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讲武谈兵|钢与火之歌:中国坦克主动防御系统首次公开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黄国志
2017-08-17 13:15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防务 >
字号

8月1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举行了规模盛大的“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展出了包括VT4、VT5、VN17等坦克装甲战车在内的众多主打产品。这些产品较为全面的代表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最新的技术研发成果,其中尤以GL5系统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精彩表现而备受外界瞩目。

GL5系统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

姗姗来迟

在现代战场上,坦克装甲车辆面对的致命威胁越来越多,毁伤效能也越来越强。尤其是以反坦克导弹为代表的各种精确制导弹药,不仅性能水平在快速、稳步提高,而且其装备使用也相当广泛,已经成为打击坦克装甲车辆的中坚力量。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增加装甲厚度或者加装材料、结构更为复杂的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既有损于整车的机动性和路桥通过性能,也有可能陷入在造价成本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难以承受的窘境。因此,必须另辟蹊径,以智能化的防御手段来对抗智能化的精确制导弹药,这便是在当今世界军事技术领域足以引发一场深刻变革的坦克装甲车辆主动防御系统。

目前已经出现的主动防御系统主要分为软杀伤型和硬杀伤型两大类。而相比软杀伤型,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是当前世界各陆军强国提高主战坦克及各类装甲战车防御能力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苏联/俄罗斯和以色列是最早将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装备在主战坦克上并投入实战的国家。之后,德国、法国、意大利以及美国等也先后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陆续在新一代主战坦克及装甲战车装备了多种型号的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

中国在这方面的跟踪研究其实很早就开始了,相关技术也很快达到了成熟阶段,但是真正进入到型号研制则相对较晚。因此,对于此次GL5系统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首次公开亮相,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反倒是觉得这一刻来得太晚了。之所以中国在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上“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GL5系统局部特写:双联装贮运一体化发射筒、三联装发射架与探测组件

首先,长期以来,中国兵器行业以及陆军内部对于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作战效能和效费比并不看好。尤其是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基本上无法有效拦截飞行速度最快、威力最大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对付同样由大口径高膛压滑膛坦克炮发射的尾翼稳定破甲弹和榴弹也很难奏效。也就是说,在中国陆军最为重视的大规模坦克对战中,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几乎毫无用处。相反,由于该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和信息化的特点,导致造价高昂。再加上发射系统和探测系统还要占用一定的炮塔表面积,既减小了附加装甲和反应装甲的敷设面积,还增加了不少的负重。因此,对于中国陆军主战坦克最重要的使命——反坦克作战来说,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几乎形同鸡肋,自然也不会提出相应的需求。

其次,中国陆军传统的步坦协同战术也使得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无法与之相适应。当今世界性能先进的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几乎都有一个必须要达到的指标,即全周360度拦截能力,但这同时也意味着将会对伴随作战的步兵们造成360度无差别式的误伤。苏联/俄罗斯和以色列这两个最早实现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实用化的国家曾经试图进行相应的改进,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误伤的发生,但是收效甚微。最终,苏联/俄罗斯和以色列只好在装备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主战坦克上采用了“坦坦协同”或者“坦装协同”的战术,让无防护的步兵们彻底远离这些危险的家伙们!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俄罗斯研制了堪称奇葩的BMPT步兵战车用于伴随主战坦克作战,而以色列也研制了多款基于主战坦克底盘的重型步兵战车。

GL5主动防御系统可实现360度全向、20度俯仰向防御覆盖,但对随车步兵是个大麻烦

再者,中国在高性能反应装甲方面的长足进步,也使得中国陆军对于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兴趣索然。在此次“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同样也展出了多款可以用于外贸出口的FY系列反应装甲,它们不仅能够对付采用聚能装药和自锻成型战斗部的反坦克弹药,即便是面对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也能起到大幅削弱其穿甲能力的效果。因此,对于中国陆军来说,与其为少量主战坦克装备用处不大的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反倒不如将这笔资金用在为几乎所有主战坦克装备反应装甲上更为明智。相比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反应装甲不仅对后勤保障的要求不高、造价更为低廉、误伤概率更小、装备更为广泛,而且对于全军主战坦克总体防护性能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

应时而生

那么,在中国陆军对于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无欲无求的前提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如此高调的展示GL5系统,显然希望主打外贸市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时推出GL5系统,既是应时而生,也多少有一些在国外对手的竞争下被迫迎战的意味。

从此次“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所展示的各型主战坦克和装甲战车可以看到,我国外贸型地面重型装备基本上已经摆脱了以往“低档产品”的标签,不仅与俄罗斯、乌克兰同类产品相比毫不逊色,即便与欧美同类产品相比也有相当的竞争力。而产品档次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强的竞争对手。如今,俄乌以及欧美在推销坦克装甲战车时,往往将装备有性能先进的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作为突出的卖点之一。而我国此前在这一方面长期处于空白,导致竞标时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所以,此次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特别将GL5系统的现场演示作为重头戏之一,就是要向到场的各国来宾,特别是某些潜在用户隆重宣布:中国现在也能够提供装备有性能先进的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各型坦克装甲战车了!鉴于中国军工产品一贯的物美价廉、性价比超值的优势,GL5系统也很有希望在世界上型号众多的同类产品中杀开一条血路,赢得属于自己的市场。

演示现场安装有GL5主动防御系统的96主战坦克

除了外贸,另一方面,笔者认为GL5系统若能够成功打入外贸市场并获得认可,也将为中国陆军接受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创造有利的条件。事实上,此前外贸武器“出口转内销”的例子并不少见,比如已经成为中国陆军主力装备的96系列主战坦克和96式122毫米榴弹炮等。而随着中国陆军编制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以及作战样式和使命的多样化,主战坦克的主要任务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反坦克作战,其面对的威胁也会更多、更为复杂,其中各类制导型反坦克弹药将会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在这种情况下,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作为被动装甲的重要补充,可以进一步提升主战坦克的防御能力。比如,在此次“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上出现的VT4坦克就装备了GL5系统,从而构成了包括主装甲、附加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软杀伤型和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在内的强大的多层防御体系,一举超越99A坦克,成为目前中国防护等级最高的主战坦克。

优势与不足

GL5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在设计上也有很多独到之处,吸收了此前国外同类产品的很多技术特点,比如双联装贮运一体化发射筒、间隔47.5度角布置的三联装发射架、菱形六面阵毫米波相控阵雷达天线等。尤其是双联装贮运一体化发射筒设计,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虽然苏联时代研制的1030M“鸫”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最早采用了双联装发射筒设计,但是每次只能发射1枚拦截弹。而GL5硬杀伤型主动防御系统的独门绝技在于通过火控计算机的精确控制,可以同时或者间隔发射2枚拦截弹对付来袭目标。这样既可以大幅提升拦截成功的概率,同时还有能力对付某些装备有诱饵弹的反坦克武器,比如俄罗斯研发的RPG-30反坦克火箭筒

而谈到GL5系统的某些不足,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还需要进行改进。比如,GL5系统虽然可以相对方便的安装在中国几乎所有主战坦克上,但是目前还是处于非常明显的临时加装状态。如果GL5系统能够像俄罗斯T-14主战坦克那样更好的与国产主战坦克的炮塔设计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获得一定的装甲防护效果,还有利于减少坦克外部的突出物。

GL5主动防御系统装车示意图,可见尚未与车身炮塔完全融合

此外,GL5系统在设计上强调高度自动化的独立作战能力,虽然降低了车组人员的工作强度,却也可能造成不受控制的情况。如果能够将该系统的控制部分融合在坦克的火控系统内,甚至在坦克分队之间组成控制网络,构建起多车多方位的智能化、自动化联合拦截防御体系,那么其作战效能相比单车将有本质上的提高。

“讲武谈兵”是由知名军刊资深编辑黄国志为澎湃防务开设的个人专栏,以客观严谨的态度,辅以活泼精炼的语言,力图“破除防务迷雾”,为读者更好地认识我国与国外在装备技术上的差距提供参考和借鉴。每周一或二倾情奉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