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陈纳德与他的“飞虎队”往事

刘琰
2017-10-15 13:17
私家历史 >
字号

1941年12月20日上午,日本陆军独立第21航空中队的10架川崎九九式双发轻型轰炸机从越南河内基地升空,向着700公里外的中国昆明隆隆飞去。飞行员们将执行一次常规轰炸任务,尽管这看上去更像是一次空中观光——整个机群大摇大摆地进入云南领空,如入无人之境。

日本人甚至都懒得派几架战斗机护航,这似乎是毫无必要的。然而日军轰炸机编队即将飞临昆明上空时,飞行员惊恐地发现座舱外一副副死神的獠牙正迎面扑来,他们忽然明白,中国的天空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

没有制空权的日子:重庆大轰炸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缺乏足够机动兵力继续向中国内陆进击。华中和西北的崎岖地形阻碍了日本陆军展开机械化兵力;而长江中上游的狭窄航道也让日本海军舰艇难以深入。

面对这一僵局,日本调整战略方针,明确了“大本营之企图,在于确保占领地域,促进其安定,力求以坚实之长期为围攻态势压制残余抗日力量促使其衰亡”。同时,在军事上将能够突破山川阻隔、打击中国后方的空中进攻作为对华战争的主要战略手段。

抗战相持阶段形势

1938年12月2日,日军大本营下令对重庆实施“由空中入侵对敌军战略中枢加以攻击同时进行空中歼灭战”,拉开了“重庆大轰炸”的序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轰炸,第一次单独依靠空军实施的战争,也是一次取消了前线与后方、军人与平民界限的“无差别轰炸”。

1938年12月26日,由日本陆军航空队12架九七式轰炸机及10架伊式重轰炸机发动了对重庆的首次轰炸。1939年1月又进行了几次后续攻击。由于四川盆地多雾和浓云造成定位困难,日军初期的轰炸收效甚微。

三菱重工生产的九七式重轰炸机

1939年5月,日本海军航空队接手轰炸任务后,情况急转直下。5月3日-4日,日本海军轰炸机由汉口机场起飞,连续轰炸重庆市中心。日军在此次轰炸中大量使用新式武器——6式烧夷弹。

这种燃烧弹有两个型号:I型为铝热剂燃烧弹,引爆后释放出2000℃以上的高温;II型为凝固汽油弹,一经引爆,火油会四散飞溅,对重庆木质结构的房屋街道威胁极大。

两种燃烧弹的破坏效果

在日军的燃烧攻击下,重庆全城火光冲天。繁华街市化为废墟,6千多人伤亡,损毁建筑物近5千栋,约20万人无家可归;同时被炸的还有外国教会及英、法驻华使馆,连挂有卐旗的德国大使馆也未能幸免。1939年间,日本共发动1万4千多架次轰炸,造成近6万人伤亡。

满目疮痍的重庆

1940年,重庆大轰炸进入最为残酷的阶段。当年5月,侵华日军达成了《陆海军中央协定》,由陆、海军联合实施空中作战,同时对重庆和成都进行猛烈轰炸,配合陆军进攻宜昌,彻底粉碎中国的抵抗意志。

行动代号为“101号作战”,由海军中国舰队参谋长井上成美中将等三人联合指挥。井上成美对“101号作战”寄予厚望,期冀借此一役像当年对马海战一样“决定日本的命运”。为此,日军集结陆军第3飞行集团,海军第1、第2联合航空队大部兵力,总计投入297架作战飞机,发动了侵华战争开始以来最大规模的空中作战。

“101号作战”于1940年5月18日夜间开始。主要攻势集中在1940年7月28日至8月31日。其中8月19日的轰炸尤为惨烈,日本海军投入超过140架轰炸机,重庆2千多户民居被毁,半壁山城几近夷平!到9月4日作战结束之时,日军共出动飞机2023架次,投弹1405吨。

半个重庆成为废墟

进入1941年,为了在中国战场尽快脱身,日军在7-8月又调集180架飞机发动最后一次大规模空袭,代号“102号作战”。在日军的猖狂进攻下,中国空军派不出1架飞机升空迎敌,重庆的防空体系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所幸日美关系急剧恶化,日本海军航空战力大部被调往太平洋准备与西方开战,轰炸任务转交陆军接手,后者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空袭。在劫后的废墟之上,中国人屹立不倒,坚持抗战,期盼转机的来临!

力挽危局:美国志愿航空队建立

当日军对中国后方城市进行狂轰滥炸之时,中国空军表现得很无奈。在中国战场,日军拥有强大的航空战力,陆军有4个飞行集团加2个战队;海军有7个航空队,作战飞机维持在600-800架。

中国空军由于抗战初期的巨大损耗,无论人机都难以及时补充。到1939年底,中国空军飞机总数仅170架。由于实力过于薄弱,中国空军无力与日军正面对抗,只能采取被动应战或偷袭机场的方式进行作战。

在装备方面,中国空军使用美制霍克-3型战斗机和苏制伊-15、伊-16战斗机,性能与日军九五、九六式战斗机大致相当。然而,1940年7月在“101号作战”中,日军投入了最先进的“零”式战斗机,成为中国空军的致命煞星。

“零”式战斗机

在9月13日空袭重庆的战斗中,13架“零”式与30架中国战机交战,结果中方27架战机被击落,几乎全军覆灭。到1940年底,中国空军竟然仅剩65架战机可用!

中国空军老旧的霍克-3型与零式的悲壮战斗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苏联为应付苏德战争单方面与日本媾和并撤走援华航空队,同时取消对中国的军火出口。中国空军失去了主要战机来源而陷入难以为继的地步。

焦头烂额的国民政府转而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援助上。美国在抗战初期对中日战争持观望态度,但随着日本军事扩张的加剧,西方在亚太地区的国际秩序和传统利益已经遭受严重威胁。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中美两国开始逐步接近。

1941年5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经过谈判,中国将获得先进的P-40型驱逐机100架,P-43型战斗机125架,轰炸机66架,运输机35架,并由美国帮助训练中国飞行员。

1940年10月至1941年7月间,蒋介石委托美国退役空军上尉克莱尔·李·陈纳德组建在华美国志愿航空队。陈纳德秉性耿直,忠诚可靠,从抗战爆发时就以顾问身份参与制定中国空军的作战计划,并负责中国空中力量的建设和训练。

陈纳德

在陈纳德的努力下,罗斯福非公开批准了允许美军预备役军官和各军种航空部队退役人员来华参加美国志愿航空队。陈纳德从中招募了112名美国飞行员和机械师。国民政府随即委任这批人马组成中国空军美国志愿航空队,由陈纳德担任指挥官兼大队长。

美国志愿航空队下辖三个中队,配备P-40B型驱逐机100架,P-40E型25架。其任务是配合中国空军保卫云南领空,为滇缅路运输提供空中掩护。飞行队组成后在云南开始训练。飞行员们在P-40飞机头部画上独特的鲨鱼头涂装,用以在战斗中威吓日本人。

陈纳德为中国空军做了三件大事:

一、新的空战理论与战术的运用。陈纳德认为当时流行的“缠斗”战术——即在混战中以单机挑战一架日本飞机无异于自杀。他结合P-40飞机的优缺点,发明了新的进攻战术:飞行员两机一组投入战斗,俯冲、射击、拉起飞机退出战斗,接着尽可能再投入另一次的俯冲战斗。

二、防空系统的建立。在陈纳德的指导下,中国在华南、华东先后建立了防空警报网。各省市铺设长途电话联络网,成立了205个防空监视队,建立了1445个监视哨和104个独立监视哨。这样,无论日本飞机在哪里出现,中国空军很快就会得知其准确位置,提前升空迎战。

抗战时期中国军人打电话与各防空洞的前哨联络

三、大量飞机场的修建。中国民众被动员起来,在荒山野岭修建了大量新机场供中国空军使用。众多的机场为中国空军提供了极大便利,也是出奇制胜的可靠保证。中国空军能隐蔽地从新建机场起飞,在敌机毫无察觉的情况发起突袭,然后又降落到另一个机场去补充燃料弹药,并再次升空投入新的战斗。

中国民众用简陋的工具为中美空军开辟机场

飞虎队重夺制空权

志愿航空队的首战颇具戏剧性。1941年12月20日上午9时45分,陈纳德接到防空预警网报告:“10架日本轰炸机于9点30分从越南上空进入云南。”中国空军前敌总司令部电讯监察台,侦测到日本21航空中队10架九九式双发轻轰炸机在毫无护卫的情况下直飞昆明。

川崎重工生产的九九式轻轰炸机

志愿航空队24架P-40B战斗机紧急升空拦截,在昆明上空展开激战。日军猝不及防,仓皇弃弹逃跑。志愿航空队乘胜追击。这批倒霉的日机全部中弹,在逃跑途中有9架飞机坠毁或迫降,只有1架返回河内机场。而志愿航空队仅有一人一机因为耗尽燃料迫降在稻田里受轻伤。

这是日本空军两年多来在中国战场首次遭到严厉打击,9:0的空战胜利让日军心有余悸,1942年一整年,日军都不敢对中国西南地区发起轰炸。

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开。因为P-40机头画有鲨鱼,昆明市民大多从未见过鲨鱼,因而将其称作“飞老虎”。中国报纸遂采用“空中飞老虎”来形容美国航空志愿队。航空队的中国翻译将其译为“Flying Tiger”,陈纳德和队员们也觉得很好,于是将航空队命名为“飞虎队”。

消息传到美国,米老鼠之父华尔特·迪士尼亲自操刀,根据“Flying Tigers”设计出“飞虎队”的著名徽标:一只张着翅膀的老虎跃起扑向目标,虎尾高高竖起,与身体共同构成了象征胜利的V形图案。

谁能想到,这只飞虎和米老鼠拥有相同血统

从1941年12月至1942年2月,“飞虎队”与日本空军在缅甸首都仰光上空交战,由于运用了新的战术,“飞虎队”共击落日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

与此同时,美国更多高性能战机正在源源不断运到中国战场。到1942年5月,运抵中国的飞机为290架,包括B-25,P-38等当时最先进的战机。1943年3月,罗斯福决定将“飞虎队”扩编为第14航空队,实力逐渐扩充至500架飞机。

而日本空军的情形则每况愈下,昔日的王牌“零”式已经不是美军新战机的对手;无论在空中还是在地面,日军飞机都难逃被攻击的厄运。中美空军蔑称日本的轰炸机编队为打火机编队、棺材桶编队。而日本空军却非常惧怕灵活善战的美制夜间战斗机P-61,称其为黑寡妇、夜魔王。

日本人不得不承认:“1943年从敌我较量的过程来看,败局已定,空中优势逐渐转向敌方”。

1943年常德会战中,中美空军对日军进行了沉重打击,逐步夺回了制空权

1942年7月到1945年5月底,仅陈纳德指挥的航空队就在中国击毁日机641架。日本在华航空力量遭到了歼灭性打击。中美联合空军终于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让日军胆寒的“黑寡妇”,火力强大的美军P-61B夜间战斗机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1945年3月9日,美国陆军第20航空队出动334架B-29轰炸机,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执行代号“火牛”的空袭行动,使用凝固汽油弹对东京进行持续2小时的地毯式轰炸。

B-29每架携带6-8吨燃烧弹,此次轰炸共投下超过2千吨燃烧弹。东京四分之一市区被夷为平地,轰炸计划中的22个工业目标被全部摧毁,267,000多幢建筑付之一炬, 83,000余人被烧死,10万人被烧成重伤,上百万人无家可归,大火之后的清理工作进行了25天。

反映东京大轰炸的画作,B-29如雨点般播撒地狱之火

轰炸亲历者、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沉痛地写道:“6年之后,飞到日本上空的是成群的B-29。以比重庆轰炸有过之无不及的惨烈程度,点燃了日本所有重要城市。继之而来的是两颗原子弹。我4岁时的童年记忆,就是拉着父亲的手,在燃烧弹的火雨中四处奔逃。”

这种被称为“燃烧攻击”的残酷战术,正是井上成美等人轰炸重庆时的发明。讽刺的是,日军在重庆的燃烧攻击并未达到预期目的。陆海军勾心斗角,很难集中数量可观的轰炸机在一次空袭行动中全部使用燃烧弹进行饱和打击。但是,这种战术却被陈纳德记录在了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

美国对东京进行的毁灭性空袭,自然借鉴了陈纳德提供的“日本经验”,用美国可怖的战争实力,百倍奉还给了日本人。日本军国主义自空中而降的毁灭,正源于中美空军为夺取制空权而作出的奋战、牺牲和胜利。他们的不世功勋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冷热军事史”,澎湃新闻经授权转载。

    校对:徐亦嘉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