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逆”智能代工现象调查:一次性投入过高成机器换人拦路虎

半月谈
2017-09-08 11:26
能见度 >
字号

【编者按】

当前,一场有望深刻改变世界、改变人类生活的技术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生产生活领域正在发生巨变:一些人工被替代,生产效率越来越高,服务体验越来越好……然而,综观各行业和不同的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的现状大不相同。

究竟有何不同,请看两组画面。

第一组画面:在一家无人便利店里,消费者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结账出门仅需几秒钟;通过ETC等技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在一家生产车间里,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熟练完成汽车喷漆工作……

第二组画面:某政务服务大厅里人满为患,诸多业务均需人工办理,费时费力;一些地方的高速公路收费站雇用大量人员,效率低下,用工成本高企;在东部某市的一家鞋厂里,工人重复做着打鞋帮的简单动作……

两组画面对比鲜明,前者积极拥抱新技术,智能代工让人耳目一新;后者明明可以节省不少人工,却未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

国务院近日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培育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产业,促进人工智能与各产业领域深度融合,形成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形态。可以预见,智能代工的脚步会越来越快。

纵观人类历次技术革命,新技术带来的改变都不可逆转。无论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改变,智能化都不可抗拒。

运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海上“渔场”。 张进刚/摄

大潮涌来,不进则退

人工智能大潮来袭,智能代工已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一些领域,完全可以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来减少用工,却尚未应用新技术,依然选择雇用大量人员。无论是高速公路收费站雇用的人工,还是人社部门办事大厅人满为患的场景,抑或是一些企业里的纯体力劳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逆”智能代工现象。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在服务领域,人工智能引发的“服务革命”,愈发凸显传统服务业进行“智能升级”的迫切;在工业领域,智能化程度不但关乎企业生产效率,甚至可以决定企业的生存状况。智能大潮来袭,只有占得先机才能赢得未来。

智能服务革命:传统人工服务待“升级”

最近,来自武汉的林女士就医时被折腾得不轻。

林女士是购买了商业保险的自费患者,就医理赔过程曲折又漫长:根据理赔流程,林女士入院时,需要提前打电话向保险公司报案;申请理赔时必须将就诊记录、病历、发票等单据递交保险公司;提交全部材料后,需要3至30天获得赔付……全部流程走下来,林女士直言“太折腾人了”。

林女士的经历绝不是个案。目前,大多数医院、保险公司输入票据等工作还是手工作业。

事实上,商保刷卡直赔网上实时结算,在技术层面已完全能够实现。2016年,我国首个“健康商保在线直赔直付”系统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正式发布,商业保险用户在该院就医可享受“医保+商保+自费”一站式综合支付,商保理赔实现即时“秒赔”。

目前,保险公司与医院数据对接机制和部门利益还未理顺,限制了智能化的普及。“比如健康险种数量多,为了防范技术风险,医院不愿与外部系统进行对接。成本控制不是掌握优质医疗资源的单位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名业内人士向记者吐槽。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交通、教育、银行等多个领域。

暑假是传统的旅游旺季,但在很多景区,停车难成为不少自驾车游客最头疼的事。南昌市民刘钧告诉记者,目前很多景区停车场仍是人工收费。“条件好的,能够通过感应车牌进出车辆,条件一般的得自己取卡,够不着的还得下车取,这一上一下就耽误了不少时间。出场缴费也基本是由人工收取,碰上没零钱的、卡丢了的,又得耽误一阵。”

与刘钧相比,近日游玩归来的陈俊峰就顺心得多。“这次在鹰潭龙虎山,体验了一次窄带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捷。在龙虎山的智慧停车场,完全不会因为找停车位耽误游玩。预约车位、线上支付、自助停车,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停车场无人值守,简直太方便了!”

在交通出行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今年春运期间,南昌铁路局在南昌西站试点开通了自助验证进站通道,应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旅客直接“刷脸”进站,人均用时只需5秒。“以前是人工验证,需要排队查看身份证和纸质车票,等待时间比较长。现在只需刷一下脸就进去了。”江西宜春的旅客秦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步,尤其是“弱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的应用已非常成熟。然而,在智能代工的大潮面前,嗅觉迟钝者不在少数。

“冰火两重天”:没跟上“智能潮流”的企业面临挑战

近年来,在一些高端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线等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人们熟知的轻工业产品制造领域,大量“机器人员工”正在被引入。然而,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人力劳作依然是主流。

在我国四大制鞋基地之一的浙江温岭市,表现尤为明显。

温岭主要生产中低档鞋。规模较大的博洋、一休等制鞋企业,已经引进横机加工针织鞋帮面。记者在车间内看到,横机每小时生产鞋子3双,1个工人可管10台横机。过去需要几百个工人加班加点,现在只需几十个工人就够了。同时,机器加工的针织休闲运动鞋减少了滴塑、高频、下料等工序。

看到大企业的这些“高级机器”,来自安徽的汪卫琴很是羡慕。老汪在温岭鞋厂打了近20年的工,几年前带着技术和资金租了两间店面开了自己的制鞋作坊,雇了三四个工人打鞋帮、定鞋型,都是实打实的体力活。“工作的时候坐在小板凳上弯着腰,很累,一年的利润也就10多万元。”老汪说。

在温岭5000多家鞋革企业中,像老汪这样采用纯人力劳作的鞋厂不在少数。

“他们的日子如今越来越难过了!”温岭市鞋革商业协会秘书长金洪青说,目前温岭鞋业一线普工最低年薪已超过3.5万元,并且还在以每年5%~10%的幅度上涨,人力支出上涨成了很多企业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

金洪青进一步介绍,传统工厂的产量、产值和利润都在下降。当地采用智能代工的工厂,单是员工工资每年就可节省100多万元,一年半就可收回100台横机的投入。

与制造业相比,农业领域的智能代工听起来还比较新鲜。

在我国不少农村地区,“一个老农牵着一头黄牛”的耕作模式仍然常见。由于人力成本快速上涨,一些地方农业生产面临困难,甚至有的地方因人工成本太高水果无法采摘。

而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水产养殖户凌淦荣已尝到了新技术的甜头。

2015年,凌淦荣投资280万元,对鱼塘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走进凌淦荣的丰溢水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鱼塘上布满了各种应用物联网养鱼技术的先进装备:自动投食器、全景探头、远程控制增氧泵、潜在水底的水质感应器……

“这两年,在设备投入这块已经花了80多万元。”凌淦荣笑着说,“有点‘烧钱’,不过‘烧’得值啊,明年就能收回投资了。”运用物联网养鱼技术后,养殖密度高了,人工成本降了,利润空间大了。“我还要搞高密度养殖新项目,根据试验结果,每平方米可以养出40斤南美白对虾,产量能提高好多。”

大潮来袭:占得先机方能赢得未来

对一些企业而言,智能化应用水平低与经营规模小互为因果。“经营规模小抑制了先进设备的推广应用,新技术应用滞后又影响经营规模扩大。”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云华说,在国外,智能化设备已经在农业中广泛应用,我国在这方面落后不少。要下大力气将卫星导航、传感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设备应用到农业机械领域,推广普及智能化农机,以农机智能化引领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人工智能热度持续不减,从技术开发、软件服务到智能制造,各行各业竞相推出相关产品或服务。在互联网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当下,谁在新风口占得先机,谁就可能赢得未来。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说:“中国正在通过为企业与投资者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将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社会大众应用有机结合,实现创业链、资金链、产业链良性互动,以推进机器人等产业发展。”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说,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与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外强内弱’形势严峻。”

资料显示,目前75%以上高精度减速器、高稳定专用伺服电机、高性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售价居高不下。国外机器人企业正陆续进入我国并扩大产能,自主品牌企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不仅如此,我国机器人产业结构性问题也较明显。吴晓蓓说,当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存在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无序竞争等问题,高端机器人以及机器人核心技术和关键器件方面缺少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战略布局。

当前,人工智能前沿技术正在酝酿中,虽然暂时无法预测技术革命将从哪里突破,但业界普遍预计,软硬件结合的智能化是大趋势。面对人工智能一波又一波的新浪潮,我们只有勇于站在新风口,掌握核心竞争力,才能处变不惊,与时俱进。

一辆越野车使用ETC系统支付停车费用后驶出停车场。 唐奕/摄

智能代工,障碍几何

一根机械手臂不到2分钟就将整面墙喷涂上砂浆,完成一名工人大约需要半小时才能干完的活;突发事件到来,当记者还处在惊愕中时,写稿机器人已经迅速完成了数据挖掘、分析、写稿的全过程……如今,机器人不仅在制造工厂、流水线上出现,教育、医疗、金融、新闻等行业也不乏其身影。

在不久的将来,人类将通过人工智能应用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经济,建设安全便捷的智能社会。“逆”智能代工现象看起来与这种美丽愿景不大合拍。那么,“逆”智能代工现象原因几何?面对智能大潮,传统行业如何积极适应?

“逆”智能代工:有无奈,有猫腻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说:“中国已连续3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国,占全球市场的25%。庞大的市场为实现弯道超车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没有理由不加强在这个领域的布局。”

纵观人类历次技术革命,每一次大潮来临之际,勇于把握机会至关重要。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目前存在的“逆”智能代工现象原因复杂。

——中小企业资金喊“渴”。只要将订单参数输入系统,从钢板原料到成品装箱,制造全程无需人工干预。在浙江梅轮电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能够生产9种不同产品的智能电梯厅门柔性生产线价格不菲。“到现在为止,厅门生产线一期已经投入了4000万元,后续还有几百万元的投入。”该企业副总经理陈冰冰说。

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一次性投入过高成了“机器换人”的“拦路虎”。重庆荣昌区一位从事生猪饲养的企业主告诉记者,自己的经营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因此对是否引入智能系统仍在观望中。

浙江工业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若要进行“机器换人”,超过60%的企业要花费800万元以上。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的投入较大,而成本回收则可能需要3~5年,甚至更久。小企业用尽一己之力甚至举债升级之后,一旦市场变化,或自身配套条件不足,又会面临产能闲置等问题,影响成本回收。对于部分举债融资的企业来说,还可能陷入因无法及时还款机器被锁死的局面。

——用户“习惯”待养成。在服务类窗口,许多用户仍习惯于人对人的服务。“平常都是上下班用车,即使是偶尔走高速出行,人工收费平台也足以满足我的需求。”为自己的私家车办理了ETC的南昌市民小张说,“还是碰上银行促销,办理ETC可赠送洗车服务我才办的。预存款项在卡里,一直没有使用过。”

在民生银行重庆分行营业部,智能机器人“ONE”已经投入使用半年多,但还是有不少人拒绝使用它。“以前没见过这玩意儿,不知道靠不靠谱,还是直接问大堂经理方便!”52岁的重庆市民彭先生告诉记者。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触觉以及传感器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机器人的智商不断提高,灵巧性、柔变性、智能性越来越好,所能胜任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但很多人在意识层面上与机器人之间还存在信赖障碍。专家指出,相比传统模式中以人来操作机器,机器人参与生产服务时间尚短,需要一个逐步被接受的过程。

——少数领域暗藏猫腻。人工智能建立在明确的规则之上,一些领域推行智能代工主观意愿不强,是因为暗藏猫腻。

小肖原本是一名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停车场收费员,市场每天往来运送果蔬的货车络绎不绝。小肖说:“我们的岗亭是三班倒,由于一直采用最传统的手动登记方式计时收费,车辆管理比较松懈。”

小肖透露,在市场内,私下收费放行车辆的现象很常见。“到了晚上,一些收费员会以低价包月的形式与经常进出的货车司机私下交易。这些所谓的‘包月’费用,都进了收费员自己的腰包。”小肖告诉记者,通过这种猫腻,原本工资只有两千元左右的收费员,每月加上“灰色收入”可“进账”上万元。

——部分领域高精度操作难满足。记者采访发现,对部分领域而言,高精度操作是智能代工目前还难以实现的。江苏某企业主要制造和销售电子可穿戴设备,拥有员工近千人。其负责人说,这两年看到周边一些企业引进机械手,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需求,还拿到了政府补贴,原本打算效仿,但了解后发现,这些机械手尚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只能作罢。

一位珠宝厂厂长说,对机械手而言,戒指的加工、打磨太困难了。因为太小,机械手如果抓松了打磨不到位;如果抓得过紧,则可能造成磨损,而珠宝、黄金的磨损成本是极为高昂的。

——人才缺口大。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市场负责人赵鲁告诉记者,机器换了人,还要靠专业的人操作。“哪怕是最简单的上机操作,学起来最短要一两周,长的要几个月。普通产业工人一般难以胜任,最起码要高中文化,还要有一定的技术底子。智能代工催生了新的人才缺口,操作机器设备和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技术人员将会越来越抢手。”

部分行业和企业抢抓机遇

智能代工与传统生产方式“天差地别”,这让很多行业和企业意识到,只有顺应潮流、拥抱智能,实现生产效率革命和服务质量升级,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一辆车从高速收费站通行,使用ETC车道平均3秒即可通过,从人工车道行驶平均需要14秒多,因此1条ETC车道通行能力大约相当于5条人工收费车道。

“以前收费工作是全天24小时运作,按照标准工作时间8小时/天计算,如果一条车道时刻保持开通状态,一年需要配置的工作量为1095人次。”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ETC的建设仅是在原有人工车道上增加天线等设备,不会增加太多成本,却可以大大提高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效率,节约基建费用和管理费用。

据测算,ETC大约可节约87%的收费站扩建费用、20%的人工与服务成本。为此,江西省正在大力推进ETC系统建设。江西省高速公路联网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7年6月底,江西省累计建成收费站ETC专用车道726条,匝道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99.03%。

在工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拥抱智能潮流。江苏晶玻光学科技公司业务部长严爱径最近在为寻找机器人发愁。作为一家为三星和小米等手机制造商生产触摸屏的配套企业,“晶玻”在订单纷至的喜悦中,盼着“用上机器人,24小时干活”。

严爱径说,一个模具里,装有16个不到1毫米厚的玻璃片,工人把它们依次取出后再放到传送带上,整个过程要近10分钟。“这个活没太大技术含量,每月工资开到4500元,工人却不好找,嫌干起来太枯燥。”

严爱径有笔账,现在用工150人,每月工资开销67.5万元,如果改用机器人,操作效率能提升很多。他粗略估算,如果购买80台设备,花费为640万元,这样一次性投入,大概一年就能把钱“省”回来。

更早之前,在600公里之外的南昌昌东工业园,一些企业就遇到了发展困境。江西博涵创业园总经理李琦说,当时他意识到智能代工是企业经营脱困的“密钥”。当大多数企业还在大量使用人工的时候,江西博涵斥资上百万元更新智能设备,通过精细化管理,不仅降低了5%的原料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品质。现在,江西博涵已拥有16条生产线。

李琦说,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是大势所趋,“不管是主动拥抱还是被动改变,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才能找到出路”。

机遇与挑战并存,该如何应对

苏州市人力资源机构英格玛抽样调查显示,当地蓝领中,8%没有听过“机器换人”或“自动化生产”;53.7%表示听说过,但并不了解;34.6%称比较了解;3.7%称非常了解。参与调查的蓝领下班后选择充电的占比达到16%,且增长态势日益明显。

“以前下班后基本就是看电视、玩手机,到点睡觉。”从河南到苏州打工的纪章伟说,第一次听说“机器换人”还是在网上,挺担心自己被机器替换掉,就下决心报了机器人工程师培训课程。“最难的是刚开始的两个月,一点都听不懂。现在学起来倒挺顺,希望以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多挣点钱。”

支撑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是前沿技术。无人便利店等新兴智能代工应用能否真正进入生活领域,靠的是云计算、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技术的升级推动各环节精确配置,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智能化。

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表示,智能代工也要避免盲目跟风,应从自身的能力、资金、市场、内部技术支持、管理基础等方面综合考虑。

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晓蓓建议,合理规划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突破领域,尽快研究出台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技术路线图”。同时,为中小企业应用本土产品实现“机器换人”提供解决方案、给予资金扶持等。“机器人的应用十分宽广,相关人才培养计划也应摆上日程。”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将“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在地方层面,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姚志文说:“浙江计划用5年的时间集聚50位国际顶尖的人工智能人才、500位科技创业人才、1000位高端研发人才、1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和10万名技术人才。”

麦肯锡公司全球总裁鲍达民说,目前中国只有不到30所大学的研究实验室专注于人工智能,输出人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人工智能企业的用人需求。如果中国大学对学生提出更高的数学和统计学要求,并且集中资源发展该领域全球前沿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受益匪浅。

快递智能机器人在分拣快递。 张铖/摄

与其拒绝,不如拥抱!

无论人们是否准备妥当,智能时代都将如期而至。人工智能正在对制造、金融、医疗、家居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度改造,为全社会带来一场深刻变革。历史经验一次次证明,技术进步很难逆转。与其拒绝,不如拥抱。

“智能+”走进千家万户

借助于人工智能,各行各业正在产生深刻变革。

走进中国重汽杭发公司的车间,以往灰尘弥漫的场景不再,几名工人在智能化流水线旁轻点电脑操作界面,就能轻松完成工作。

“机器换人前,年产5万台发动机,职工人数约3000人;现在年产12万台发动机,职工人数下降至不到1500人。”中国重汽杭发公司总经理余建江说,“使用机器换人以后,维修数量下降了一半还多,产品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在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风险控制、信贷决策、服务推荐、客户服务等方面。“通过运用人工智能,我们极大地扩大了服务范围,降低了风险,提升了用户体验,削减了成本。”蚂蚁金服一位负责人表示。

在保险业,过去完全依靠人力审核,效率低且成本高,人工智能可以有效控制业务风险,提高承保效率。一名业内人士感叹,在日新月异的智能新技术面前,保险业能做的就是拥抱科技,积极运用新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升级服务水平。

今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检察大数据行动指南(2017-2020年)》,全国检察机关将依托大数据及智能语音等前沿科技,统筹利用以司法办案数据为核心的检察数据资源,打造“智慧检务”。

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使用的“智慧庭审”系统,可以帮助记录庭审笔录,比人工记录更加完整、快速,识别率更高,让庭审时间缩短20%~30%。

居家养老智能陪护的出现,让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即使独自在家,也可以应对一些基本生活需求。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研发的一款智能移乘护理机器人,能通过声源定位、体感识别等手段,帮助下肢失能或者力量退化的人群,在室内不同生活设施之间移动。

“许多技术正处于突破前夜,已经具备智能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机器人作为一个平台性的技术,把各种先进技术集成到了一起。”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曲道奎表示,人工智能必将改变未来的生活方式。

中国弯道超车的契机

“未来的机会在哪里?我认为在人工智能。每当我想到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可能性时,都觉得非常兴奋。”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

近年来,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企业都将人工智能提到了公司战略层面,抓紧进行战略布局。华为等企业也纷纷表示,将启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并将之称为“改变人类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一个领域”。

“建筑、消防、矿产采掘、化工等高危行业对机器人需求迫切。”江西一家机器人研发企业负责人陈晖告诉记者,随着人口红利的削弱,用工成本会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使用机器人恰好可以填补这个缺口。陈晖认为,当下大部分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压力,“机器换人”将为传统行业提质增效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在国内外迅速升温,这一次升温和前几次的升温不一样,它不是学术界发起的,它是产业界发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说。

在这一波人工智能潮流中,中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领先的技术、海量的数据和充裕的资本。

在一些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领域,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以及无人汽车等,中国的话语权越来越重。“在安静环境下,语音识别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97%,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已经可以达到99.7%,比人眼更准确。”百度公司总裁张亚勤说。

乌镇智库发布的《乌镇指数: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6》显示,在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投资达到146笔,融资规模超过26亿美元。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和专利数量都仅次于美国。

据统计,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把机器人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推进发展,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超过40个,企业超过800家。

在海量数据的基础上,人工智能将通过深度学习变得更加智能,我国的数据规模及数据多样性为这一过程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普华永道预测,在2030年之前,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发展将会促使全球GDP增长16万亿美元,近一半的财源有望累积至中国。

只有服务于人类,AI才是天使

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之快,让研发者们都始料未及。日前,美国社交媒体脸书公司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美国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进行了一场激辩。前者对人工智能持乐观态度,后者称其为人类文明的威胁。

谷歌大脑团队负责人杰夫·迪恩说,在2011年,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识别豹子的图片错误率为26%,人类是5%;到2016年,神经网络的错误率降至3%。AlphaGo之父、Deep Mind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将人工智能比作人类探索宇宙的哈勃望远镜——有了它,你将“看”得更远更清晰。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曾剑秋说,人工智能的发展的确超乎人们想象,它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尤其是存储功能和计算速度以及材料科学发展的一项新技术革命。新技术加速推动进步,人工智能发展是大势所趋。

电报员、马车夫、补锅匠等有着浓厚历史记忆的职业几乎已经消失,许多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工人正逐渐被机器设备取代,但基于互联网的一些新兴职业不断诞生。

智能代工正在高速发展,并成为一种趋势。北京黑铁科技首席战略分析师师天浩认为,随着智能代工时代的来临,传统企业要做好接纳准备,即使目前因各种原因无法引入人工智能应用,也要随时保持敏感的嗅觉。

1986年,柯达公司发明了第一台兆像素数码相机,但企业管理层为了防止其对胶片相机造成冲击,就把这一技术雪藏了。结果在数码相机时代,柯达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面对智能时代的到来,与其拒绝,不如拥抱。中科院原副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谭铁牛认为:“任何一项科学技术都是一把双刃剑,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意识到这个问题,而且采取措施,让人工智能这类高科技服务于人,确保它是个天使。”

(原题为《“机器换人”遇拦路虎:“逆”智能代工现象调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