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除低于市场价20%买房外,武汉提出多项“留才”创新政策

郑汝可/微信公众号“长江日报”
2017-08-27 20:31
中国政库 >
字号

“要争取让武汉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到房,同时提高大学毕业生年薪!”8月26日下午,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第二批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武汉大学专场活动现场作主题演讲。其中,武汉提出的若干“留才”创新政策举措,直击痛点,一时间引爆舆论。

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立足在汉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近130万大学生的独特资源优势,陈一新创造性提出“大学+”发展模式:

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等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打造“青年之城、梦想之城、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聚力发展“菁英经济”“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让人才、资本、智力和先进管理的活力竞相汇聚迸发。

陈一新说,科教优势是武汉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在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党中央已经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在这一伟大进程中,武汉要争当生力军和排头兵;创新用好人才资智资源,武汉更要做领头羊和佼佼者。武汉不能输!

打造“大学生最友好城市”

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问题要率先解决

今年4月,凤凰卫视《问答神州》栏目组来汉,主持人吴小莉与80后创业者、斗鱼直播联合创始人张文明交谈武汉创业环境时,张文明直言,武汉企业待遇低,长期以来并不是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这一细节让陈一新印象深刻,也早有察觉。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大学本科毕业生转正后的平均年薪仅为4-6万元。

“大学生创新能力强、消费潜力大,是城市的希望、城市的未来。”陈一新提出,武汉要发展“菁英经济”,探索破解大学毕业生落户、住房、收入“三大难题”,建设全国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打造成“大学生最友好城市”,让大学生能就业、易创业、快落户、好安居,确保5年留下100万大学生。

针对落户问题——

陈一新介绍,今年初,武汉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国率先实现“零门槛”落户:只要毕业证,即可登记落户。

针对住房问题——

26日会后,陈一新部署相关部门研究“让大学毕业生以低于市场价20%的价格买房”的具体举措,鼓励企业探索用互联网思维开发人才住房;

同时,首批3600套人才公寓即将开放,今后每年将建设和筹集50万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内满足20万人租住需求。

陈一新同时提出,保持较低房价就是武汉的竞争力,武汉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合理引导预期,坚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

针对工资问题,陈一新提出政府和企业要合力推进——

政府方面,下步武汉要研究制定合理的大学毕业生最低年薪制,针对不同行业设立标准值;

企业方面,陈一新说,随着用工素质的提高,企业不能按照以往的薪酬标准支付大学生工资,他要求民企特别是骨干企业要带头,国企特别是市属企业要发挥表率作用,提高大学生工资水平。同时,要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这是富民兴汉的源头活水。

打好“校友”“院士”“海归”牌

力争下半年月月都有校友专场

26日,返汉参加资智回汉武大专场的校友、知卓集团董事长陶闯再次见到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陶闯所在企业与李德仁主持的武大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项目即将落地,助力科研成果走向市场。

院士与校友的合作,是武汉的“刻意人为”,也是另一个开端↓↓↓

今年4月,武汉正式成立“招才局”,将招才引智列为“一把手工程”,并聘请陈东升、雷军等16名知名企业家为“招才顾问”和“招才大使”;

5月,“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正式挂牌;

7月,市科技成果转化局成立,包括李德仁在内的首批12名院士受邀组成专家顾问团,坐镇助力在汉高校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

陈一新说,紧抓“菁英经济”,武汉还有更大雄心——要大力发展“校友经济”“院士经济”“海归经济”。他提出,今年,武汉要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00亿元,力争实现8000-10000亿元。

“校友经济”,陈一新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培育了300多万大学毕业生,他们是武汉发展的“金矿”。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母校对武汉的感情,形成了“武汉+母校+校友”同心圆,这为发展“校友经济”提供了丰厚土壤。陈一新说,校友力量不容小觑,华中科技大学端午3天签约项目总投资989.7亿元,武汉大学现场签约1576.7亿元,令人惊叹。下半年,还有6所大学校友专场即将举办。

“院士经济”,陈一新提出,将把对接服务“两院”院士作为“人才引领创新、创新驱动发展”的特殊抓手,让院士成为地方党委政府的“顾问团”,让地方党委政府成为院士的“服务团”,把院士“才”富变成武汉财富,把院士科技成果变成武汉发展成果。他提出目标:今后2-3年内,武汉要力争汇集创投基金5000亿元以上,实现80%的在汉高校科研院所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把武汉打造成为国内外科研机构的首选城市。

“海归经济”,陈一新提出,要完善系列举措,引进顶尖人才,完善“城市合伙人”工作机制,建立全球人才数据库,设立海外孵化器及招才工作站,构建面向全球的招人聚才网络体系。他透露,在生物医药领域,目前,武汉正力争引进在哈佛大学的200多位武汉校友,助力光谷“药谷”建设。

李德仁院士认为,陈一新提出的“菁英经济”代表人才优势、“校友经济”代表资本优势、“院士经济”代表智力优势、“海归经济”代表管理优势,这些都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四方”着力、多措并举,武汉潜力无限,必将实现蓄势腾飞。

(原题为《以低于市场20%的房价留下菁英,武汉不是说说而已,已在研究具体举措》)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