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消费升级大趋势未变,仍有巨大空间

李淑平
2017-09-01 15:26
10%公司 >
字号

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转型和升级是大家绕不开的关键词。8月31日,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中国消费经济转型升级高峰论坛上,与会嘉宾就这两个关键词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017’上海国际商业年会中国消费经济转型升级高峰论坛现场

与会嘉宾包括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主任樊纲,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等人。他们从各个方面思考中国经济消费转型,并达成共识,随着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并将释放巨大潜力,消费需求的大趋势不变。“一带一路”倡议还将为伴随消费升级的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注入更多新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消费升级仍有巨大空间,中国品牌跻身世界行列甚至“逆袭”的例子会越来越多。

雷军:消费升级的核心是用同样的价钱买到更好的产品

谈到消费升级,雷军坦言,他认为消费升级不是产品卖的越来越贵。消费升级的核心应该是用同样的价钱买到更优质的产品。

雷军介绍说,小米就是在中国消费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诞生的一个新的品牌。经过七年的时间,小米从一个十个人的小公司,成为现在中国市场中国品牌手机的NO.1,可以说正是符合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案例。

品牌成立之初,雷军和其他创始人认为自己的产品就是要解决大家认为中国产品质量不好,设计不好,而且卖得很贵,卖不动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积攒的互联网经验,雷军抓住两个关键点:用户体验和效率。

为了提升用户体验,重中之重是设计好的产品,为此小米不惜花大力气在研发上下功夫,到目前为止累计获得超过4000项发明专利。

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

做出好的产品之后雷军要解决效率的问题,在商业模式上做了非常大胆的尝试,做一个组合。就像万达在做万达广场的时候可能有配套的住宅、写字楼、酒店,小米也是一个综合体的做法,首先,小米有很大的一个模块是制造业和硬件,以手机为核心,然后做了手机、电视、AI音箱、路由器、生态链产品的展开。随着产品线越来越多,小米用投资的方式孵化了接近100家小米生态链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按小米的标准来研发、设计和制造的,所以使小米背后有支撑100家企业的实力。

探索完这些之后,小米开始线上结合线下,把电商与实体店结合。因为雷军他们意识到电商有很强的优势,同时有它的不足。比如说它不容易展现需要体验的产品,第二个用户不能想买什么东西拿着就走。而且有90%的消费者不在网上买东西,等等。也因此,小米开始考虑用互联网思维,用电商的技术做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新零售,去年2月份开始试点小米之家线下体验店。结果这一步走的相当成功,小米之家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已经开了179家,其中有42家是开在万达广场。未来三年,小米还将计划将小米之家开到1000家。

雷军总结说,做零售最核心的还是爆品,就是你有没有老百姓想要的东西,消费升级也还是给消费者提供高性价比的东西。优质的、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全世界人民都喜欢。

龙永图:“一带一路”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更多的新的力量

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伴随消费升级,转型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问题,而是现实问题。中国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来承载经济转型升级的努力,人们在“一带一路”上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一带一路”不仅对沿线国家,对中国经济注入发展活力和动力,也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更多的新的力量。

在当天的高峰论坛上,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认为,“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将会大大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消费扩大,给中国消费市场提供新空间,也为中国的消费升级留出重大余地。

他分析,中国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开放将呈现三个特点,其中第二个特点就是把开放的目标从争取双赢提升到建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为全球建立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

他解释说,中国过去入世谈判当中最大的成果就是把双赢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出发点和争取的最终目标。“一带一路”提出之后,国家更是提出建立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命题。建立命运共同体是双赢的升级版。可以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得全球建立命运共同体创造了最好的条件,因为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大的链接,它的链接就形成了建立命运共同体的大的网络。这些产业的对接已经产生了积极的成果和积极的效应。

在过去四年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一大批铁路、公路以及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正在加速推进。正在改善的基础设施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56个经贸合作区当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了18万个就业岗位,而且在过去3年当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已经超过了3万亿美元。

樊纲:中国的消费提升还有巨大空间

说到消费升级,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主任樊纲认为,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消费水平太低。这个太低不是说你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说的是消费占收入比重太低。2012年中国家庭消费占GDP比重只有35%。现在中国家庭消费占到了GDP的40%以上,政府消费加上居民消费现在大概是55%。你可以想到中国的消费潜力有多大,这个比重增加一个百分点市场能够卖出多少东西?如果还能够再增长十几个百分点,那将来市场会有多大?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主任樊纲

消费水平低的另一个方面是我们的储蓄水平太高,经过这些年努力调整,降低储蓄比重、提高消费比重,到现在仍然有45%左右的国民储蓄率。在这样的背景来看中国的消费实际上是被压抑的。虽然目前互联网电商、消费信贷与金融的发展也有效促进了消费。但是中国人的物质消费还远远没有满足,服务性消费才开始增长。

什么是物质消费?就是买买买这个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可能中产阶级、收入高的阶级现在买买买已经少了,据说有钱人出国已经不买东西了,但是前赴后继,我们新的有钱人又来了、新的第一次出国的人又来了,我们在国内也是买买买,大家买物质的东西远远没有结束。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东西、开始有更多的钱买东西。而且今后这些年大家可以看到消费需求会越来越强劲。

最后,樊纲总结称,从经济的增长到中产阶级逐步形成,然后到各种消费的逐步发展是需要经历几十年的过程。希望诸位在这个过程当中能够抓住机遇,一方面使得市场能够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大家也能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商业有更好的发展。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