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碧血长空丨国民政府被迫海外求援,“飞虎”上演传奇逆袭①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顾剑
2017-08-13 13:0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编者按】

值此纪念“八·一三”事变之际,澎湃防务推出“碧血长空”系列第二篇长文。

正如首篇《碧血长空丨零式战机秘密来华,“魔鬼”肆虐中国天空》所述,日本新锐“零式”战机来华,一时间将孱弱的中国空军近乎逼入绝境,而此前所能倚重的唯一外援——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也因纳粹德国的威胁撤出中国。

危急存亡之际,国民政府敏锐捕捉到国际政治形势的新变化,将目光投向大洋的彼岸。于是,在抗战史、乃至中美关系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一笔的飞虎队应运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演绎,这支队伍如今已带有相当的传奇色彩。那么,真实的飞虎队如何而来?他们如何挽大厦于将倾?他们的战史中,又有哪些经文艺渲染的浮夸?

抗战初期中国空军的外籍战士

外籍志愿人员介入中国抗日空战,比一般人想象的要早得多。早在1932年的日军入侵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中,中国空军的美籍教官罗伯特·肖特就因对日方肆意杀伤中国平民感到愤怒,在1932年2月19日和2月22日连续驾机升空,驱逐、击伤日机2架,并在2月22日的交火中牺牲。罗伯特·肖特是第一位为中国人民抗日事业献身的外籍烈士。

罗伯特·肖特,1904-1932,美国华盛顿州人,1932年牺牲于苏州上空。现苏州有肖特义士纪念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国民政府远未完成战争准备。航空工业上没有自制飞机的能力,空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未跟上时代步伐,飞行员的数量也不能满足战时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国民政府把争取外援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苏联成为抗战中第一个大规模援华的国家。1937年8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互不侵犯条约》,随后斯大林同意向中国提供飞机并派出援华志愿航空队。从1938年起,苏联飞机和苏联飞行员成为抗日空战的主力。至1941年初,苏方出售给中国共1235架飞机,先后有2000多人来华轮换作战,其中200多人血洒中国天空。但到1941年,纳粹德国入侵的威胁愈发明显,为了其自身安全,苏联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承认伪“满洲国”并停止援华。至当年年底,在华的苏联军事人员基本撤尽。

此外,在中国上空,还曾有一支由法、美、德、荷等国飞行员组成的空军第14队参与对日作战。该队于1937年10月在汉口正式编成,共有外籍飞行员9名,其中法国人4名,美国人3名,德国人1名,荷兰人1名,队长为美国人文斯•舒米德,装备各型轰炸机19架,参与了数次作战行动。1938年3月该队因战效不佳解散。1938年6月,中国驻法大使馆秘密召募的法籍飞行员7人和机械师8人来到中国。中国空军当局以此为核心,加上从第14队挑选留用的2名法籍飞行员,在昆明组成空军第41队,装备有战斗机6架。但该队未经历过实战,于10月撒销番号,人员全部解聘。

陈纳德其人

当然,相比于苏联援华的历史,中国人最熟知的外国援华空军力量,还属“飞虎队”。

飞虎队的创立者克莱尔·李·陈纳德于1893年9月6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康莫斯镇。1917年,他应征入伍,1919年成为美国陆军航空兵飞行员,正式开始了飞行生涯。由于超群的飞行技艺,1923年他被任命为驻夏威夷第19战斗机中队指挥官。1929年,陈纳德进入陆军航空兵战术学校学习,1931年毕业后被派往麦斯威尔基地担任战斗机教官。

陈纳德醉心于战斗机空战战术的研究,在1933年出版了《驱逐航空论》(Pursuit Aviation),反对当时流行的“战斗机无用论”。他认为,战斗机通过机动性优势,再加上编队战术、集中火力,完全能够成功拦截轰炸机;并主张运用预先侦察和警报手段,建立对敌轰炸机编队的警报网。由于当时“重型轰炸机制胜”的理论相当流行,故陈纳德的观点不仅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引发了上级对他的反感。1937年4月30日,陈纳德上尉不得不从美军退役,时年44岁。

1937年6月,在美国陆航失去了发展机会的陈纳德接受邀请来到中国,面见了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然后受聘于航空委员会担任顾问。七七事变后,陈纳德主动表示愿意与中国共同战斗对抗日本,其态度给蒋介石留下了突出的印象和好感。陈纳德一方面帮助训练中国飞行员,建立有效的城市防空警报网,一方面收集日本航空兵的战斗情报,分析其作战特点,并慢慢摸索出克敌制胜的方法。陈纳德在华工作4年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为其日后出任飞虎队指挥官打下了基础。

克莱尔·李·陈纳德,1893-1958。有中文资料说陈纳德曾在中国上空击落了40余架日机,但其实陈纳德来华时已经44岁,身体已不允许他做战斗级别的飞行了。

国民政府对美求援

1940年,日本与德、意法西斯订立军事同盟,出兵夺取法国维希政府控制的越南,为南进做准备。中国驻美大使胡适向美政府发出警告,促其了解中、美两国在太平洋上的共同利害关系,希望美国政府在军事上和经济上迅速援华。同年10月18日,蒋介石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催促美机及志愿人员早日来华。11月,航空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周至柔和陈纳德赴美,与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一道,与美国政府就援助事宜进行交涉。

由于日本的扩张已严重影响了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因此美国国内虽有“孤立主义”的影响,但不少美国高官如罗斯福总统,都对援华持积极态度。12月4日,美国远东事务司司长汉密尔顿和政治顾问赫思贝克,与胡适和宋子文会谈,表示美国正在制订支持和扩大对华军事援助的计划,其内容包括提供飞机和飞行员,并声称美国政府不再阻挠志愿人员受雇于中国。12月23日,美国财政部、陆军部、海军部及国防部就援华的具体方案召开会议。在机型上,一开始中方提出需要B-17重型轰炸机,以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但这一不切实际的方案因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反对遭到否决。最后,美方决定将原拟交给英国而尚未运交的100架P-40型战斗机转售给中国。1941年3月11日,罗斯福总统在美参众两院通过的《租借法案》上签字。同年5月6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国为有资格获得“租借、援助”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美国招募志愿飞行员的工作也在加紧推进。具体工作则全权委托一个以前曾向中国推销战斗机的商人威廉·波利开设的中央飞机制造公司进行。

威廉·波利,1896-1977。他在飞虎队人员招募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后于1946年出任美国驻秘鲁大使。

美国志愿者的招募

1941年4月,经罗斯福总统同意,中央飞机制造公司开始在美军中招募志愿前往中国作战的人员,方法是:让志愿者先从美军退役,并和中央飞机制造公司签署一份前往中国、时效为期1年的合约;合约解除后,这类人员可以再回到自己原来的军种服役并维持原军阶。合同要求志愿人员“制造、修理和操作飞机”,每人每月工资:中队长750美元,分队长675美元,飞行员600美元,地勤人员300美元。这个待遇是当时美军现役军人的3-5倍,对当时饱受经济大萧条之苦的美军官兵而言颇具吸引力。

由于当时援华的机型已定为P-40,因此中方原意是主要招募有P-40驾驶经验的人员,但对为了备战而正在扩编的美军而言,飞行老手是宝贵资产,自然不可能让中央飞机制造公司予取予求地撬走人才。最终,中央飞机制造公司只聘用到12名飞过P-40的飞行员,剩下的多是没有战斗机驾驶经验的轰炸机、巡逻机飞行员;更有飞行员被告知,没飞过战斗机没有关系,到中国是去打没有武装的日本运输机!

最后,中央飞机制造公司在美国招聘了99名飞行员(另有1人未能成行),其中59人是海军出身,7人来自海军陆战队,33人来自陆军;以及186名地勤人员。一切准备就绪后,志愿者们从美国各地聚集到旧金山,分七批出发,于1941年7月末至11月末陆续抵达缅甸仰光。

“飞虎队”的组建

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缩写为AVG,官方名称为中国空军第1美国志愿大队)在緬甸正式成立,由陈纳德出任指挥官,在指挥体系上直属于中国政府军事委员会。

志愿队装备的飞机是100架美制P-40B(但在运输途中损耗了1架),该机翼展11.37米,全长9.66米,翼面积21.92平方米,正常起飞重量3424千克,在4600米髙度的最大速度为每小时555公里,航程1300公里,装备有2挺12.7毫米机枪、4挺7.7毫米机枪。该机和当时最先进的德制BF-109、英制“喷火”式战斗机比较,性能上缺乏特色,但总体十分均衡,机体坚固、火力强大,不失为优秀的机种,比中国空军装备的伊-16等苏制飞机更符合现代空战的理念。

志愿大队下辖3个中队,第1中队由美国陆军和海军人员共同组成,第2中队人员基本来自海军,第3中队则是陆军人员的天下。大队的参谋人员中既有原来陈纳德的老部下,也有中方派出的人员,戴笠的军统局也安插了特工。志愿队的飞机机翼上有中国空军的青天白日机徽,在机头下方两侧则画着张开血盆大口、两列尖齿的鲨鱼嘴。第1、第2、第3中队分别在机身后半部涂刷白、蓝、红色识别带。1942年3月后,志愿队采用“带翼的小虎”作为队徽,故抗战期间,中国军民称其为“飞虎队”。

正是飞虎队,让大张的鲨鱼嘴成了P-40的典型形象。

飞虎队的队徽:带翼的小老虎。

飞虎队的训练基地主要在仰光以北同古的凯道机场。和传说中的故事不同,志愿队队员中,“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战斗机老手是极少数,绝大多数人只有基础的飞行水平,须接受严格训练才能具备和战斗力强劲的日本飞行员较量的能力。好在陈纳德熟谙空战理论和训练方法,在他的指导下,飞虎队队员的飞行技艺在短时间内有了很大提高。在战术上,陈纳德提倡运用P-40的速度优势,不和敏捷的日本飞机做纠缠,在空中实施“一击脱离”的战术;反对飞行员的个人英雄主义,非常强调团队作战。由于进行编队空战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飞虎队飞行员因受训时间有限,实际上大多未能掌握相关技巧,但是飞虎队的战术仍然打上了陈纳德个人的深刻烙印。

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正式对日宣战。当时(12月2日的统计),飞虎队拥有62架可以投入战斗的战斗机(有些飞机在训练中损毁,有的武备不全),排除训练事故丧生、以及出于各种原因选择中途退出者,共有82名可用飞行员——飞虎队就以如此微弱的力量和一群新手飞行员投入了实战。

(未完待续)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