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人文 · 书评】经济特区视野下的非洲发展与中非关系——读《非洲的经济特区:来自中国的教训与投…

2022-04-18 11: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刘伟才 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从经济特区本身的逻辑与中国实践、非洲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挑战和中非在经济特区方面以及更广泛层面的合作这三个维度,分析和思考非洲的经济特区建设

经济特区建设已被部分非洲国家当作寻求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经济特区合作也已成为中非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对在非洲建设和发展经济特区抱有兴趣和期望,非洲国家则在与中国的合作中看到了经济特区的优势和积极效应,在将中国作为经济特区发展成功榜样并希望借鉴相关经验的同时也对中国相应的投资有所期待。

如何看待非洲国家在经济特区建设方面的努力和前景?如何理解经济特区建设在非洲发展探索中的作用?如何把握中国在经济特区建设领域与非洲合作的方向、重点和力度?

南非学者布莱恩·罗宾逊的《非洲的经济特区:来自中国的教训与投资》一书立足自己对中国与非洲国家发展的观察,从经济特区本身的逻辑与中国实践、非洲发展的历史、现实与挑战、中非在经济特区方面以及更广泛层面的合作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或能为我们思考上述问题提供参考。

在《非洲的经济特区:来自中国的教训与投资》一书中,作者多次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发展的震撼和非洲国家欠发达的疑惑,而这也正是作者研究的缘起:作者曾坐在从北京南站到雄安新区的高铁上,看着兴建中的高楼和刚栽下不久的树木,思考一个现代化的智能城市到底如何从平淡荒芜中拔地而起;作者曾造访深圳并参观深圳博物馆,总是难以相信这个地方在1978年之前是一个小渔村,也难以想象一个沉寂的海边小渔村在三四十年时间里变成一个高楼触及天际的现代化城市的过程;作者也曾与家人从南非出发,行经博茨瓦纳、赞比亚、马拉维、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印象最深的是糟糕的路况、社会发展落后与贫穷。

带着震撼、疑惑和思考,作者首先对非洲发展所处的基本环境、优势和不足进行了介绍,对不同非洲国家在不同条件下增长与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并从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层面对非洲国家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展开的工作进行了评估。作者认定,外国投资应是非洲发展的催化剂,但非洲国家必须先搞清楚催化剂发生作用的条件与路径,这涉及政策、结构、宏观经济、基础设施、农业、营商环境、人民生活福利水平、社会安全、一体化、伙伴合作、供应链价值分享等多个方面。在作者看来,经济特区聚合了这些方面,是一个缩微的催化剂输入并发生作用的平台。

如论经济特区,则必须考虑中国。作者表示,尽管不是经济特区的首创者,但中国在经济特区建设方面的成功显然可称榜样。作者对中国在短时间内通过国家开放和市场改革推动经济转型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包括高新技术工业发展区、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在内的各类经济特区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对深圳经济特区、珠海经济特区、汕头经济特区进行了个案论述——特别是深圳经济特区,作者将其发展分作三个阶段:1978—1992年是启动阶段,1992—2002是取得更多优势和进步的阶段,2002—2012则是开创新路聚焦科学发展的阶段。基于相关研究和实地调查,作者总结了经济特区在达成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的诸多支撑性因素,包括高层领导支持、政府支持、政府政策、特区选址、人民精神与能力、一体化、基础设施发展等;作者还列出了经济特区建设具体实施的重点,包括阶段计划、营商便利、优惠政策、创新与学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现代化服务提供、环境友好、国际合作、社会体系支持、出口导向、产业多样化等。

作者将上述支撑性因素与具体实施重点作为一种模式,并认为可以这种模式为标准来设定非洲国家经济特区建设的框架并评估建设的效果。非洲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也尝试建设和发展经济特区,但从投资、企业数量、产业发展情况、促进出口和就业的效应等方面来看,非洲国家的成就并不突出,尽管也有像毛里求斯和卢旺达这样的有所收获者。在作者看来,非洲国家仍无法真正地认识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所牵涉因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更难以有效地进行管理和驾驭。一些具体措施如税务豁免、补贴、关税优惠和便利、增值税减免、资本设备和原料免税进口、基本的基础设施配套、一站式解决便利、选址支持、市场准入等虽然在纸面上存在,但往往只是停留在纸面上或只有部分得到有效贯彻。而最直接的是,很多非洲国家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能力推进经济特区建设,一些国家甚至都不具备经济特区发展所需的基本的政治稳定和宏观经济稳定条件。

在这种情况下,尽可能利用外力就成为一种必然,而中国显然是当下的一个重要外力来源。作者认为,中非关系已发展至一个内容非常复杂的阶段,中非之间的合作涉及政治与国际层面、发展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维和、教育培训、卫生、环境、人文交流、贸易、直接投资、自然资源与基础设施合作、贷款等。在这个合作内容非常复杂的阶段,还有一些争议性的主题,包括国际社会部分力量和非洲国家部分人士对中国在非洲存在的质疑、债务问题、劳工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问题也会与中国在非洲国家投资并运营的经济特区相关联,使得这些经济特区的性质、活动与成效总是在被审视中。

这样一来,要不要与中国合作、如何与中国合作等就成了非洲国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对于要不要与中国合作,作者的态度是积极的。通过对中国在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尼日利亚投资并运营的经济特区进行研究,作者明确了中国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的有效性。在一些涉及债务、劳工、环境等的争议问题方面,作者的看法也是肯定大于否定。比如环境问题,作者通过对埃塞俄比亚进行的个案研究,指出中国对非洲国家的经济特区的投资造成的环境问题并不突出,一些所谓的环境问题实际上是遭到环保主义组织和部分媒体的放大,一些积极成果却常常被忽视。在作者看来,非洲国家不仅能从中国对在非洲的经济特区的投资中获利,还能从中国自身经济特区的发展中获利,并且可以在努力调整以适应非洲国家特殊情况的条件下在很多方面借鉴中国模式。当然,作者也强调,中国同样能从与非洲的合作中获利,特别是对非洲的投资,能够扩展中国生产的边界,能使中国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和可能。

对于如何与中国合作,作者认为,非洲国家应明了提供诸种刺激和做好相关措施的重要性,应在从财政优惠到贸易便利、从政策支持到投资者生活便利等方面开展工作来吸引中国投资。

然而,落到实处,非洲国家自身的内功仍是根本。通过针对中国在毛里求斯投资的出口加工区和在卢旺达投资的基加利经济特区展开的个案研究,作者认为,高层领导支持、一致并且有力的政府政策、注重教育与创新、致力于环境保护是两国经济特区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作者认为,从根本上来说,政治领导力、政治稳定、政府政策、社会安全、腐败防治、基础设施供给、服务提供、营商便利提供等仍是非洲国家需持续努力的重点。

应该说,在中非合作的众多领域中,经济特区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中非双方都看到经济特区合作的机遇和挑战的情况下,既要做好持续、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也要做好根据非洲国家发展、中非关系发展实际情况展开决策和决策调整的准备。

《非洲的经济特区:来自中国的教训与投资 》

|Bryan Robinson, Africa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Lessons and Investments from China, Palgrave Macmillan, 2022.|

作者简介

布莱恩·罗宾逊(Bryan Robinson),南非纳尔逊·曼德拉大学商学院(Business School, Nelson Mandela University)高级讲师。

目录Introduction:

1. Africa’s Economies

2. China’s Surge in Growth Facilitated by Special Economic Zones

3. The Chinese Special Economic Zone Model and China of the Future

4. China in Africa

5. The Emergence of Chinese Interest i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Africa

6. Critical Issues for Chinese Investment in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Africa

7. Labour: Obstacles and Opportunities

8.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Africa

9. African Governments’ Enabling (or Constraining) Influence on Special Economic Zone Investment by the Chinese

10. Towards Impactful Special Economic Zones in Africa

编辑 | 肖静秋

校对 | 闫建军

设计 | 大 米

本文发表于《中国投资》2022年3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

China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85, is a monthl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gency, It’s jointly operated by Inves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NDRC,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Enjoying an exclusive position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Investment is the core journal which started the earliest among similar magazines t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trend. Over the past 30-plus year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in line with theglobal market as its fundamental coordinate with a strategic focus on spe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al markets and those major international propensities. China Investment is a key dialogue platform for offici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ment agencies, experts and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原标题:《【社会人文 · 书评】经济特区视野下的非洲发展与中非关系——读《非洲的经济特区:来自中国的教训与投资》|中国投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