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京津冀秋冬雾霾攻坚:压实责任量化问责,打通“最后一公里”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2017-09-01 18:20
来源:澎湃新闻
绿政公署 >
字号

环保部新闻发布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刁凡超 图

为解决京津冀地区秋冬季雾霾高发的状况,刚进入九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战就已正式打响。

此前,环保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委和京津冀晋鲁豫6省(市)政府共同设计和推出了“1+6”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方案体系。方案提出,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用6个月的时间,使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个城市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5%以上,重污染天数同比下降15%以上的“双降”目标,同时出台了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量化问责、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等6个方面的配套方案,对攻坚行动作出系统部署。

“以往制定的都是年度方案,今年第一次针对秋冬季制定的一个综合治理方案。”9月1日,环保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向媒体介绍“1+6”攻坚方案时说,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秋冬季雾霾频发,“大气十条”实施四年来,秋冬季节重污染天气发生的情况基本保持不变,为解决这一问题,环保部今年第一次针对秋冬季设定了双指标下降15%的目标,并第一次对“2+26”个城市制定了量化任务指标。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攻坚方案对“2+26”城进行了“个性定制”,每个城市的重点工作、主要任务、完成时限、工程措施都独一无二。

“以往制定大气治理行动方案时往往都是原则性的多,大尺度设置的目标多,这次行动方案的具体任务细化到了市、县、镇、乡,精准定位是这次攻坚方案明显的一个特点。”刘炳江说。

值得关注的是,攻坚方案配套的6个实施方案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量化问责规定》中创新性提出了量化问责的概念,把“散乱污“企业整治不力,电代煤和气代煤工作不实、燃煤小锅炉“清零”不到位、重点行业错峰生产不落实等四方面问题作为量化问责的重点对象,并计划选择8-10个城市进行中央环保专项督察。

国家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向澎湃新闻表示,上述四个方面是当前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的突出问题,在前期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多。此次量化问责规定的出台目的在于推动地方党委政府将工作任务抓实抓细,推动这四方面问题的解决并以此带动其他工作。

“当前,特别是进入到冬季以后,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允许应付,不允许懈怠,也不允许不作为、乱作为。”刘长根说,量化问责就是要“利剑高悬”,压实责任,“就是要提醒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将工作任务抓实抓细,如果干与不干一个样,努力干和一般干一个样,如果这样的话,方案就停留在方案上了。量化问责很具体,什么问题问责什么对象,什么情形问责到什么程度,文件都规定的很细,只要不压实责任就有可能被问责,我们要把压力传导下去,打通‘最后一公里’。”

刘长根最后表示,希望通过一次次督察和问责要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机制落到实处。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