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Z博士的脑洞|ICO进入“大妈阶段”,就等着黑天鹅了

万喆(特约评论员)
2017-09-01 08:28
来源:澎湃新闻
金改实验室 >
字号

这年头,投资热潮一阵接着一阵,从蒜苗到股票从黄金到钢坨从古代文玩康熙年间的“同志们辛苦了”字样瓷盘到现代科技数字货币众筹大闸蟹区块链ICO,你说这是看不懂的投资理念,人家说这是买不玩的赚钱机会。

只是,无论世事变迁,总有人陪伴市场不言放弃。正所谓,流水的商品,铁打的大妈群。

“大牛阶段”创新成功

投资商品也好、项目也好,标的千百种样,但都逃不了一个周期模式。

“大牛阶段”——“大叔阶段”——“大爷阶段”——“大妈阶段”。

尤其是科技突飞猛进改变生活的这个时代。

以正在风口浪尖上的ICO为例。

首先是“大牛阶段”,通常是极少部分天赋异禀的人,在自己的聪慧天资、后天积累、以及合适时机刺激下,有了创新。

比特币本身就是这样一个产品。作为第一个数字货币,被一个叫做“中本聪”的大牛发明,并且在黑客与极客这样的圈子里流传开来。

而ICO,则是另一些大牛在此行内的继续创新延续。

ICO又叫首次代币发行,本质上是一种股权的募资行为,属于类证券发行范畴。只是,其标的和交易都是区块链项目和加密数字货币。

有人说ICO就是区块链世界的IPO。简单说,ICO和IPO类似之处,就是有一个项目,区块链的,有想法没有钱,就发起融资,融比特币等,相当于融人民币,用来支持项目或企业发展;融资以后就发行自己的二级代币给大家,相当于发行股票;等到项目做成,当年因此项目发放的二级代币当然就要升值啦,你就可以卖掉赚钱,相当于抛售原始股赚取差价。

很有创意吧?大牛们就是牛。这就是“独角兽”的雏兽阶段啊。

只是,在这个阶段,往往整个社会和市场的思路还未能完全跟上,对其未来发展的信心仍欠缺,对其经济价值的认识还不足。所以,市场价格往往不高。当然,如果真是有眼光的投资人,在这个阶段下手,可能就会成商界投资经典案例。也是大牛。

“大叔阶段”实现商业价值

这世界上大牛总是极少数。但是没有关系,假以时日,仍然会有一些稍逊于大牛的人士意识到,时机已到。这些人,就是我们通常耳熟能详的“大叔”。他们多数不会是技术天才,而更像是“霸道总裁”。他们会以精算的头脑衡量得失、利弊,帮助这些项目获得应有的社会口碑、地位和收益。

“大叔阶段”到来。ICO的优势被大大发掘。

首先是便利。一个公司想要搞真的IPO来融资,还是相当困难的,单个项目,就更没法“痴心妄想”了。初创者想要寻找VC等传统融资方式,不但要准备大量材料、充分认证,而且要苦苦追寻投资人的足迹和偏好,保证自己能在大浪淘沙中撑到最后。现在ICO,只要一份白皮书,神马PPT、路演、尽调都成为云烟。

此外,还能够规避现实中的许多法规。如果一个项目直接向公众融法定货币,比如人民币,就涉及到非法集资问题。鉴于现在我国央行将比特币归为商品,融资比特币就算是商品交换。

而且,扩大了投资圈子。无论是IPO或者其他传统融资方式,面对的投资人是个小圈子。现在呢?你面对的是全世界!

2013年,万事达币的区块链项目在某论坛发布了一个白皮书,呼应者甚众,成功众筹了5000比特币。

2013年年末,19岁的辍学生Vitalik Buterin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2014年7月24日起,进行了为期42天的以太币预售,筹措了超过1800万美元。两年后,以太坊成为除比特币外最闪亮的数字货币。背后的投资人收益增长689倍。

也就是说,更简单的流程,更直接的对接,更低的门槛,更广泛的受众,更容易拿到钱。

大叔们帮助项目找到了商业价值变现的好办法。

“大爷阶段”套路比海深

大叔们都精于算计和进取,淘到了第一桶金。但同质项目随即涌现、喷发。这时,既基本不技术、也不一定专业,但却可能比前两者社会经验丰富一千倍的“大爷”们出场了。

市场渐热,“大爷阶段”来临。

“大爷”的最大特征是,也有钱、也有资源、也有人脉、也有办法,而且,看起来笑呵呵的,就要把这个行当能玩的把戏都玩尽,把这个行当里能够套出来的利都榨干。

ICO的劣势和优势一样明显。便利的另一面是信息缺失和造假;规避法规的另一面是项目无法受到监管、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护;当项目能够面对全世界的不认识的投资者,投资者也发现自己完全不认识可能来自世界任何地方的项目发起人。

所以,ICO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许多项目发起ICO,只需要一个不使得白皮书空白的天马行空想法,融资成功后项目夭折成为大概率事件;这还算是好的,有的所谓项目根本从没有也从未打算成立过;这还算是好的,有的项目连白皮书都懒得做,干脆拿别人头像、资料包装一下,就出来ICO;这还算是好的,有人ICO成功,花完钱,另起名义再发起一轮,纯粹骗子心态,把ICO当成提款机;这还算是好的,许多传销组织瞄上了ICO,被曝光的就包括而不限于恒星币案、万福币案、中华币案、百川币、维卡币、珍宝币、五行币等。

此外,二级代币与股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本身就能够具有独立的流动性和价值,就像是以太坊或比特币,存在项目外的二次炒作空间。所以,“大爷”们往往还有专业的团队,进行宣传、公关,并且操控市场,拉高币值,不仅炒热项目,也炒热代币。

“大爷阶段”,市场就渐渐进入繁荣——泡沫的非理性转化。

社会你大爷,套路比海深啊。

“大妈阶段”最后狂欢

但是大爷们的最终目的,当然不是炒高市场,而是在炒高市场后脱手存货,落袋为安。想脱手,就必须有人接手。这时候,人人都敬爱的“大妈”们就出场了。

“大妈”这个群体大约是在几年前的“淘金潮”中闻名于世的。虽然那些关于“对抗高盛”抬高金价的传言均属虚名,但大妈这个词享誉全球,且一发而不可收拾。

她们出入于各个投资场所,共同特征是,她们进场的时候,市场往往红火得迷离,她们进场后,却就离寒灰无焰不远了。

“大妈阶段”就是终结阶段,或者是终结前的最后狂欢。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大妈?

当然,大妈们,指的是那些手有余钱,心中火热,想要跟上时代步伐,但无论知识水平或获得资讯速度都较为有限的人群。这注定了她们会成为投资“食物链”的最底层。“大牛阶段”的故事她们不懂,“大叔阶段”的成功她们还没想通,只有到了“大爷阶段”,整个市场的热度已经到位,各种硬文软文已经到位,各种假装自身经历的商业推广已经到位,话语已经从云端落地,不用说还有许多知心“大爷”用最浅显易懂的例子进行讲(meng)解(pian)。

有人问大妈,ICO,您懂吗?

大妈回答,怎么不懂?!

对,赚钱嘛。怎么不懂。可是,搞不懂别人赚钱的根由,哪儿能就那么好赚?

有的大妈认为,嘿,你看那,谁谁谁,著名的霸道总裁大叔,都说从这个地方挣了大钱啦。

很难说,大妈们,真的,有时候,大叔和大爷也不过一线之隔。一个油头粉面的大叔将来还不就是个玩着3块钱文玩核桃谈300亿生意的大爷嘛?有的大叔明里做着大叔,暗里就是个大爷;有时候大叔做久了,也就成了大爷;何况,放着这么纯真的大妈们,大叔变大爷,也就是一秒钟的事儿。

关键是,别以为人家名片上有个“国际”,就是成功大叔;也别以为人家和你念叨两句三天挣一个亿的“秘方”,就是好心大爷。

如果说大爷阶段带来了灰犀牛,那么大妈阶段就等着黑天鹅了。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大妈?

ICO泡沫这么大,按照常规,一定要先骂监管。

当然,不要去怪技术变革太快,监管与创新,本来就是永远在赛跑的双生子。况且,我们的监管过去落后于市场,其中思路固化占了不小的原因。当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已经发布了一项关于ICO的警告,以及未来“暂停”ICO的原因。

但我特别想说,在加强市场监管能力的基础上,还是要看到,“大妈”们的投资心理和行为也值得深思。在许多风险相当大的投资上,他们都义无反顾,说起来是飞蛾扑火,其中有没有如蝇逐臭的成分呢?

有些项目,可能确实在当时有国家政策的扶植或者对整体行业的支持,给了一些骗子可乘之机,用政府信用骗取了大妈们的盲目信任。但有些项目,比如比特币或ICO,国家态度是相当收敛的。

大妈无所畏惧的热情因何而起,其实或要落到该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一些案例中,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其实未能很好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直接支持一些商业项目,也表现在,对于商业项目投资的失败不能用正常的法规程序解决,一方面法规缺失,非法集资者、项目诈骗行为等得不到惩罚,而普通投资人按照程序也无法保障权益;另一方面只顾眼前,急于运用行政手段息事宁人。

既保护不足,又保护过度,这些都给了“大妈”们一个错觉,即就算必须承担不菲的经济损失,但他们仍然会坚定的认为,错不在我。问题是,他们觉得自己永远不会“错”,就会永远错下去。

无序带来无畏,无畏加重无序。这就是不按照法律程序实现社会正义的代价,被打乱的经济秩序,用乱拳来平复,得到的,是更乱的秩序。于是大妈们一边损失,一边奋进,一边骄傲,一边大闹。

更可怕的是,大妈背后,是没有受到惩戒的大爷。当大妈和大爷们都没有因自己的行为收到应有的后果,社会上就蜂蛹效仿,大家都变成了大妈和大爷,而有了经验的大妈们也企图把自己变成大爷。于是各种市场老是在“大爷阶段”和“大妈阶段”往复。这大概就是近些年不理性市场一波接着一波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后记

从ICO看,技术虽然改变,人心仍然如旧。市场手段说起来其实说不上多么新鲜。不是信息造假、信息欺诈,就是操纵市场、内幕交易,或者一本假账、一个空壳,最后都是席卷巨款、逃之夭夭。这些问题,在新技术世界中没有解决,问题是,这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传统市场中也没有解决。

监管当然要跟上。但是监管后的司法、执法能力,更要跟上。对于大妈,我们会同情,但是同情背后,让大妈大爷们都好好做自己,明白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当的代价而非相反,让秩序归位,更为重要。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