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东北大学校长谈如何培养人才助力振兴:针对需求调整学科布局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实习生 潘露
2017-08-20 10:2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加大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对东北新一轮振兴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2017东北振兴论坛”上被专家学者多次提及的话题之一。

8月19日下午,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人才是东北振兴的原动力,如何破解目前东北地区人才供给结构失衡问题是值得高校、企业和政府多方深入思考的。

“我目前有一个总体判断,就是现在的高等教育落后于产业发展,有很大比例的学科和专业,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那怎么办?我们的大学必须要来一场改革,要打破很多东西,否则的话,你培养出来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赵继说道。

赵继认为,大学有必要适当地调整学科布局,以适应国家产业需求、转型服务和区域变革。

谈经济状态:确实有进步,不像唱衰的那样

澎湃新闻:东北大学是“2017东北振兴论坛”的主办方之一,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以及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您怎么评价目前东北经济的状态?

赵继:我不是经济学家,我只是以一个市民和大学里的一个管理者来说一下对目前东北经济状态的个人感受。第一方面,我觉得东北振兴在产业结构调整、营造营商环境、改变政府职能等方面还是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有进步,实际情况和有些唱衰东北的描述不一致。

当然,我认为东北振兴还是要打持久战,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民营企业发展、投资环境营造,都还在路上。我在19日上午论坛致辞上也讲,东北振兴仍然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未来的发展既充满机遇,也充满挑战,东北的全面振兴仍然是任重道远的。

谈人才流失:缺少就业创业平台就留不住人

澎湃新闻:谈东北振兴,有一个方面就是人才因素。东北有名的大学也不少,为什么人才外流问题很突出?怎么破解这个问题?把教育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助力振兴?

赵继:我看到媒体有报道过,有一些高层人才,特别是年轻的毕业生,愿意往南方去发展的现象,这可能是存在的。因为19日上午不少专家也提到,东南部一些地区流入了多少人才等。那东北流出多少,是大量流出还是小量流出,我现在还不能肯定。但是这个问题确实需要关注。

怎么样才能留住青年人,我自己的观察是创新创业发展平台的机会要多才行。南方那么热,为什么还有人才往那边流?因为机会多。就比如大学里面,我发现同样是研究机构,如果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包括申报课题的机会、自我发展的机会、晋升的机会,那留住人才的可能性就大,也相对更稳定。那么机会哪里来,我觉得说到底还是产业的发展。

也就是说,一个大学生从企业里选择的时候,看看能选择的下家有多少,有第三家、第四家,那这个地方就吸引人才。如果找不到第二家的时候,他可能就不愿意留在这个地方。

澎湃新闻:创业者也同样需要更多的机会。

赵继:对,创业者的话,要考虑创业成本、创业机会、成功概率、组织团队能力等等一系列问题。创新创业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未来的大学不仅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创业者。总的来说,就是一个地方要为青年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东北一些城市能提供的机会是否有限?

赵继:我觉得这和一个区域的综合环境包括人文的、商业的都有关。我也是通过和年轻人交流观察发现,他们不仅仅是从单位回到家这种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要喝咖啡,然后渴望创新创业受到指导,有那种能碰撞出交流火花的地方。这些地方在东北还需要改善。

某种程度上说,一个地区的夜生活的活跃程度,反映了一个地区对年轻人吸引力的大小。北方地区近年来的趋势是往好的方向发展,但还是有差距。

澎湃新闻:东北在留住人才方面的优势又是什么?

赵继:优势肯定有,首先东北的住房成本比较低,然后科技和教育资源比较丰富,比如说仍有大量的创业空间。现在关键是要创造环境、舆论、机制、制度、政策,以及很多措施要落地。现在我能感觉到政府特别着急,就像习总书记讲的那样,要有钉钉子的精神,而这个方面我认为和东北的振兴是同步的。

另外,从产业角度来说的话,还要多元化,这样为年轻人提供的机会就会增加,才能留住人才。

谈培养人才:要针对实际需求调整学科布局

澎湃新闻:人才是振兴的原动力。除了留住人才的建议,作为高校的管理者,您觉得怎样培养人才才能更好地助力东北振兴?

赵继: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肯定也要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特别是产业升级的需求。未来很多新兴学科、专业领域是现在的学科专业、现在的课程体系所不能覆盖的。以后这些领域的骨干人才可能就是今天校园里的大学生。那我们今天教育怎么办?

我认为,我们的大学必须来一场大的改革,要打破很多东西,否则的话你培养的学生就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比如说,东北有不少有价值、有潜力的领域,谁来创新谁来发展?

这里涉及到一个科技创新的成果转化问题。科研成果转化需要4步,基础理论研究、关键的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及功能验证、产品生产。这就像一场接力赛,大学的研究一般是第一棒和第二棒,最主要的是第二棒,但是光有第二棒肯定是不够的,产业的发展所需要的拉动力是特别大的。第四棒的主体是企业,这个也没问题,那么关键是现在没有人来跑第三棒,这也是卡住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三棒需要风投进入,需要政府搭台,以及社会资本的引入。这样才能把产、学、研整个链条打通,进行深度融合。

澎湃新闻:目前来看,跑前两棒的高等院校在其自身的环节做得怎么样?

赵继:大学都做了一些,但是不够。包括省属院校,甚至是“双一流”大学也应该要服务国家战略,以国家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目标,或者说有更高的抱负胸怀和志向,不能简单地跟着排行榜走。不能把排行榜作为一个“体检指标”,完全地照单干是没有未来的。

澎湃新闻:东北大学成立的机器人学院(2015年9月,东北大学、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和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合作组建了国内985高校首个机器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否就是出于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考虑?能不能介绍一些目前机器人学院的发展情况?

赵继:我现在也觉得这个尝试非常好,前一段时间学院补充了一些教师,然后今年已经按照一个大类进行了本科招生。新松机器人那边也会提供一些实验器材,他们的科研人员也会参与到学院学生的指导工作中。接下来我们还会一起研究制定系列教材。

这个机器人学院不是简单的加法,不是自动化加机械,或者机械加机器人,还是一个新的产业、专业,在整个课程的设置上也是要整合的。

所以这个机器人学院,不会简单办成机电一体化。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创办这个学院了,在机械学院发展就可以了,那样不行。我们是想按照未来真正人工智能的方向去建设发展,它可能是机械和电子产品,也可能是类人机器人、生物体、机械品、电子品的结合。

我判断将来东北还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如果不能派生一批高新技术新型产业,那么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乃至机关的作风,这些方面的落地可能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