刚转移到新阵地,防空警报又一次响起,上级再次命令他们转移阵地,抗击某方向的来犯“敌机”。不多时,该营便完成了物资器材的撤收装载工作,在晨曦中列阵杀向几十公里外的预备阵地。

(原题为《两周5次“转场”是怎么做到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