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企在印度“招人难”,我驻印大使:中印民间交往存“赤字”

澎湃新闻记者 薛雍乐 实习生 沈馨妍
2017-08-14 19:52
来源:澎湃新闻
唐人街 >
字号

在印度的中国企业最担心什么?8月13日,香港《南华早报》刊登驻印度的一名企业家兼自由撰稿人文章称,与外交关系相比,投资印度的中国企业正面临着更迫近的挑战:缺人才。

为寻找中国厨师展开激烈争夺

文章称,近来,两家位于印度南部城市、被称为“亚洲硅谷”的班加罗尔的中国手机企业为了寻找中国厨师,展开了激烈争夺。

对厨师岗位的要求包括:已在印度居住了几年,并且可以说简单的英文。英语能力会使他很受欢迎,因为他可以独立经营一间厨房。

这种情况只是中国企业在印度普遍面临的问题中的一个例子。当业务在当地扩张时,熟知两国情况的人才却非常有限。

例如,在印度很难找到中国的厨师。大多数想出国工作的厨师会更想去美国或欧洲,很少有人愿意在印度工作,即使公司开出比国内高出一倍的薪水。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印度设立分支机构,当地对中国厨师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目前,对于班加罗尔的中国公司来说,公司内部的中国厨师被认为是一大资产,并且也成为公司吸引和留住中国员工的一大亮点。

这位名为胡建龙(音译)的文章作者在6月参观了班加罗尔郊区的一个建筑工地。一家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正在建设一座50层高的公寓楼,据说将成为该市最高的住宅楼。一名姓熊的27岁工地经理带他参观了这个工程,而这位高管的本地知识和专业精神让其印象深刻。

胡建龙称,熊经理毕业于印度的海德拉巴大学,已经在印度居住了八年,是任何一家期望在印度扩展业务的中国公司急需的人才。他在中国长大,在印度接受过教育,在年轻时找到了一份高管的工作。雇主正依赖他的本地知识,来克服在印度扩展业务中的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

但这类人才的短缺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很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过去十年来中国赴印度的留学生人数大幅度减少,而这也使得能够了解印度当地情况的中国青年非常稀缺。

熊经理告诉胡建华,2008年他就读于海德拉巴大学时,该校大约有200名中国学生,但现在则降到了不到20人。

中印民间交往存在留学生“赤字”

在盘古智库获得中国驻印度大使馆公使刘劲松授权刊发的一篇演讲中,刘劲松表示,中国与印度存在沟通上的“赤字”。

在今年4月于尼赫鲁大学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刘劲松表示:“印度朋友常讲印度对华贸易赤字,实际上双方还有一些赤字,印度在华记者的赤字、中国在印金融机构和留学生的赤字。”刘劲松说,“中国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都有数万、数十万留学生,而在印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不足3000,在华印度留学生则有近3万。我总觉得,交流的赤字,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想办法去解决,否则,它会演变并加剧信任赤字。”

据印度驻中国大使馆网站,2014-2015学年,共有12998名印度留学生在中国院校就读。同年,在印度院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数量约为2000 名。

值得注意的是,有更多韩国学生正前往印度学习,而他们也在学习中文,许多人去了德里最顶尖的尼赫鲁大学。因为他们想要一举两得:通过在印度学习中文来深入了解两个正发生巨变的国家。

胡建华表示,中印两国间在十年前的贸易和投资流动较少,可能阻碍了中国年轻人将目光投向印度。熊经理还记得,早年他在印度时申请暑假实习,但很少有中国公司在印度发展,100名中国学生可能会同时申请同一个岗位,尽管只能领到微薄的薪水。

但这种情况正在迅速变化。中国现在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正在急于向印度投资:在2011年,中国是印度的第35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但2016年中国上升到了第17位。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