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内蒙古辉煌七十年系列报道 为事业发展打牢“地基”

2017-08-11 16: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标题】内蒙古辉煌七十年系列报道之气象业务建设篇 为事业发展打牢“地基”

  中国气象报记者 薛志华 陈悦 通讯员 康永志 李忠 吴学宾

  从上世纪40年代仅有几个测候所起步,到地基、空基、天基相结合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建立,实现全天候无缝隙运转;从无线莫尔斯通信,到三级宽带广域网络支撑,数据计算能力提升2300万倍;从传统的观云识天、手工天气绘图,到数值预报模式应用和精细化格点预报,内蒙古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稳扎稳打,为日新月异的事业发展打下牢固“地基”。

  构建综合观测“脊梁”

  综合观测是现代气象业务的基础,是气象事业坚实的“脊梁”。占中国陆地面积约八分之一的内蒙古拥有森林、草原、荒漠、沙漠等多种自然带类型,使得综合观测这项基础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截至目前,内蒙古已建成国家基准气候站21个,国家基本气象站29个,国家一般气象站69个,各类区域自动气象站1947个。其中天气雷达总数达16部,监测覆盖率达70%以上;39个闪电定位仪组成的雷电自动观测网覆盖自治区大部地区。内蒙古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生态与农业气象观测网,149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基本覆盖重点粮食生产区和生态脆弱区。

  内蒙古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邢金熠介绍,“在自治区成立之前,测候所数量少、工作不连贯等原因导致观测资料混乱。”自治区成立后,短短十年内,全区气象观测站数量已达99个,初步建成了气象通信网络。改革开放后,内蒙古气象综合观测日新月异,到2017年,卫星遥感对地观测系统实现多领域应用,以地基、空基和天基自动探测网为骨干的现代观测体系已基本建立。

  练就精准预报“火眼”

  气象预报是气象业务的核心。如今,内蒙古现代气象预测预报业务体系已基本形成,区域数值预报能力明显提高。气象预报精细到乡镇,天气过程预测延伸至30天,重点区域数值模式产品空间分辨率达到3公里。

  目前,全区暴雨、雷电和冰雹等突发性灾害天气预警提前量达到35分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也居全国前列。

  为提高气象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内蒙古气象部门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化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MICAPS)等预报预警平台本地化运行,建立了小时-天-旬-月-季无缝隙预报预测业务流程,开展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和逐旬滚动延伸期预报业务;建立内蒙古初终霜冻日期客观预测模型,与华北区域气象中心联合开展数值模式试验,将成果应用于业务。

  不断提升的预报预测能力,让气象部门在公共服务和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越发凸显,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也持续提升。内蒙古气象局局长党志成表示,将以科技为引领,不断提高气象预报业务水平。

  强健科技人才“臂膀”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关键在科技,根本在人才。“内蒙古气象部门把科技和人才作为强业之本,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党志成说。

  据统计,全区气象部门目前有副研级高工406人,硕士和博士共355人,分别在全国省级气象部门排名第一、第二;大气科学类专业背景人员1841人,比例达59%。

  这样强大的人才储备,得益于自治区气象部门引进高层次专家,培养首席专家、旗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并大力实施“草原英才”“骨干人才”“整体素质提升”三项计划,开创了符合当地实情的人才引进模式。

  “我们组建了沙尘暴、暴雨研究等10个创新团队,实施8大科研计划,立项872项。”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副局长乌兰巴特尔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投入应用,科技贡献率达到61%。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责任编辑:小雨

七天天气预报看这里!!!-----链接地址:http://3g.zgqxb.com.cn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