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多边开发机构可成为“一带一路”中撬动资金的催化剂

郭凯/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 澎湃新闻记者 邵媛媛 整理
2017-08-15 16: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开发性金融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解决资金融通问题的重要方式。视觉中国 资料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解决全球问题的倡议,所谓倡议并不是国家意志主导,而是需要多边合作。开发性金融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解决资金融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这两个一组合就是多边开发机构。”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副司长郭凯在首届中国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做出以上表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新格局中,郭凯指出多边开发机构至少有四点作用:成为国家间的政策沟通平台、提供国家合作的知识能力经验学习、撬动资金的催化剂和帮助沿线国家能力培训。

郭凯表示,各地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都有不确定性。如果要在宏观层面控制、改善这些商业环境,具有专业特长的多边机构更能通过措施保持沿线国家宏观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改善其微观环境。同时,通过多边机构的沟通往往比双边方式更具有全面性和合法性,更符合全球惯例。

“但如果中国给一些国家提建议的话,好像是我们在教育别人,显得我们很傲慢。” 郭凯指出。

借助多边开发机构发挥杠杆作用以撬动资金可以说是一个中国的成功创新。

2013年,中国与和世界银行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成立了一个联合投资基金(IFC),中国用3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投资新兴市场,有丰富运作经验的国际金融公司做项目的遴选、运作和投资工作。这是世行所做的第一单。在今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中,多数国家表示将进行尝试此模式。

郭凯说:“在政治上也比较容易接受,使中国资金进入其他国家相对简单。中国有时候投一些项目,反而有些国家会有警惕。而且项目是IFC选的,相对来说风险也比较可控,回报率也比较好,最后变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多边开发机构和中国自己的开发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

郭凯指出,国家自己的金融开发机构是服务自己国家战略的,可以很精准、有效、迅速地实施国家战略。而多边开发机构,不管是哪国主导建立的多边开发机构还是加入的多边开发机构,它都不能直接用这些机构来实施其国家的意志。多边机构的独特性表现在它可以制定规则,有全球的合法性,可以用来维持秩序和分散风险。郭凯表示,国家的开发机构和多边开发机构分工明确,是一个高度互补的关系。

以下是郭凯的现场演讲内容整理:

我从四个方面谈一下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多边开发机构合作新格局的看法。

第一,“一带一路”这个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正在成为全球多边合作的一面旗帜。

先纠正一点,中国政府从来都没有说“一带一路”是一个战略,从来都是说“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个倡议,不是个战略,战略是国家主导的一个东西,倡议是提出来希望大家一起来做的事情。“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秋天习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提出来的,2015年6月份中国发布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叫做《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然后是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

在这四年过程中,“一带一路”已经开始由中国提出来的一个外界不太理解、比较好奇的倡议和建议,变成了新形势下全球多边合作的新的旗帜。这里面的原因特别特别多,我想说两点:第一,中国在做“一带一路”的方式上,是比较有中国特色的,我们充分体现多边主义的精神。第一是共商、共享、共建,大家商量着一起做这件事情,而不是说把意志强加于人,把做法强加于人。同时互利共赢,以及强调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这样的提法和做法,使得“一带一路”国家慢慢了解了这个倡议,他们觉得中国是以多边合作的方式,也意识到中国提出了解决世界问题的一个中国方案。

从另外一个方面讲,过去几年全球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英国退欧公投,特朗普总统当选,逆全球化浪潮,很多发达国家、政治主张已经从强调多边合作,强调融合,变成强调公平,强调保护,从多边开始走向双边,这是一个潮流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突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多边性、开放性、包容性、合作性,所以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我们见到很多的外宾,他们回答为什么来参加这个论坛,答案几乎都是一样的,他们说现在谈全球合作,除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桌面上的倡议没有别的了。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一带一路”是非常多边的,中国是想提出一个解决全球问题的倡议。

第二点,开发性金融是“一带一路”倡议中解决资金融通问题的重要方式。

首先,“一带一路”倡议需要很多资金,不管是设施连通还是贸易畅通,这些项目都需要钱,钱从哪里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全球不是缺资金,全球有数万亿数十万亿的资产趴在非常低回报甚至负回报率的资产上,所以说缺资金是比较不现实的。但是我们缺的是什么资金呢?缺优惠的资金。

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项目都有一些特点,使得完全市场化的资金很难满足他们的需要,这些国家风险高,资金要求大,回报率低,期限长,有些项目还是战略性的项目,这些国家和项目特点使过去的解决方案不能完全适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要。

第三,开发银行走出了中国的一条开发性金融支持国家战略的独特模式,这个模式也许是可以复制和推广的。

第四,过去别的国家和机构以及多边机构,在做减让式资金(编者注:包括利率、期限、宽限期等方面条件的减让,优惠贷款即是其中的一种)时,失败案例比较多,纯财政的钱反而有时候不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因为有很大的道德风险和它不讲究回报,可能投的项目就属于面子工程,最后钱收回不来。还有“一带一路”项目需要钱,沿线国家可能无法承担特别高的财务成本,回报率不会太高。开发性资金介于减让性资金和商业资金之间的模式,不需要财政的支持,回报率要求不是特别高,而且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不追求一时一刻一季度的回报,所有这些特点合在一起,和“一带一路”项目的需要有很大的契合性。这也是人民银行周行长特别强调的开发性金融,支持开发性金融在“一带一路”中广泛使用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一带一路”是多边的倡议,开发性金融很重要,这两个一组合就是多边开发机构。主要涉及的开发性机构可能就是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和金砖银行,还有一个机构它不是开发机构,但很重要,就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这些多边机构至少有四点作用:

1、这些机构是政策沟通的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非常关键。因为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国家风险、政策风险有时候往往大于具体项目风险,很可能宏观政策不对,或者政策的摆动,或者出现国际收支问题,就使得整个国家都出现问题。各地的政策环境、营商环境都有不确定性。所以如果要在宏观层面控制、改善这些商业环境,就需要充分了解它们,需要对它们施加影响。政策沟通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一些多边机构有很强的专业特长和能力,能够通过各种措施保持这些国家宏观制度的稳定性、连续性,改善微观的环境。而且多边沟通往往比双边方式更具有全面性和合法性,也更符合全球惯例。但如果中国给一些国家提建议的话,好像是我们在教育别人,显得我们很傲慢,但如果是世界银行或者IMF向发展中国家提出建议,而观点和我们类似,则可能更容易被这些国家所接受。所以这些多边机构可能是我们政策沟通的平台。

2、多边机构还有一些我们不具备的或者暂时不具备的知识、能力、经验,可供我们借鉴、使用和合作。

中国在2015年12月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总部在伦敦,1991年为了投资与中东欧和前苏联这些转轨国家成立的,这些年业务范围扩展到中东、中亚和北非。而中东欧、前苏联、中东、中亚、北非的区域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基本上是完全重合的。投资蒙古最大的开发银行不是世行,也不是亚开行,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因为蒙古是它的一个投资国。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在这些国家经营多年,对这些国家情况的熟悉程度、投资环境的了解程度,与政府沟通能力,可能比中国对某些国家的能力要强。虽然中国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股份只占0.1%,加入了,就可以和它合作,深入介入它的业务,学习他的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其他的机构也有类似的合作方式。

3、这些机构可以成为撬动资金,包括国际资金、全球的资金进一步进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催化剂。

光靠这些多边机构自身的资金是绝对不够的,“一带一路”建设必然需要撬动市场的资金才有可能满足其融资需求。因此,多边开发机构比较适合做催化剂,发挥杠杆的作用,等于一个先头部队。

举个例子,2013年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做了一个创新,中国和世行下的国际金融公司成立了一个联合投资基金(IFC),用30亿美元的基金规模投资新兴市场。资金的运作方式很简单,中国出钱,项目的遴选、运作、投资主要靠国际金融公司,因为他们运作有很多的经验,而且在政治上也比较容易接受,使得中国资金进入其他国家相对简单。中国有时候投一些项目,反而有些国家会有警惕,但如果是IFC来投,可能就没有那么高的警惕性。而且项目是IFC选的,相对来说风险也比较可控,回报率也比较好,最后变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后来我们又和泛美开发银行合作了20亿的基金,和非行在2014年合作了20亿的资金,所有的项目都很成功,都是同样的模式。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行的行长说这是中国提出的创新,世行做得很成功,后来很多国家都问世行,能不能像中国一样做一个类似的项目,利用多边开发机构来撬动资金。当然,以后也可以有私人介入。

4、这些机构可以帮助沿线国家进行能力培训,提高他们政策实施的水平,包括分享相关经验。

要种树才能摘桃,但是种树前提是你得知道怎么种树,沿线很多国家都不知道怎么种树,就需要传授这个经验,所以培训非常关键。人民银行今年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今年高峰论坛期间提出,在中国和基金组织做一个能力培训中心,这个培训中心培训的对象是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既可以有很权威的培训,又可以传授中国的经验,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以上4个方面,我觉得可以善加利用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建设。

最后,我想说一下多边开发机构和我们自己的开发机构到底是什么关系?从机构的建设来说,中国过去这几年也是两边投入,一方面倡议建立了一些多边开发机构,包括亚投行和金砖新开发银行。另一方面,我们也有自己的开发机构,国家开发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我们还建立了丝路基金,其定位也是开发性的股权投资基金。多边的机构,和自己的开发机构,它们之间什么关系呢?我们自己的金融开发机构是服务自己国家战略的,可以很精准、有效、迅速地实施国家战略。而多边开发机构,不管是中国主导建立的多边开发机构还是加入的多边开发机构,我们都不能直接用这些机构来实施我们国家的意志。但多边机构也有自己独特的角色,除了以上四条以外,它可以制定规则,有全球的合法性。世行的成员基本上是全球的国家,小的开发机构也是相当有代表性、合法性的,可以用来维持秩序和分散风险,它们的钱是各国一起凑的,所以出资风险比较小。因此可见,我们的开发机构和多边开发机构分工是很明确的,它们是一个高度互补的关系。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人审订)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