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招教培训新潜规则浮现:个别名师撑门面、“协议退费”套路多

徐潇/工人日报
2017-08-31 10:57
教育家 >
字号

随着教师资格、教师编制、特岗教师统考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国教师从业门槛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招教培训行业近年来可谓异军突起,迅速成为继公考之后的热门培训市场。华图、中公、京佳等公考培训“大鳄”纷纷入围跑马圈地。

然而,记者通过连日来的调查发现,相比于此前“套路”满满的公考培训,招教培训市场作为新兴领域,虽仍未引起大众过多关注,但业内潜规则丝毫不逊色于公考培训。动辄过万元甚至数万元的学费,同样令人咋舌。

此前,公考培训市场中天价包过培训班风靡一时,市场乱象曾多次被媒体披露。舆论监督下,如今打着“包过”噱头的“天价班”在公考、培训市场已经鲜有一见,取而代之的是“不过退费”的高额协议班,尤其在处于公众关注“死角”的招教培训市场备受推崇。

那么现实中,培训机构承诺的“不过退费”真的能轻松退还吗?又有哪些新“潜规则”值得学员警惕?

现实操作“协议退费”套路多

记者在网上搜索“招教培训协议班”等关键字发现,山香、华图、中公、教师网等各大培训机构和网校推出的笔试、面试、笔面无限学等各类型“天价”协议班铺天盖地,协议价格大多在万元以上至数万元不等。

其中,教师网推出“教师招聘面试协议班”,承诺包含面试基础课程和专项突破课程,以及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可为学员量身打造面试个性化辅导方案,学员也可根据个人情况约课、上课、辅导,考试不过退费。

而通过向多家培训机构的在线客服咨询,记者了解到这些“协议班”,几乎都承诺协议产品包含本机构所谓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方案;基础课程和专项突破课程无限学;顶级师资配置等VIP服务。客服表达的意思给人的第一感觉大概是:“只要报名,就能享受到本机构最好的培训资源,最灵活的学习时间,保你笔面无忧,关键是考不过还能全额退还学费。”

然而现实操作中,客服原本的承诺,往往都变了味。今年5月份,河南应届大学毕业生小祝和同学一起在省会郑州的华图教育招教分校报考了价格为10800元的特岗教师笔面协议班。三个月后,小祝未能如愿通过笔试,拿着协议想申请退费时,却发现“退费简直是难上加难!”

“客服当时解答疑问时回避了很多东西,真正的协议内容,细看之下有很多条条框框,学员寥寥几条的几项权利之外更多的是要履行何种义务。”小祝说,“跟华图签的协议里,仅退费约定就多达13条之多,其中,如果学员笔试未通过要求退费时,需要提供的各项材料更是多达20余项,而且要在至少参加两次教师招聘考试均未通过后,方可在2017年12月1日后向培训机构提出退费申请。”

这意味着,一旦协议签订后,学员实际退费时,将面临复杂的退费流程和苛刻的退费要求。最终就算能退也不可能全退,而稍有不慎或突发情况,高额学费就打了水漂。

“高学费”并不意味“高配置”

而最让小祝和其同学不满的是,原本客服口头承诺的“高学费,高配置”在协议中并没有明文体现,现实培训中对于“名师上课”也只是“奢求”“碰运气”。“高峰期,给我们上课的老师看起来比我们大不了两岁,一打听大都是培训机构招来的应届研究生,培训一段时间就来教我们,无任何经验可谈。”

这一情况,在记者的调查中,也得到印证。一名曾在河南地区供职于多家招教培训机构的教师向记者坦言,目前一些大的培训机构,比如山香、华图等,确有个别名师撑着门面,以展现师资力量强大。但协议班师资配置也只能说稍有倾斜,因为每逢高峰期,各大培训机构师资都面临严重缺口,大培训机构需要各地分校互相抽借,小培训机构则依靠兼职教师度日。“这种情况下,能有人上课就不错了,哪还顾得上师资力量达不达标。”

另一方面,该教师还透露,当前招教培训机构的师资岗位入职门槛并不高,研究生经过短期集训后直接担任笔试主讲,甚至本科生经过十天半个月的集训后担任面试助教的情况,在业内属于常态。

“拆东墙补西墙”“参差不齐”的师资配置自然很难保证协议班的培训质量,培训效果往往也并不乐观。

靠博“自然通过率”即可盈利

就今年的河南特岗教师招聘而言,不少培训机构的“协议班”学员反映称,很多地区笔试的实际通过率甚至还达不到30%,少有地区能突破50%。但即便是如此低的通过率,培训机构也并没有做亏本买卖。

有学员给培训机构算了笔账,收费万元以上的“协议班”,如有三成人通过,除去透明的成本,盈利不言而喻。“这根本就是一个靠博‘自然通过率’就能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现实中,部分没有通过笔试、面试的考生,培训机构往往并不会轻松“放人”。多名在华图教育报考2017年特岗教师“协议班”的学员向记者反映,在未通过考试后向培训机构表达申请退费的意愿时,被建议自愿转成价值15800元的2018年笔面试无限学“非协议”课程,不再退费,而新的诱惑是不用再补交差价。

高额协议班看似你情我愿的市场定价行为,本质上还是一种营销噱头,暴露出当前培训市场存在的不规范。考生和家长在培训市场得到有效监管前,报名各类“协议班”,一定要细看协议条款,特别是涉及自身权利和退费问题的相关内容,理性选择,否则一旦陷入维权纠纷,将十分被动。

(原题为:《高额协议班:招教培训机构新“套路”》)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