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访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司长:东北干部到东部省市挂职已很普遍

澎湃新闻记者 赵实 实习生 金韵怡
2017-08-21 12:14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国家发改委东北振兴司司长周建平。

从2003年中央提出东北全面振兴战略至今,已走过了14年。14年间,东北在振兴之路上始终坚持不怠。

8月19日,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共同发起,长春、沈阳、哈尔滨、大连四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17东北振兴论坛”在长春举行。

澎湃新闻记者独家专访出席会议的国家发改委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司司长周建平。他提到,东北多地已在铁腕治理懒政,同时,在国家为其量身制订振兴之策的同时,东北自身也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不断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

转变思想观念

让“一把手”去东部对口省市挂职学习

澎湃新闻:各界有个共识,东北振兴的关键,是振兴东北人,也就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但转变固有思想也是最难的,在这方面我们是怎么攻克的?

周建平:为了转变观念,目前我们采取的做法,主要是挂职交流和培训学习。同时也在制度设计上进行改革,以此来促使行政的转变,比如推广自贸区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负面清单、企业投资审批、阳光审批大厅等做法。

澎湃新闻:挂职交流和培训学习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这样可以彻底转变思想了吗?

周建平:目前东北三省四市都在组织当地的相关干部,到东部对口合作的省市进行挂职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形式已经非常普遍了。比如哈尔滨派出了区委书记、区长或者县委书记、县长,几乎都是“一把手”,挂职学习回来以后,在抓落实方面更加有利。这也是我们比较推崇的,如果派出学习的都是副职,从分管领域的发展角度来说,可能推动起来没有“一把手”好。与此同时,现在也会引进东部的一些干部到东北来交流挂职。

另外,我们也在组织培训。大连的干部到上海去培训,沈阳的到北京去培训,哈尔滨的去深圳培训。比如上海的培训是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为期一个月,专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培训和讨论,也包括一些案例研究。

思路决定出路,站位决定地位。通过思路的转变,能够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也提出,要从过去主要靠行政手段,转变为用经济手段、市场手段、政策手段、法律手段来从事经济社会管理,从而激发社会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内在动力。

应对执行“打折”

东北已开始铁腕治懒政

澎湃新闻:如何实现这些手段和执行力在全地区的覆盖?怎么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因干部思维固化及懒政而导致效果被打折?

周建平:关于这个问题,东北各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委市政府已经高度重视,从制度框架设计上,都已经有了全域性的理念。但是,新的观念、新的政策、新的要求,如何能化作所有涉及的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形成一种习惯,并且能够固化下来,从而用于干部考核选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据我所知,东北已经开始铁腕治理官员懒政,有的城市对“不作为”、“慢作为”或者“不会为”的干部,通过组织手段进行调整,被调整的干部包括厅局级和很多处级。只有让大家有压力和紧迫感,才能不断加强学习。

直面消极评价

不能因为一件事、一个阶段就概括整个东北

澎湃新闻:东北振兴战略已经提出了很多年,各方一直在努力,但也经历过低谷,其间有很多消极评价,甚至有人“妖魔化”东北。在这个过程中,你们是如何面对的?

周建平:大家对东北都很关注,这是个好事,但是确实有些舆论比较偏激。我们也了解到,有些人甚至都没去过东北,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和在网上看到的资料,就拼凑出了很多东西来抨击东北。当然,的确也有很多人是懂东北的,也提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

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还要考虑这个现象是普遍的还是个别的,这样的情况发生的概率是多少,频率有多高,强度有多大,不能因为一件事、一个阶段,就概括了整个东北。

东北前两年比较困难,这既有体制机制的原因,也和产业结构有关系。东北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基地,主要从事装备制造、能源挖掘、原材料加工,其产品是生产资料,不是生活资料,服务对象是基本建设,不是面大量广的社会群体。所以前几年全球经济进行大调整,我国的经济也进入了新常态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建设发展的速度在放缓,所以导致东北的生产结果供大于求、产能过剩。

与此同时,东北的新兴产业比较少,比如现在人人都有手机,家家都有电脑,但是东北几乎没有生产手机及其零部件的企业。再比如新型材料方面的研发生产企业,碳纤维材料、纺织原料等等,东北也几乎是凤毛麟角。

而东北还有一个更大的困难,就是国有企业比较多,历史负担比较重,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比较大。另外,东北的采暖期短则4个月长则6个月,与东南沿海地区那边相比,无形中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大了很多。

前瞻振兴之路

振兴依然任重道远,还要下更大的工夫

澎湃新闻: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四市的GDP增速较同期都有较好增长,东北接下来的振兴之路会如何?

周建平:目前,东北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来适应市场的需要,同时也在各地加大了新能源的培育。从数据上来看,今年年底,东北经济应该能形成一道比较亮丽的风景线,不会出现此前的GDP负增长现象,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工业附加值等,都会不断向好。

但也不能说此刻东北已经完全实现了振兴,因为全国各地也在同时发展,当别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时候,人家发展1个点,可能你要发展1.5个点才能追上它的发展速度。所以说,东北振兴依然任重道远,还要下更大的工夫。

澎湃新闻:国家对东北振兴还有哪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

周建平:国家已经把一些先行先试的改革政策都放在了东北。比如自贸区、八个全面创新改革试点、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双创等等,还有国有企业改革,国务院专门制定了一个东北国有企业改革的专项行动计划,民营经济改革试点也在东北开展。这些都是为东北量身定做的。针对东北的一些短板,国家一直在开展相关工作,来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东北地区的发展不足。同时,东北也在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结构,注重新动能的培育,从而更好地拥有自我发展能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