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孤独的艺术:在时代缝隙中挣扎生存的腾冲皮影戏

2017-08-10 14: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一块白布就是舞台,尺把长的小人就是演员。灯光穿过皮影,人物、花草、楼宇,在画布的另一端映出栩栩如生的世间百态。

皮影戏,曾承载了时代的变迁。而腾冲皮影戏,更是被誉为云南四宝之一的文化精粹。
腾冲皮影戏,当地又称“皮人戏”、“灯影子”,明洪武年间从湖广、四川一带传入,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200多年。
腾冲皮影戏几乎集中了剪纸、窗花、门画、工艺美术、雕刻等所有的中国造型艺术和地方戏、相声、口技等传统表演艺术。
在民国初年至抗战前期,腾冲皮影表演极为兴盛,名噪一时的皮影戏班子最多时曾达80多个。
在电视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们的“手工电影”,叫它“土电影”。
刘永周今年已经74岁了,以他命名的皮影班子如今成了为数不多还“活”着的皮影戏。

腾冲固东刘家寨的皮影远近闻名,刘永周十一二岁就开始学习制作、表演皮影传承至今。刘永周老人说,他的父亲曾经制作的上千个现代皮影,在文革后期被烧毁,仅有他藏在祖母的棺材里的几十个得以保存下来。

之后他一度停止了皮影戏的制作、表演。改革开放后,为留住这一民间艺术瑰宝,腾冲有关部门开始积极的抢救工作。

如今,能好好坐下来看场皮影戏的人越来越少,刘家寨的皮影戏越来越显得孤独和无助。

以刘永周儿子为代表的第五代,和其孙子为代表的第六代为挽救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将皮影靠子开发成工艺品销售,并让皮影戏走进校园。

卖靠子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皮影戏一旦失去“表演”功能,就仅仅是一张干巴巴的“皮”。刘永周说。
如今,在高黎贡山旅游城内,有"刘永周皮影馆",除了表演,也可以感受一下皮影的制作。

刘家寨也在建设皮影纪念馆修缮古戏台。

腾冲,不仅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更值得探寻的是这样悄然在时代的缝隙中挣扎生存的人文艺术。

转自:《拾云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